【文前小語】
一只鳥兒在枝頭婉轉(zhuǎn)歌唱,它想要表達(dá)什么?一只蝴蝶輕輕地飛過花叢,它輕靈的翅膀里隱含著怎樣的故事?一條已被制成魚干的魚被人攜帶著過河,它想對河里游來游去的魚兒們說些什么?自古以來,中國的詩人們就在試圖了解動物們的心曲,并試圖對動物們的命運進(jìn)行書寫。然而你知道,這樣的書寫里,一定有詩人自己的悲歡和思考,他們無疑在借著動物們的命運,表達(dá)對自身命運對人生的思考。我們把這類詩歌,叫作“動物寓言詩”。
舒菡,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讀書人,寫作者。創(chuàng)作多為散文,出版有散文集。雜志主編?,F(xiàn)居太原。
當(dāng)人類不能將所看到的現(xiàn)象、所要表達(dá)的思想感情用文字直接書寫出來的時候,便使用了“曲筆”。曲筆有很多種,借物抒懷是一種,寓言詩也是一種。寓言詩,顧名思義,就是以寓言的形式來敘事的詩,又稱“詩體寓言”。動物寓言詩是寓言詩中的一種,也是最早的寓言詩形式??梢?,那些能夠在大自然中飛翔、奔跑、游動并且能夠發(fā)出聲音的動物,首先進(jìn)入了人類關(guān)注和思考的視野。它們更像人類的兄弟姐妹,在浩瀚的天地間演繹著自己的故事。詩人們看著它們,許多時候好像是看見了自己。于是,詩人們便以吟詠它們?yōu)轭},來表達(dá)自己的內(nèi)心悲歡和生命思考。中國最早的動物寓言詩,出自《詩經(jīng)》的《豳風(fēng)·鴟鸮》。
中國第一首動物寓言詩
《詩經(jīng)》中的動物并不少,比如“關(guān)關(guān)雎鳩”“睍皖黃鳥”“燕燕于飛”“蕭蕭馬鳴”“呦呦鹿鳴”等等,然而這些動物,因為只是詩人“托物起興”之“物”,是為了吟誦其他內(nèi)容而“先以他物起興”,所以并不是寓言詩。我們所要講解的,是完全以動物為主人公,以動物的故事表達(dá)一種心情或思考的詩歌。
中國第一個進(jìn)入寓言詩被吟詠的有名的動物,是一只鴟鸮。鴟鸮(chī xiāo),貓頭鷹。貓頭鷹是一種不被我們?nèi)祟愊矚g的動物,宋代學(xué)者朱熹在解讀這首詩的時候,給“鴟鸮”作的注釋便是“惡鳥”。為什么說它是惡鳥?因為它的叫聲不好聽。西漢劉向《說苑·談叢》中就有一則寓言故事叫《梟逢鳩》,又名《梟將東徙》。故事說貓頭鷹要搬家——“我將東徙”,斑鳩問它為什么,它說:“鄉(xiāng)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卑啉F的回答是:“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币馑际钦f,如果你能改變叫聲,就行了;如果你改變不了叫聲,那么即使你向東邊搬遷,那里的人照樣會討厭你的叫聲。這則寓言故事告誡人們,對待自己的重大缺點和某些重大問題,要從根本上加以解決,不能像貓頭鷹搬家那樣,就事論事,回避矛盾,這樣的話問題是解決不了的。如果僅僅是叫聲難聽,未必就說其“惡”吧?鳥的叫聲如人的長相一樣,都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自己再努力也改變不了多少。我們不能因為叫聲難聽就說人家“惡”,正如不能因為一個人長得丑就說人家不是好人一樣。那么,朱熹為什么說貓頭鷹是“惡鳥”?因為在這首名為《鴟鸮》的詩里,“惡鳥”之“惡”,遠(yuǎn)非叫聲難聽這么簡單。我們來具體看一下。
