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
中國人素有記史、傳史、治史、重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史學在傳承中華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每當談及史學作用時,國人必說二十四史、《資治通鑒》,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蒙學讀物。
所謂蒙學,指的是學業(yè)的啟蒙階段,是中國古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蒙學讀物就是學業(yè)初始階段學童們使用的課本。中國的蒙學讀物是從字書發(fā)端的,早在周代就有了供學童識字、習字用的字書。據(jù)《漢書·藝文志》載:“《史籀篇》者,周時史官教學童書也?!鳖亷煿抛ⅰ妒肤Α吩疲骸爸苄跆纷鞔笞迤薄!妒肤ζ肥侵浻谑穬缘淖钤绲拿蓪W課本。
秦統(tǒng)一后,曾分別由丞相李斯、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母敬用小篆編寫了《蒼頡》七章、《爰歷》六章、《博學》七章,“文字多取《史籀篇》”(《漢書·藝文志》)。漢代,有人合《蒼頡》、《爰歷》、《博學》三篇,合稱《蒼頡篇》。宋代以后,《蒼頡篇》亡佚。1977年,在安徽阜陽出土的漢簡中,發(fā)現(xiàn)《蒼頡篇》殘簡541個字。2009年發(fā)現(xiàn)的北京大學西漢竹書中有《蒼頡篇》1200多個字,其中多數(shù)為首次發(fā)現(xiàn)。《蒼頡篇》采用隸書,為四言韻語,常將同義、近義或反義詞編排在一起,此種編法對后世蒙學字書影響很大。
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有不少蒙學字書,僅《漢書·藝文志》“小學”類著錄的即有10家45篇。其中有司馬相如的《凡將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長的《元尚篇》、揚雄的《訓纂篇》,還有不知著者的《別字篇》?!端鍟そ?jīng)籍志》著錄的蒙學字書有賈魴的《滂喜篇》,張揖的《埤蒼》,蔡邕的《勸學》、《圣皇篇》、《黃初篇》、《女史篇》,班固的《太甲篇》、《在昔篇》,崔瑗的《飛龍篇》,朱育的《幼學》,樊恭的《廣蒼》,陸機的《吳章》,周興嗣的《千字文》,束皙的《發(fā)蒙記》,顧愷之的《啟蒙記》等,其中《滂喜》與《蒼頡》、《訓纂》合稱“三蒼”。這些蒙書多已亡佚,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急就篇》和《千字文》。
《急就篇》,又名《急就章》,由西漢黃門令史游編撰。今本《急就篇》共2144字?!都本推菲自疲骸凹本推骢c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分別部居不雜廁,用日約少誠快意,勉力務之必有意?!薄胺植縿e居”和“泛施日用”是這本書的兩大特點,它把當時的常用字,按姓氏、衣著、農藝、飲食、器用、音樂、生理、兵器、飛禽、走獸、醫(yī)藥、人事等分類,編纂成三言、四言、七言韻語,既便于記誦,又切合實用,是漢魏至唐代通用的蒙學字書。
顏師古稱《急就篇》“如蓬門野賤,窮鄉(xiāng)幼學,遞相乘稟,猶竟習之”(《急就篇》注序),可見《急就篇》在漢唐時期影響之大?!都本推窙]有敘述黃帝,倒是顏師古在為其作注時兩次提及黃帝?!皹蚋]陽”注曰:“黃帝葬于橋山,群臣追慕守冢不去者,因為橋氏?!薄肮珜O都”注曰:“黃帝姓公孫氏,支庶遂以為姓也?!绷碛卸嗵幣c黃帝有關,如“顏文章”注曰:“顏氏本出顓項之后?!薄按热仕弊⒃唬骸按仁媳靖哧柺喜抛又笠??!庇秩缱⑨屚赵唬骸邦呿溨犹柪贤?,其后因以為姓?!鳖亷煿诺淖⑨屧从凇妒辣尽?、《史記》、《風俗通義》等典籍,與漢魏以來族譜及墓志銘中祖述黃帝的風氣相一致。
