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朝在中國文化史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在書法上,宋朝最終打破了唐朝的法度,讓尚意傾向占據(jù)上風,從而在書法史上做出新的貢獻。米芾是這一時期杰出的代表,他開創(chuàng)新的風氣,新的流派,給人以不同尋常的審美觀念。米芾的書法對于當代書法總結(jié)歷史規(guī)律、從理論與歷史研究中開拓未來、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宋朝文化;米芾;書法
在中國文化史上,書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各個朝代的書法家,燦若群星。宋代書法家米芾則是我國書法史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他的書法藝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世人寶貴的精神財富。
米芾的書法,直追魏晉至宋代諸多名家,而自成一家,跌宕跳躍,情趣橫生,自謂八面出鋒。其以善書而名垂青史。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于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初師歐陽詢、柳公權(quán),字體緊結(jié),筆畫挺拔勁健,后轉(zhuǎn)師王羲之、王獻之,體勢展拓,筆致渾厚爽勁,自謂“刷字”,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并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米芾對書法的分布、結(jié)構(gòu)、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在氣勢上飄逸超邁、風格上沉著痛快,在多姿的變化中達到整體的統(tǒng)一,把裹與藏、粗與細、疏與密、繁與簡等各種矛盾的因素對立融合起來,“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jié)的完美,書寫過程中隨機應變,獨出機巧。董其昌評米芾曰:沉著痛快,直奪晉人之神。米元章書,筆鋒燦爛,少奇多怪,意到力寡,正當逸處,卻有懶筆。如高陽酒徒,醉后便欲憑兒??梢娒总罆ǖ亩嘧酥?。米芾自稱自己是“刷字”,體現(xiàn)他用筆迅疾而勁健,盡心盡勢盡力。他的書法作品,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他的書法《研山銘》手卷,分三段。在運筆上剛勁強健,具奔騰之勢,筋雄骨毅,變化無窮。結(jié)字上,自由放達,傾側(cè)之中含穩(wěn)重,因而端莊之中婀娜多姿,較之《多景樓詩》、《虹縣詩》雖然少些飛白靈動,但是更具剛勁、奔騰、沉頓雄快,是米書成熟之作,為米芾書法中之精品。啟功先生賦詩贊曰:“羨煞襄陽一枝筆,玲瓏八面寫秋深?!?“蜀素”是北宋時四川造的質(zhì)地精良絲綢織物,上織有烏絲欄,制作講究。絲綢織品的紋羅粗糙,滯澀難寫,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問津?!妒袼靥窌跒踅z欄內(nèi),但氣勢絲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縱,用筆俊邁,筆勢飛動,提按轉(zhuǎn)折挑,曲盡變化?!睌M古”二首尚出以行惜,愈到后面愈飛動灑脫,神采超逸。米芾用筆喜"八面出鋒",變化莫測。此帖用筆多變,正側(cè)藏露,長短粗細,體態(tài)萬千,充分體現(xiàn)了他“刷字”的獨特風格。因蜀素粗糙,書時全力以赴,故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獅子搏象,以全力赴之,當為生平合作”。絲綢織品不易受墨而出現(xiàn)了較多的枯筆,使通篇墨色有濃有淡,如渴驥奔泉,更覺精彩動人.米芾傳世作品中,大字書法很少,大字也非米芾所長,在《虹縣詩卷》中所表現(xiàn)的線條的輕重緩急,提按頓挫上節(jié)奏感極強,結(jié)構(gòu)富于變化奇崛,用墨濃淡干濕,渾然一體,得天成之趣。從中看出米芾的高超的書法技藝。米芾的書法《苕溪詩卷》通篇字體微向左傾,多攲側(cè)之勢,于險勁中求平夷。全卷書風真率自然,痛快淋漓,變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書的典型面貌。吳其貞《書畫記》評此帖曰:“運筆瀟灑,結(jié)構(gòu)舒暢,蓋教顏魯公化公者。”道出了此書宗法顏真卿又自出新意的藝術特色。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cè)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增加書法作品中那種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讓書法充滿了十足的動感,出于天真自然,而不矯揉造作。