“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詩人是在為一只柔弱的母鳥代言。或者她是一只黃鸝鳥,或者她是一只畫眉鳥,或者她是一只啄木鳥,詩人沒有說,但我們知道她是一只“憤怒的老鳥”。她是一位母親,外出為孩子覓食,銜食歸來時,卻看到了人間最悲慘的一幕:她的巢被“惡鳥”鴟鸮洗劫一空,她最親愛的孩子們已不知去向。這位可憐的母親于驚懼絕望中盤桓四顧,看到了剛剛攫去了雛鳥的鴟鸮正在高空得意盤旋。于是她對著那只鴟鸮,發(fā)出了憤怒的吶喊:鴟鸮啊鴟鸮,既然你已經(jīng)取走了我的孩子,就不要再毀壞我的巢了!這一聲凄慘的呼號破空而來,直接將讀者帶入了一場悲劇中。我們可以想象,這位發(fā)出凄厲呼號的母鳥,毛羽憤豎,哀怒交集,站在被風(fēng)吹得搖晃的樹枝上,渾身瑟瑟發(fā)抖,幾乎要掉下來。然而鴟鸮既惡又猛,又豈是孤弱的母鳥懲治得了?所以,她只有傷心,只有痛哭,只有在風(fēng)中懷想自己養(yǎng)育子女的辛苦,發(fā)出絕望的嗚咽?!岸魉骨谒?,鬻子之閔斯?!倍?,愛,一說作“殷”解,盡心之意。斯,語助詞。鬻(yù),育。閔,病。這句意思是說:我含辛茹苦,早已為養(yǎng)育雛子病了! 自己曾經(jīng)的勤苦付出,都在一瞬間化為云煙。原來覺得,為了孩子,為了愛,操勞也愿意,貧病也愿意。如今,孩子不在了,自己曾經(jīng)的付出還有什么意義?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這只母鳥,或者說這位母親將何去何從?她很快從驚懼和悲憤中冷靜下來,痛定思痛,思考應(yīng)該如何應(yīng)對這場災(zāi)難或者以后更大的災(zāi)難。“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卞剩╠ài),及。徹,通“撤”,取。桑土,桑根,此指桑樹之皮。綢繆(móu),纏縛,密密纏繞。牖(yǒu),窗。戶,門。這句是說:我要趁著這天還沒有陰,沒有下雨,趕緊啄取那桑皮,把窗門縛緊。這就如地震后的重建家園,遭遇不幸的人總是要從廢墟中堅強(qiáng)地站起,思考以后的路應(yīng)該如何走下去,因為生活總要繼續(xù)。這位剛剛遭遇喪子之痛和家園被毀之痛的母鳥,她選擇了勇敢堅強(qiáng)地面對這場災(zāi)難。她重建家園,既是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生存,也是為了從此以后不再受欺侮:“今女下民,或敢侮予?”女,汝。下民,下面的人?;颍?。這句意思是:現(xiàn)在你們樹下的人,還有誰敢將我欺凌?這是對飽經(jīng)“下民”騷擾的往事的痛憤回顧,更是對筑結(jié)實的鳥巢的驕傲自許,當(dāng)然也包含著對欺凌鳥兒的“下民”的嚴(yán)正警告。是啊,鳥兒要想免于受欺凌,就得將自己的巢打造結(jié)實;人要想免受欺凌,就得讓自己成為一個強(qiáng)健的人。我不犯人,人也莫犯我。我可以寬容地對待世上每一個人,但我始終保持著那樣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狀態(tài),這其實便是最好的狀態(tài)了。
