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柳
摘要:練琴是手風琴學習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練琴習慣又是練琴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要想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練琴習慣,提高練琴效率,學生除了需要得到老師的正確指導外,更需要個人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練習。因此在練琴的過程中要有科學的方法。
關鍵詞:手風琴科學;練琴方法組成部分
手風琴從誕生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中它經(jīng)歷了多次結構上的改革和演變,其演奏方法也隨器樂結構的改革而不斷變化發(fā)展。練琴是手風琴學習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練琴習慣又是練琴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要想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練琴習慣,提高練琴效率,學生除了需要得到老師的正確指導外,更需要個人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練習,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因此在練琴的過程中要有科學的方法。以下是筆者多年的學習心得及教學過程中的經(jīng)驗總結。
一、養(yǎng)成良好的識譜習慣,尊重作者,與作者對話
練琴效率的高低建立在識譜習慣與練琴效率的基礎上,識譜訓練是手風琴基礎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識譜習慣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練琴效率與學習的進步程度及其演奏水平的提高。
視奏是練習和認識新作品的第一步。當我們拿到一首作品時不要看著譜子就開始彈奏,而要首先把整個樂曲從頭到尾瀏覽一遍,了解作品的調式、調性、節(jié)拍、速度、旋律中的基本音型以及音樂術語等等,對作品有一個總體印象,以避免出現(xiàn)原則性錯誤。然而,有些學習者在平時的訓練中往往只重視演奏技巧,對識譜中的問題視而不見,這必將對樂曲的處理上造成隱患。不同時期的音樂體現(xiàn)著不同時期的時代背景,要想演奏好一首作品還要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及其社會生活背景、時代背景和政治背景,知道作曲家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意圖,這樣有利于我們掌握作品的風格與內容。因此我們必須熟練掌握音樂史,這對每一個學習音樂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對音樂史的學習,可以更好地把握各個音樂時期的風格和流派。
二、有效的重復與分手慢練
有很多研究者提出各種各樣的練琴方法,很多的見解也都是很可貴的。如:分手慢練、分聲部練、變化節(jié)奏練等等。約·霍夫曼甚至說:“不要有系統(tǒng)地或有規(guī)則地練習,”因為“系統(tǒng)性毀滅自發(fā)性,自發(fā)性卻是藝術的真正靈魂?!?分手訓練也是一種很好的練琴方法。手風琴不象鋼琴那樣鍵盤呈一個平面,它們的觸鍵方法與感覺也是不同的。分手訓練可以分頭解決左、右手出現(xiàn)的不同問題。在理智性地分手慢練的同時,還要從各方面考慮樂曲的處理,如旋律的長短、走向、調式、調性、力度變化,規(guī)則和不規(guī)則節(jié)奏,力度對比程度的激烈或緩和、的漸強或漸弱等等。學琴者應該結合自己的問題,自己的條件去選擇合適自己的練琴方法。每個練琴者都很清楚自己在某首作品中所遇到的技術難點,那么在練琴中就需要耐心和細心。正確地放慢速度拉琴,其重要的一點是拉長音與連音,兩個音符中間不可以斷開,手要貼著鍵盤,將鍵按到底后不要立刻就抬起,要盡可能拉長并保持所按的鍵發(fā)出的音符時值,同時要繃緊風箱,左手手腕一直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在慢練過程中,觸鍵的動作亦放慢了,還能從中糾正某些多余的動作,并可體會到右手第一關節(jié)的觸鍵感。慢練是協(xié)調動作改正錯誤最有效的辦法,它能使大腦準確地向動作器官發(fā)號施令,讓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反應動作是否正確,慢練還能使練琴者較快熟悉與掌握動作規(guī)律。
