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在時代變遷中,“沒骨花鳥”的出現(xiàn)是源于花鳥畫的興盛?;B畫在繪畫歷史中最早作為人物畫的背景,唐代才獨立成科,也曾一度衰落。但“沒骨花鳥”的出現(xiàn)有其獨特的審美特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在清朝初年,著名畫家惲壽平被稱為“清六家”,是清代發(fā)展沒骨畫法的集大成者,惲壽平人品清高,書法韶秀,詩詞清新,畫法超逸,在歷代畫論中,也極為杰出。惲壽平把“沒骨花”的畫法發(fā)展起來,他所畫的“沒骨花”清新、雅逸。對當時以及后世的花鳥畫創(chuàng)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
關鍵詞:沒骨花;惲壽平;繼承;創(chuàng)新;影響
一、惲壽平“沒骨花”的來源
“沒骨”,中國古代主要用于花鳥畫表現(xiàn)的一種技法,“沒”其“骨”,即隱其“骨”,強調不用筆墨勾線,直接以色彩造型。最早興起于五代,源于花鳥畫?;B畫自唐代成為獨立畫科后在五代高度成熟。產(chǎn)生了“徐熙野逸,黃家富貴”兩種截然不同的審美風格的花鳥畫。徐熙不僅是“野逸”風格的開創(chuàng)者,同時也創(chuàng)造出“沒骨法”。北宋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曾記載徐熙作花卉“更不用筆墨,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圖?!?①蘇東坡的弟弟蘇轍也曾說:“徐熙畫花,落筆縱橫,其子承嗣變格,以五色染就,不見筆跡,謂之‘沒骨?!?②徐熙畫花卉時先以墨寫枝葉蕊萼,后略敷色彩,稱為“落墨花”,就是沒骨畫法的寫意風格。然而在元、明兩代因無人傳習,逐漸淹沒,“沒骨畫法”的復興與衰敗起起落落,一直到清代初期,山水畫陣容壯大,花卉畫勢力相對薄弱,“沒骨畫”的畫家可謂是鳳毛麟角。而惲壽平選擇了花卉畫,并開創(chuàng)了新的技法。惲壽平極力恢復了幾乎失傳的“沒骨花”技法,并創(chuàng)造自己的“沒骨花”,且進行了大膽嘗試,付出了艱苦努力,讓“沒骨花”成為了清代花鳥畫的主流。
惲壽平,清初畫家、詩人,別號南田、東園生、散人、白云外使等。惲壽平擅長山水與花卉,以“沒骨花”作為藝術的主攻方向。在繪畫理論上的成就也很高,著有《南田畫跋》。他作為“清六家”之一,因傳承并發(fā)展“沒骨畫法”而在中國繪畫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二、惲壽平“沒骨花”的藝術特色
揮壽平所創(chuàng)造的沒骨花給沉寂的清代繪畫帶來了一縷清風,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肯定。當看到惲壽平的“沒骨”花卉時,就被畫中“生香活色”的藝術氛圍而感動。從惲壽平的“沒骨花”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給予了“沒骨花”新的模樣。介于“工筆”與“寫意”之間的一種繪畫形式。惲壽平的花卉,清新雅淡,形神兼?zhèn)?,筆觸自然輕快,設色明凈雅淡,令看畫者賞心悅目。他追求審美意象,而“生香活色”也精準的概括了惲壽平“沒骨”花卉的特征。
惲壽平的花卉畫之所以能夠脫離塵鞅,生動感人,藝術形象惟妙惟肖。因為他極為尊古和自身不斷的探索。從他的一些題跋中可以知道他對當時畫壇的清晰認識和自身幾十年來對古人畫作的艱苦鉆研。他在繪畫中廣泛的吸取了歷代以來高超的藝術技法,并與自己的藝術創(chuàng)造相融合。他說:“作畫須優(yōu)入古人法度中縱橫肆意,方能脫落時徑洗發(fā)新趣也?!雹?/p>
惲壽平生前重視寫生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好友王翬在他辭世之后為他題跋:“顧見平日每畫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極力臨摹。”④自然是最能啟發(fā)畫家無窮想象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的靈感發(fā)源地。以寫生為主,親身體會自然的意趣,形成了畫家本人天真的性格和作品閑適的氛圍。