如果說上一節(jié)是想象、決心和誓言,那么下一節(jié)便是計劃的具體實施了。這位還處在傷痛中的母親,開始了艱難的重建家園的過程?!坝枋洲讚?jù),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我。拮據(jù),手病,此指鳥腳爪勞累。捋(luó),成把地摘取。荼,茅草花。蓄,積蓄。租,通“苴”(ju),指茅草。卒瘏(tú),患病。室家,此指鳥窩。這句是說:我用拘攣的手爪,采捋茅草花;蓄積干草墊底,喙角也累得生了病,只為還未筑好的家。我們可以想象,這位母鳥,她急急忙忙,忽而飛落在桑樹林間,啄剝著桑皮根須;忽而飛返樹頂,口銜著韌須細(xì)細(xì)纏縛窠巢。她的鳥爪拘攣了,她的喙角累病了,至于羽毛、羽尾,也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細(xì)密和柔潤,而變得稀疏、枯槁。這些悲愴的自憐之語,令我們既對這只母鳥報以同情,又對她的堅強(qiáng)和執(zhí)著報以敬佩。
詩歌的最后一段,是母鳥再一次的自憐:“予羽譙譙,予尾翛翛。”譙(qiáo)譙,羽毛疏落貌。翛(xiāo)翛,羽毛枯敝無澤貌。在那讓鳥爪拘攣、讓喙角累病的勞作之后,母鳥再一次發(fā)出了自憐的悲鳴:我的翅羽稀落,我的尾羽枯槁。然而如果以這樣的代價,巢果真能夠安穩(wěn),自己果真能夠安全地生活,那也是非常美好的??墒?,這只鳥兒悲傷地看到:“予室翹翹,風(fēng)雨所飄搖,予維音嘵嘵!”翹翹,危而不穩(wěn)貌。嘵(xiāo)嘵,驚恐的叫聲。意思是說:我的巢兒垂危,正在風(fēng)雨中飄搖,我只能驚恐地哀號! 這位母鳥僅僅看到了她的“下民”,那些騷擾她的其他動物,卻沒有發(fā)現(xiàn)更大的危險,那挾帶著自然威力的“風(fēng)雨”。鴟鸮的進(jìn)犯縱然可以憑非凡的勇氣抵御,但對這天地間之烈風(fēng)疾雨,小小的母鳥卻無回天之力了。一只不能掌握自身命運的母鳥,她的哀傷在這“嘵嘵”的叫聲里,讓我們?yōu)橹聪?,也讓我們思考:這只母鳥,應(yīng)該怎么辦?
《鴟鸮》是一首代鳥寫悲的寓言詩,塑造了一只雖經(jīng)災(zāi)變?nèi)圆徽鄄粨现亟ā凹沂摇钡目删从挚蓱z的母鳥的形象,這只母鳥控訴鴟鸮以及風(fēng)雨為自己的命運帶來的不幸。從藝術(shù)手法上來說,這首詩用筆非常細(xì)膩,可謂對鳥的生活情狀描摹精妙、對鳥的心理情感體味真切。然而我們知道,寓言的作用,不僅僅是寫事、寫物,它一定有“寓意”在。詩人是想說什么呢?細(xì)想,與其說詩人是在代鳥寫悲,不如說是在借鳥寫人,是詩人在為弱者悲鳴,在向侵略他人的賊寇以及推波助瀾的惡勢力提出控訴。這種悲鳴和控訴,正是希望世間所有的弱者都能看到自己的境遇,強(qiáng)大起來,從而保護(hù)好自己的人格尊嚴(yán),保護(hù)好家庭,保護(hù)好國家。
“鴟鸮”這一意象后來就成為侵略者、小人的代稱,在后世文學(xué)中屢有出現(xiàn),也被稱為“鴟梟”。三國曹植《贈白馬王彪》中有“鴟梟鳴衡軛,犲狼當(dāng)路衢”之句,李善注:“鴟梟、豺狼,以喻小人也?!薄段倪x·張悛》中有句:“鴟鸮恤功,愛子及室?!眲⒘甲ⅲ骸傍|鸮,鳥也。言此鳥憂毀其室。”明代詩人王錂有《春蕪記·解嘲》詞,其中有“他奸謀恣行,恨鴟梟惡吻,把鳳雛喧憎”之句。明代作家馮夢龍《東周列國志》中有句:“今鳳凰麒麟不來,而鴟鸮數(shù)至?!笨梢哉f,只要引用“鴟鸮”之處,一定是懷著痛恨和嫌惡之情的。
《詩經(jīng)》中還有一首《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币灿幸稽c寓言的色彩。這也是成語“鳩占鵲巢”的出處。但它最終是為“之子于歸”的故事起興,因而人們通常不把它歸入動物寓言詩中。