宋、元以來,論米芾法書,大概可區(qū)分為兩種態(tài)度:一種是褒而不貶,推崇甚高;一種是有褒有貶,而褒的成分居多。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米芾書法的技法純熟、用筆靈活多變、字體結(jié)構(gòu)險奇,在書法名家中獨樹一幟,對后世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米芾的書法藝術特色的形成,離不開當時的時代背景。宋朝是書法一個很特別的時期。書法藝術在晉朝達到輝煌的巔峰以后,唐朝的繁盛在經(jīng)過頻繁而慘烈的戰(zhàn)亂之后,文化遭受到嚴重的摧殘,自二王變法而奠定的形式技術基礎在唐代得到充分的鞏固和發(fā)揚之后,卻在唐末五代的動亂中遭到了嚴重的流失。歐陽修感慨:余嘗與蔡君謨論書,以謂書之盛莫盛于唐,書之廢莫廢于今。感慨筆法中絕。趙構(gòu)亦認為:本朝承五季之后,無復字畫可稱。在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宋朝書法走上了尚意的道路。
自宋立國,偃武修文,文化逐漸復興,然而書法方面雖然有些一己之得,但是古法盡失,雖有發(fā)展卻有局促之憾,沒有承古開新的大氣象,也難以成為影響后代的藝壇巨匠。古法不講是當時的宋朝書壇的明顯特征。當時的環(huán)境不是以書法為尚,宋初期對于書法的不重視讓書法發(fā)展很是緩慢,書家成長環(huán)境的土壤更是貧瘠不堪。歐陽修通過編撰《集古字》,研討前代今世書法的演化與得失,對北宋中期以后的書法熱潮的興起無疑是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書法開始以一種尚意抒情的新面目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宋朝書法尚意,是朱熹大倡理學所致,意之內(nèi)涵,包含有四點:一重哲理性,二重書卷氣,三重風格化,四重意境表現(xiàn),同時介導書法創(chuàng)作中個性化和獨創(chuàng)性。書家除了具有"天然""工夫"兩個層次外,還要具有“學識” 即“書卷氣”,一改唐楷的面貌,直接晉帖行書遺風,形成的尚意書風對蘇黃米都造成了很深的影響,開始了宋朝尚意書風的藝術形式。人類按照美的法則創(chuàng)造世界,在書法中也不例外,各個時代書法的美也表現(xiàn)不同,每個時代的美也各有特色,無可替代。
尚意書風在米芾身上有著明顯的展現(xiàn)。米芾書法的藝術特色,來自他對于書法藝術的追求,讓他的書法在技法上師承古法,并自創(chuàng)“刷”字,豐富了書法用筆的技巧。米芾早年以唐楷入手,這是當年學童學書的風尚,也由于唐距宋代不遠,書跡碑刻相對容易尋覓,可以就近取材。因此,米芾早年對唐代著名的楷書大家如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quán),乃至當時的著名書家周越、蘇舜欽、蔡襄,認真學習取法。元豐三年八月,米芾作觀唐閻立本《步輦圖》題跋,這是目前所能見到的米芾有明確書寫年代的最早的墨跡,可以明顯地看出他對二王、唐初歐陽詢、褚遂良的學習,結(jié)字、用筆皆有來歷??傮w而言,米芾的確力求近古,不染時習,有著特立獨行的書法追求。
縱觀中國文化史,書法作為中國一個獨特的藝術形式,從漢字誕生起,便有了書法藝術。古老的甲骨文、青銅器銘文,到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的形成,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書法藝術特色。比如,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宋朝尚意書風的影響也讓米芾的作品中充滿了時代的特征,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獨特風格,因此米芾的書法活動也是社會本質(zhì)與書法本體的顯現(xiàn)。米芾的獨特書風受到后人的喜愛,很多人在奇崛一路上都學習米芾的書法風格。
米芾的書法藝術成就,得益于他對書法藝術的熱愛,他搜求法貼,學習臨摹,狂熱到不可近乎不可理喻的程度,號稱”米顛”。
一部中國文化史,其實就是無數(shù)中國人上下求索的奮斗史。一部書法史在相當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書法家的歷史。北宋的書法史如果沒有米芾這樣的杰出人物,必定黯然失色。米芾的意義在于開創(chuàng)新的風氣,新的流派,給人以不同尋常的審美觀念。米芾的書法對于當代書法總結(jié)歷史規(guī)律、從理論與歷史研究中開拓未來、探求新的生命、新的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
【參考文獻】
[1]金學智.上海書畫出版社《書法美學談》,2003.3
[2]莫武.河北教育出版社《米芾》,2003.5第一版
[3]陳炎、王小舒.《中國審美文化史》,2007.9第一版
作者簡介:陳維,女,1991,河南大學藝術學院2012級研究生,書法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