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
人生的智慧和感悟往往需要一些可予承擔(dān)、傳導(dǎo)的載體,音樂便屬其中之一。與其當(dāng)它是一種介質(zhì),不如說它就是一本生活的日志,簡明、深刻與否不計,所見所聽皆被真實記錄著。各聲入各耳,就如同各花入各眼一般,也許不變的是人,變化所指向的只不過是時過、境遷。
這次在臺北的旅途,讓我不禁想起了一個久違的名字——雷光夏。那是在初中時候,我在表姐的收音機(jī)中聽到了她的聲音,看著表姐趴在床上和著樂聲悄悄地寫著筆記,自己卻不住地幻想著長大后的種種“美好”。那樣的樂聲,就像是一個鄰家姐姐在輕聲述說,或許可以說,她試圖安靜地分享著自己關(guān)于生活所有的真實采集與記錄:海聲、學(xué)校里的人聲鼎沸、游走時街上的聲響,她的獨白,鋼琴,大提琴,吉他,手風(fēng)琴……此刻,在路上,再來回味這些,嚼出的卻是豐富的味道??赡軓囊婚_始,唱歌于她而言,就是表達(dá)生活的方式,與年齡、沉淀、境遇無關(guān)。
工作后再一次聽到雷光夏的聲音,是在幾米畫作《地下鐵》所作的音樂專輯《地下鐵的二十個音樂場景》里的獨白,很溫和卻依然熟悉,怎么形容呢,聽著她的聲音,總覺得是一種車水馬龍過去后,難得的寂靜。后來我又翻找到了這張《我是雷光夏》,一張如日記體的音樂專輯。專輯里點睛似的獨白,頗具電影畫面感的配樂以及些許齊豫印記的聲線……雖不屬主流,卻營造出一段段淺淡、零落的回憶。我想很多聽過的人會和我有相似的感受,生命歷程、專屬記憶(青澀、學(xué)生、校園、媽媽的早餐),一種復(fù)雜情緒,有點傻、有點單純。其實放它在車上,在我看來最好的解釋也許是,當(dāng)你穿行異地或啟程遠(yuǎn)方時,除了萬千憧憬,也需要回憶來詮釋一種所謂生活的完整。
雷光夏被大家稱為隱形氣質(zhì)才女、噪音民謠詩人。她身兼多角,臺北愛樂(粉紅色森林)主持人,也將歌手、制作人等身份演繹得恰如其分,后期則游走于電影配樂等不同類型的音樂嘗試中。這張出自1995年的第一張專輯《我是雷光夏》收錄了她高中時代以及大學(xué)早期的作品,據(jù)說全部錄音工作只花了三天就完成了。這張制作成本相當(dāng)節(jié)省的唱片,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地成為了成績亮眼的暢銷專輯。直到今天,盡管雷光夏的音樂創(chuàng)作早已經(jīng)走到完全不同的層次,她每次在演唱會上只要唱起這張專輯的歌,全場觀眾卻依然能默契十足地合唱。
專輯呈現(xiàn)出新民歌的復(fù)興基調(diào),演奏簡單、詩意──僅以吉它、手風(fēng)琴、鋼琴、大提琴等來譜寫包攬整張專輯?!緯r間I】起頭的口白將描繪場景落在校園,感覺油然而生,緊接的首首如同翻閱日記般,將回憶再度凝滯在青春年少的固點。專輯概念如同電影劇本般,各種形式出現(xiàn)的可能,時而以單純的樂器播放,電影影帶的聲效初尾應(yīng)和,承起的手風(fēng)琴譜出動人的【時間Ⅱ】;或是如同置身現(xiàn)場,充滿了上課鐘、學(xué)生追逐聲的【時間Ⅲ】;或是如同廣告配樂旋律的【時間Ⅴ】……首首更替帶著思緒、畫面進(jìn)入一幕幕空間場景。轉(zhuǎn)入專輯最后幾首作品,不再營造黏稠溫情,脫離共享的回憶,卻攜有另一番“思索重量”?!东C小海豹》 的歌詞描繪表露出動物的死亡源自人類的自私,《入山》禪學(xué)味濃厚,旋律緩緩帶出人生意境。
無可厚非,生命的向度和厚度隨著時間慢慢累積,眾人皆有青澀的年少,或許稍顯稚氣、稍見絀氣、稍不懂世故等等,但這卻也是長大后無法再現(xiàn)和喬裝的氣息,正如諸多過往變作回憶的價值,之所以美好就在于此吧!
音樂也是廉價的吧!吟唱過往的歌曲,恍然得到了溫柔,一旦意圖重復(fù)些什么,瞬時間演奏完畢,一切即要逃開。
于是,啟動,在這個最珍貴而虛幻的時刻,老鼠是駿馬,南瓜是馬車,我們穿上一身粉紅色的蓬蓬裙就要去赴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