漢代:動物寓言詩成批出現(xiàn)
除了這首《鴟鸮》,動物寓言詩在先秦文學(xué)中并不多見。它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是在漢代的樂府詩中。漢樂府中寓言詩成批涌現(xiàn),一時蔚為奇觀。漢代寓言詩的想象力極其豐富,行文奇特,文思飽滿。這些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都是假托動物的故事,揭露當(dāng)時社會的各種危機(jī),表現(xiàn)受害者的生存環(huán)境和憂傷心理。
漢代樂府中還有一首《枯魚過河泣》,寫得非常有趣,卻又含著詩人深重的悲憫情懷:
枯魚過河泣,何時悔復(fù)及。
作書與魴鱮,相教慎出入。
一條已經(jīng)被制作成魚干的枯魚,被人攜帶著過河。這時,它看到了在水中游來游去的魚兒們——它的兄弟姐妹,不禁傷心痛哭。它是在為自己的悲慘命運而哭,悲嘆現(xiàn)在后悔已來不及了。然而它并沒有止于對自身命運的悲嘆,而是寫信給另外兩種魚——魴和鱮,“相教慎出入”,告訴它們:無論外出還是歸來,都要謹(jǐn)慎小心,千萬不可粗心大意,自己當(dāng)初就是由于麻痹大意才被人捕去,成為“枯魚”的呀。它用自己的慘痛教訓(xùn)告誡伙伴,希望它們不要再重蹈自己的覆轍。
魚的悲劇之后,我們再來看看蝴蝶的悲劇。漢樂府《蜨蝶行》:
蜨蝶之遨游東園,奈何卒逢三月養(yǎng)子燕,接我苜蓿間。
持之我入紫深宮中,行纏之,傅欂櫨間,雀來燕。
燕子見銜哺來,搖頭鼓翼何軒奴軒!
蜨蝶,蝴蝶。養(yǎng)子燕,正在哺雛的燕子。接,遇,碰到。紫深宮中,陰森森的屋子里。欂櫨(bó lú),承接大梁的方木,又叫斗拱。何軒奴軒,高舉貌。這首寓言詩的主人公是昆蟲界一只美麗蝴蝶,它正在遨游東園。剎那間,情節(jié)發(fā)生突變,“燕媽媽”來到東園覓食。這只蝴蝶還來不及從苜?;ㄉ巷w起,便被飛掠而下的燕子叼了去?,F(xiàn)在,主人公已束手受縛。它被燕媽媽叼著飛入深宮的樓檐下。結(jié)尾兩句,雛燕見燕媽媽歸來,嘴里還銜著美味的佳肴,搖晃著腦袋,張開大嘴紛紛來爭食了!可憐的蝴蝶,此時必然一命嗚呼。原非惡鳥的燕子,此時竟成為了罪惡的兇手,可見自然界的弱肉強(qiáng)食。人世間有時并非本質(zhì)很壞的人,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會做出傷害他人之事?!段H蝶行》是一首既富于奇趣,又生動形象的寓言體社會諷刺詩。
《蜨蝶行》的姊妹篇《烏生八九子》則寫了一只烏鴉的悲劇,一只生養(yǎng)了八九個雛鴉的老烏鴉發(fā)出的悲嘆。故事中,它正端坐在“秦氏”家的大桂樹上。這時,一位浪蕩公子,手執(zhí)睢陽產(chǎn)的強(qiáng)弩、西域香配制的帶香彈丸,瞄準(zhǔn)了樹上的老烏。伴隨著一聲驚嗟之嘆“唶我”,剎那間,老烏鴉被擊中了!可以想象,那八九只“烏子”也同時四散驚飛和哀哀悲啼。這只垂死的老烏,剎那間想起了很多美好的往事,比如自己與孩子們在南山時的美好生活。就在“魂魄飛揚上天”的時候,它又想起了自己的同類——上林苑的“白鹿”、摩天高飛的“黃鵠”和深居洛水的“鯉魚”:它們都曾小心翼翼,躲避著“射工”“釣竿”的傷害,結(jié)果白鹿成了射工口中的脯肉,黃鵠烹作后宮品嘗的佳肴,連洛水深淵處的鯉魚也照樣被鉤釣而出,難逃一死。這樣一想,傷痛的老烏終于得到了一些安慰。