惲壽平重視筆墨的運用,并且主張畫作不要露出筆墨的痕跡,絕少用墨,全用色彩加入水分調合后直接用筆揮寫。直接以色彩造型是揮氏筆墨特點的一大特色。對花卉的描繪,以濃色來表現(xiàn)含苞待放的蓓蕾的嬌艷欲滴,以淡色來描繪完全盛開的花朵的絢麗多姿,鮮嫩的新葉,枯殘的老葉,花卉的前后關系與遠近層次等等,在揮壽平的筆下都得到了酣暢淋漓的表現(xiàn)。其云:“前人用色有沉厚者,有淡逸者,其創(chuàng)制損益,出奇無方,不執(zhí)定法,大抵濃麗過之,則風神不爽氣韻索然,惟能淡逸而不入于輕浮,沉厚而不流為郁滯,傅染愈新,光暈愈古,乃為極致?!雹葸@些都是他在長期的實踐經(jīng)驗中總結出來的經(jīng)驗。
惲壽平把“逸”作為繪畫審美的最高追求。一方面,從表現(xiàn)方法來看,惲壽平要求的逸是不拘泥于常法,不同流于世俗,正如“不落畦徑,謂之士氣,不入時趨,謂之逸格?!雹抟虼?,惲壽平堅守沒骨畫法的真諦,形成不同于他法的沒骨新風,也即逸出與同代人不一樣的繪畫氣象。另一方面,這里的“逸”不僅僅是一種技法上的意義而更具有一種情感上的意義,“逸”的筆墨并非僅僅是造型的形式,筆墨本身是作為藝術表現(xiàn)的媒介,更是畫家主觀情感的外化體現(xiàn)。他說:“隨筆點染花葉,須令意致極幽,明窗凈幾,風和日潤,不對俗客。
庭有時花秀草,毫墨絹素悅人,意興到,抽毫含丹吮粉,羅青積黛,分條布葉之間,必有瀟灑可觀者?!雹摺耙庵聵O幽”,“意興到,必有瀟灑可觀者”,可見只要在心態(tài)和境界上保持一種超然的氣質,必然“明窗凈幾,風和日潤”,其藝術作品自然就會流露出 “逸氣”。所以,從以上兩個方面可以看出,惲壽平的“逸”是對朱景玄、黃休復的“逸”的新的認識和發(fā)展,也不同于倪云林的“逸筆草草,聊以自娛”,他能有這樣獨到的見解,也和他身在人文世家,自小接受良好教育息息相關。
三、惲壽平“沒骨花”對現(xiàn)代創(chuàng)作的影響
曾經(jīng)有古人對惲壽平的“沒骨花”做出這樣的評價:“玲球丹彩散天葩,刻畫爭傳沒骨花”,⑧這一句詩的前半句是說“沒骨花”的藝術價值,后半句話是說“沒骨花”的藝術影響。他的“沒骨花”是以“雅俗共賞”把普通百姓與藝術溝通到一起的一種審美樣式。由上述看出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我們要做個有獨立性,有獨特藝術見解的繪畫者;我們要重視傳統(tǒng),但同時又不能被傳統(tǒng)所縛??;要看重社會對繪畫的要求,但又不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從傳統(tǒng)中吸取優(yōu)秀,從觀察中體會藝術所具備的神韻,認真創(chuàng)造好每一幅創(chuàng)作。
惲壽平的筆下,花卉是是熱情洋溢一片有生命氣息的花卉。作畫者總是以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作為基礎,講究自然質樸的繪畫技術?,F(xiàn)在我們的繪畫創(chuàng)作過程中,大多以寫生為主,傳統(tǒng)與寫生相結合,在創(chuàng)作中不斷拓展可發(fā)揮的空間。在當時的條件下,惲壽平只在繪畫中拓展了水與色,就在繪畫史中創(chuàng)造出了一片全新的藝術空間。而我們現(xiàn)在的繪畫世界中,有那么多豐富的材料供我們選擇和使用,所以只要堅守藝術的重要價值,就會摸索出更多的繪畫技巧來豐富我們的創(chuàng)作。我們在筆墨、設色等方面要不停地嘗試創(chuàng)新,要不同程度的去推進和突破我們原本比較老套的技法,但又不丟失對傳統(tǒng)的承襲,創(chuàng)立自己富有表現(xiàn)力的繪畫風格。惲壽平的“沒骨花”,其意義在于為我們現(xiàn)在的寫意花鳥創(chuàng)作提供了技法上的支持。
【注釋】
①郭廉夫《花鳥畫史話》江蘇美術出版社,2001年6月.第130頁
②同上
③蔡星儀《惲壽平研究》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5月.第79頁
④賈濤《中國畫論論綱》河南大學,2005年3月.第200頁
⑤雷甫鳴《南藝學報》,19814 年第 1 期
⑥馬斐《惲壽平繪畫藝術研究》河南大學,2007年
⑦同上
⑧同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