三、科學的指法
科學的指法就是首先要確定一套科學、合理、正確的指法也是一個重要技術環(huán)節(jié)。在解決手指技術的練習中,一般每一首練習曲都有一個特定的指法訓練課題,上面標記的指法就是專門為訓練這一特定課題服務的。有些學生在安排右手指法時,總是躲著四、五指,其實,越不習慣用這兩個指頭它們越不靈活。因此在習琴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使用這兩個指頭,特別是重視這方面的練習曲,經(jīng)過訓練以后可以達到五指靈活,觸鍵力度均勻,而且有利于快音的演奏。所以必須嚴格遵照樂譜上的指法,否則就可能達不到訓練要求和降低訓練難度。
四、手指的獨立性與科學的觸鍵
在手風琴演奏技術中,觸鍵方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關系到演奏中手、腕、臂用力的合理調度,手指靈活程度的增長,發(fā)音的音色及音樂表現(xiàn)的氣質和情緒。手指的獨立性是指手指觸鍵動作不依靠外力的幫助,用獨立的動作了力量完成的觸鍵過程。由于十根手指本身長短不一,其的重量和力度也有著明顯的差別,尤其是又細又短的小指和缺乏獨立性的無名指常被稱為“弱指”,而這兩個弱小的手指卻又時常擔任著其他手指無法替代的重要任務,因此要予以重視。
那么,怎樣才能達到獨立呢?首先要有放松的狀態(tài)。當手指完成每一個觸鍵動作后手指應該感到充分的放松,此時受型的狀態(tài)已經(jīng)還原,而下一個手指已經(jīng)處于待發(fā)狀態(tài)。另外,手指要有“站住”的感覺。當手指完成觸鍵動作后,第一關節(jié)對手要有充分的支撐感,即“站住”,保持手的狀態(tài)的穩(wěn)定性。
手指的獨立、均勻、靈活是演奏技術的基礎,在這個基礎上能進一步掌握演奏所必須具備的一系列技術,并將此達到服務于音樂表現(xiàn)的目的。
五、減少多余的動作
貼鍵、按鍵是手風琴觸鍵的基本原則。貼鍵可以使手指剎那間迅速交替觸鍵;按鍵的作用在于有效地避免手指上翹。
手風琴觸鍵方法的關鍵是用盡可能小的動作獲取最大的力度。一般常見的多余動作有以下幾個方面:換指過程中手腕的扭動;手腕、手臂參與觸鍵;高抬指觸鍵等。有些學生在彈奏強音時習慣象鋼琴那樣高抬指敲擊鍵盤,這種方法是極其不可取的。
六、風箱的控制
鋼琴音樂的表現(xiàn),大多產(chǎn)生在手指指尖對琴鍵的控制上,而手風琴音樂的表現(xiàn)大都由風箱的運用而完成。音色在手風琴演奏中是統(tǒng)帥。優(yōu)美的“音色”是依靠風箱、手指指尖和左臂三者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這里必須提到手風琴的發(fā)音原理,手風琴就像一個大口琴一樣,其發(fā)音原理是風箱運動產(chǎn)生氣流,按動琴鍵后簧片因氣流而產(chǎn)生震動從而發(fā)聲。因此,風箱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風箱就好比小提琴的弓子,能夠隨心所欲地變化音的大小強弱等。因此,手風琴是最賦予表現(xiàn)音樂,最接近人聲的樂器之一?!懊烂畹囊羯本彤a(chǎn)生于風箱的運用之中。風箱是手風琴、的發(fā)聲動力,就像歌唱中氣息運用那么重要,樂曲中所要求的強弱變化及柔和、優(yōu)美、輕快、雄壯等各種情緒的表達和變化取決于風箱的運用。在控制風箱的過程中,左手插入栓帶的深度,以二、三、四指能夠自然彎曲,指尖觸鍵為準。風箱在運行,主要是靠手臂和手腕的力量,因此,肩部要放松,不要向上端,肘部也不要架起,這樣手指才容易做到輕松自如。在推拉風箱時,手腕要繃起頂住栓帶。
手風琴的音色、音量及聲音松緊的變化都是由風箱控制產(chǎn)生的,風箱的控制能夠表達演奏者對音樂的感受。風箱的控制大體上氛圍兩種,一種是“順風箱”,即風箱自然、放松、平穩(wěn)地運行;另一種是“逆風箱”,也就是風箱繃的緊,表現(xiàn)出的聲音緊張有力,后者是手風琴演奏中常見的控制風箱的方法,它要求左臂對風箱施加相應的壓力,發(fā)出的聲音內在結實而富有彈性。另外,左臂力量的靠前與靠后音響效果也是不同的。力量靠前,聲音清脆、靈巧、敏捷;力量靠后聲音則渾厚。
手風琴演奏藝術是一門科學,它需要廣大愛好者不斷學習,不斷研究。只要我們在今后的藝術實踐中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那么,我們一定會為手風琴藝術的發(fā)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資料】
[1]王樹生,手風琴教學與演奏[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
[2]姜杰,手風琴演奏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夏雄軍,手風琴演奏與教學[M],上海:上海百佳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