還有一首樂府詩《雉子班》,寫到了雞的悲劇。雉(zhì)子,指小野雞。班,同“斑”,指幼雉毛羽色彩斑斕。故事講道:幼雉的毛羽色彩斑斕,它飛到了可以覓食的稻粱之處。老雉叮囑它要小心被人類捉了,不要不懂得知足,因貪食而忘了危險。但幼雉還是不聽話被捉了!母雉和公雉都趕來救自己的孩子,但它們沒有黃鵠那樣強(qiáng)壯有力。它們真羨慕黃鵠能夠高飛,如果在這個時候能有力高飛,那就可以救幼雉了??!可惜它們沒有那樣的才能。此時獵人已經(jīng)將幼雉捉住,駕上車,獵人的馬已經(jīng)迅速跑起來了,幼雉將被活捉到獵人的住處。老雉仍依依不舍地跟著獵人的車飛行,久久不愿離去。這有點像“小紅帽”的故事,媽媽讓走大路,別去路邊的地里采野花,因為那里有大灰狼,可它非要去,結(jié)果就被大灰狼吞到了肚子里?!叭改感摹?,在這首動物寓言詩中被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漢樂府中有一首《飛鵠行》,又名《艷歌何嘗行》,通過雙白鵠的故事講述了一個愛情故事:
飛來雙白鵠,乃從西北來。十十將五五,羅列行不齊。
忽然卒疲病,不能飛相隨。五里一返顧,六里一徘徊。
吾欲銜汝去,口噤不能開。吾欲負(fù)汝去,毛羽何摧頹。
樂哉新相知,憂來生別離。躊躇顧群侶,淚落縱橫垂。
今日樂相樂,延年萬歲期。
白鵠即天鵝。白鵠雙雙飛翔,忽然雌白鵠病了,不能相隨。雄白鵠非常難受,“五里一返顧,六里一徘徊”。它想銜雌鵠、背雌鵠同行,但都不能實現(xiàn),最終只好帶著無窮的遺恨飛走了。相戀相顧的雌雄白鵠就是人間的恩愛夫妻形象,艱難痛苦的訣別,寄寓了夫妻離別之悲。
擬人手法是這些動物寓言詩創(chuàng)作的基本特征,而且它們都有基本的故事情節(jié),只是由于是詩的形式,故事情節(jié)會顯得簡略一些。詩人們所關(guān)注的動物,大都是些弱勢物種,如無助的魚、蝴蝶、烏鴉、雉及天鵝,在悲劇來臨之際都無以自保,無力反抗。這些動物界的受害者正是人世間詩人的化身。弱小的動物,無助的人民,同病相憐,令人心酸。
西漢中后期的著名易學(xué)家焦贛所著的《焦氏易林》中,動物寓言詩數(shù)量非常多,題材無所不包,涉及社會、自然界等方方面面,用象新奇,寓理精警,實為歷代寓言詩所罕見。我們試舉幾例來欣賞一下。
獼猴冠帶,盜在非位。眾犬共吠,倉狂蹶足。
(《剝》之《隨》)
——這就是后來的成語“沐猴而冠”,諷刺了當(dāng)時奸佞小人身居要職。
千雀萬鳩,與鷂為仇。威勢不敵,雖眾無益,為鷹所擊。 (《無妄》之《明夷》)
——千雀萬鳩,雖多而小,與鷂為仇可謂以卵擊石。諷刺了烏合之眾,不能對敵。
狗逐兔走,俱入谷口。與虎逢之,迫不得去。
(《觀》之《姤》)
——狗欲捕兔,反落虎口??芍^福禍無形。其造境之奇,遠(yuǎn)超“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戲劇性極強(qiáng)。
蝸螺生子,深目黑丑。雖飾相就,眾人莫取。
(《需》之《恒》)
——以蝸螺喻人,寫天生丑人,雖欲以飾遮丑,反更增人厭。
九雁列陣,雌獨不群。為罾所牽,死于庖人。
(《復(fù)》之《豐》)
——罾(zēng),魚網(wǎng)。一只孤雁,失其群類,一意孤行,終遭禍咎。團(tuán)結(jié)力量大,人不可離群索居。
魚鱉貪餌,死于網(wǎng)釣。受危因?qū)?,為身殃咎?/p>
(《既濟(jì)》之《明夷》)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貪欲使人“受危因?qū)櫋保裰澒俾漶R,哪個不是因為貪?
龜厭河海,陸行不止。自令枯槁,失其都市。憂悔為咎,亦無及已。 (《泰》之《節(jié)》)
——龜不安其分,棄水就陸,結(jié)果“自令枯槁”,“憂悔”何及!
蚍蜉載盆,不能上山。搖推跌跋,頓傷其顏。
(《震》之《否》)
——螞蟻載盆上山,力本不能任,反欲上山涉險,終致“頓傷其顏”,寓量力而行的道理,諷刺、勸誡兼具。
寓言詩在漢代成批出現(xiàn),究其原因,與作者當(dāng)時生活的時代背景密切相關(guān)。漢武帝后,剝削日見其重,民生日益凋敝,底層人民苦不堪言,用寓言詩來抨擊世事、諷刺時政,正是一種極有效而少危險的形式。
唐代:動物寓言詩極大發(fā)展
其實,唐詩里寫到動物的非常多,最多的就是詠鳥詩,鷹、雁、鶴、杜鵑、鷓鴣等都成為詩人們吟詠的對象,像蟬、蚊等小昆蟲也成為詩人們關(guān)注的對象,而專門以龍、馬、猿、龜、兔、鹿等動物為題的詩詞也非常多。然而它們大多是詠物詩,或者借物詠懷詩,而不是我們所說的用擬人手法寫就、有一定故事情節(jié)且寄予一種情懷的動物寓言詩。在唐代詩人中,王維、韓愈、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等著名詩人,都有寓言詩傳世。尤其是白居易和劉禹錫,有人專門寫了《白居易寓言詩研究》《劉禹錫寓言詩研究》作為學(xué)術(shù)論文,可見這兩位大詩人的寓言詩,不但數(shù)量多,而且內(nèi)容豐富,值得深入研究。
唐代詩人元稹和白居易是好朋友,世稱“元白”。兩人經(jīng)常寫詩互相酬和。比如元稹寫了一首題為《大觜烏》的寓言詩,以一只大嘴烏鴉的命運發(fā)展,喻權(quán)奸大臣的命運走向。白居易則寫了一首《和大觜烏》以作酬和。元稹寫了一首《雉媒》的寓言詩,白居易又作了《和雉媒》予以酬和。兩人可謂一唱一和,極大地豐富了寓言詩的內(nèi)涵。
而詩人劉禹錫在被貶官,心情抑郁、痛苦時,寫下了《聚蚊謠》《飛鳶操》《百舌吟》《昏鏡詞》《有獺吟》《鵜鳺吟》等以動物為主人公的詩作,發(fā)泄自己因政敵聚訟而被貶的憤怒。特別是《聚蚊謠》中,詩人讓成批的蚊子作為主人公,把宦官和大官僚比作渺小而又可惡的蚊蟲,大膽地揭露了宦官和大官僚的丑行。伺暗出動,“利嘴迎人”“聲如雷”,氣勢囂張,窮兇極惡,但是“清商一來秋日曉,羞爾微形飼丹鳥”,既在痛罵政敵中表達(dá)了政治斗爭的勝利信念,也有對那些死到臨頭還洋洋得意的政敵們可恥下場的嘲笑。但總體來說,這些詩歸入詠物詩更為合適,因為其寓言的成分較小。
在此,我們僅列舉幾首,以了解其特點及風(fēng)格。
白居易有一首《感鶴》,寫了一只志趣高潔的鶴的蛻變過程。詩人寫的這只鶴,它卓然不群,高翔于田野之上,餓不吃腐鼠之肉,渴不飲盜泉之水,可謂志趣高潔,而且“如此十馀年”,一直保持了十余年之久。然而,“物心不可知,天性有時遷”,這只鶴“一興嗜欲念,遂為矰繳牽”。矰(zēng),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繳(zhuó),拴在箭上的生絲繩,用于射鳥。因為起了貪念,被箭射下來后被捕獲?!拔|(zhì)小池內(nèi),爭食群雞前。”從前那種鶴立雞群的卓然不俗成為過眼煙云,落個與雞為伍的可悲下場。
韓愈的《雙鳥詩》,則講述了兩只鳥的故事。兩只沉默的鳥,從海外飛到中州,但長期分離,不能相伴鳴酬。及至春風(fēng)卷地而起,雙鳥忽然相逢,從此相互鳴唱,百日不休。它們的聲音使得雷公大為惱怒,于是很夸張地向天公報告這兩只鳥的罪過,說它們使得百鳥皆為之停聲,萬物亦為之生愁:“不停兩鳥鳴,百物皆生愁。不停兩鳥鳴,自此無春秋?!蹦酥潦固鞕C(jī)運轉(zhuǎn)失靈:“自從兩鳥鳴,聒亂雷聲收。鬼神怕嘲詠,造化皆停留?!备猩跽?,如果再這樣叫下去,“周公不為公,孔丘不為丘”,圣人都不是圣人了。天公聽信了雷公的匯報,于是“天公怪兩鳥,各捉一處囚”。從此,“百蟲與百鳥,然后鳴啾啾”。世界似乎恢復(fù)了正常。然而,這正常的世界果真正常嗎?一個容不得不同聲音出現(xiàn)的世界是個正常的世界嗎?韓愈這首詩,就是在這樣的寓言式的夸張中,引發(fā)人們的思考。這兩只大鳥后來怎么樣了?詩人相信:“還當(dāng)三千秋,更起鳴相酬?!痹娭械碾p鳥,像兩個被神符鎮(zhèn)壓住的精靈,詩人相信它們終會有被釋放的一天,天地間終會留下它們不同于世俗之人的聲音。
寫過《游子吟》的詩人孟郊,還寫過一首題為《黃雀吟》的寓言詩?!包S雀舞承塵,倚恃主人仁。主人忽不仁,買彈彈爾身?!秉S雀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主人之仁上,一旦主人不仁,它的命運便會被改寫。詩人勸黃雀:“何不遠(yuǎn)飛去,蓬蒿正繁新。蒿粒無人爭,食之足為珍?!弊约旱拿\自己掌握,世界很大,為什么不去找一個可以自由啄食之處?“莫覷翻車粟,覷翻罪有因?!辈灰噲D去吃那因為翻車而掉下來的栗子,主人會把車翻的原因怪罪在你的身上。然而,詩人的諄諄之言,黃雀是否能聽得進(jìn)去?“黃雀不知言,贈之徒殷勤?!痹娙说氖且欢ǖ?,然而它留給我們每個人的思考卻是深入的。
詩人胸中怨悱,不能直言,便以低回要眇之言出之,國事之憂思,隱然蘊于其內(nèi)。寓事能見事之所指,寄思遙深,不言胸中正意,自見無窮感慨。
動物寓言詩的前世今生
現(xiàn)代作家的作品中,郭沫若的《鳳凰涅槃》可以算作是動物寓言詩。它以鳳凰浴火重生的故事,對新的理想社會表現(xiàn)出了熱烈的追求和對新生活積極的創(chuàng)造精神,同時飽含著詩人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其中的《群鳥歌》部分,以巖鷹、孔雀、鴟梟、家鴿、鸚鵡、雞等的鳴叫,反襯了鳳凰的大無畏精神。
如今,鋪天蓋地的動物寓言詩,絕大多數(shù)都是兒童詩。關(guān)注兒童成長的詩人們,以自然界中的動物為主角,演繹出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們在動物的故事中獲得了成長。而那被稱為“惡鳥”的貓頭鷹,在兒童的世界里,已成為同情或羨慕的對象。孩子天真的童心,一方面安慰貓頭鷹不要因為自己的叫聲不好聽而傷心難過,一方面又羨慕它可以在白天睡覺,夜晚出來活動。我們就以一首可愛的兒童詩作結(jié),來體味一下兒童世界的純粹與美好吧!
睜一只眼——放哨
閉一只眼——睡覺
我要是只貓頭鷹該有多妙!
一只眼睜著——看電視
一只眼閉著——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