蒙學讀物以宋代為界,可以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宋代以前的蒙學讀物以識字為主,流傳下來的很少,只有《蒼頡篇》、《急就篇》和《千字文》等寥寥幾種。宋代及其以后的蒙學讀物,流傳至今的較多,除了識字這一基本功用外,突顯了儒家思想和倫理教化的功能,這是后期蒙學讀物的主要特點。之所以如此,或與宋明時期理學的興盛密不可分。宋代及其以后蒙學讀物的另一個特點是越來越細化,出現(xiàn)了專門的歷史讀物。正因為蒙學讀物到后期發(fā)生了變化,涉及黃帝文化的內容明顯增加。
《三字經(jīng)》相傳為宋代著名學者王應麟編著,從論述教育的重要性開始,依次敘述三綱五常十義、五谷六畜七情、四書六經(jīng)子書、歷史朝代史事,最后以歷史上苦讀不輟、光宗耀祖的事例作結語。《三字經(jīng)》“分別部居,不相雜廁”(章太炎:《重訂三字經(jīng)》序,《三字經(jīng)》,岳麓書社,2005年,第141頁),開三言韻語蒙書的先例,把識字、歷史知識和倫理訓誡熔為一爐,家喻戶曉,膾炙人口,是中國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蒙學讀物?!度纸?jīng)》曾被譯為滿文、蒙古文等少數(shù)民族文字及英文、法文等外文,被譽為“千古一奇書”、“袖里通鑒綱目”?!度纸?jīng)》的注釋版本甚多,以王相的《三字經(jīng)訓詁》、賀興思的《三字經(jīng)注解備要》、章太炎的《重訂三字經(jīng)》最具代表性(均見《三字經(jīng)》,岳麓書社2005年版)。
明末清初學者王相對蒙學讀物情有獨鐘,曾經(jīng)為《千家詩》、《三字經(jīng)》、《女四書》等作注。王相稱贊《三字經(jīng)》“言簡義長,詞明理晰,淹貫三才,出入經(jīng)史,誠蒙求之津逮,大學之濫觴也”。《三字經(jīng)》正文共計1128字,有306字敘述中國歷史。其書云:“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王相注曰:“黃帝有熊氏制衣裳,定禮儀,文明大備,品物咸亨,作萬國具瞻之表?!保ㄍ跸啵骸度纸?jīng)訓詁》)賀興思注曰:“黃帝有熊氏,姓公孫,又姓姬,名曰軒轅。諸侯尊為天子,以土德王,建都涿鹿。作甲子,造律呂、耕田、貨幣、宮室。畫野分州?!保ㄙR興思:《三字經(jīng)注解備要》)章太炎的《重訂三字經(jīng)》云:“自羲農,至黃帝,并頊嚳,在上世?!睂ⅰ疤柸省备某伞安㈨渿俊?。章氏注曰:“黃帝,軒轅氏,亦稱有熊氏,姓公孫?!保ㄕ绿祝骸吨赜喨纸?jīng)》)
如果說姓譜書籍推崇的是作為血緣之祖的黃帝的話,那么蒙學讀物頌揚的則是作為“人文初祖”的黃帝。據(jù)說由明代大學士李廷機編寫的《五字鑒》(通行的本子稱《鑒略妥注》),用五言韻句敘述了從上古到明代的歷史,是濃縮了紀傳體的通俗歷史讀本,是清代至民國時期學習歷史的啟蒙讀物之一,流行于書院與私塾之中。其書對黃帝的功德作了全面的概括總結,勾勒出一位開創(chuàng)文明的英雄形象。
清順治年間,進士王仕云編了本四字一句的《四字鑒略》,約3000字,成為與《五字鑒》齊名的歷史啟蒙讀物。《四字鑒略》較之《五字鑒》更為簡潔,偏重于記述與王朝更替、國家興亡有關的大事,其他則略而不書。其書言“軒轅黃帝,生而圣明。擒戮蚩尤,神化宜民。六相分治,律呂調平。五幣九棘,泉貨流行。麟鳳顯瑞,屈軼指佞。在位百年,文明漸興?!保ㄍ跏嗽疲骸端淖骤b略》,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4-5頁)
明人程登吉編著、清人鄒圣脈增補的《幼學瓊林》曾經(jīng)風行全國,經(jīng)久不衰。
時人常言:“讀了《增廣》會講話,讀了《幼學》走天下?!薄队讓W瓊林》打破了一般蒙學讀物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的限制,當長則長,當短則短,用駢儷句式編寫,并按照內容分類編排而成。其書言:“黃帝畫野,始分都邑”;“甲胄舟車,系軒轅之創(chuàng)始;權量衡度,亦軒轅之立規(guī)”;“冠冕衣裳,至黃帝而始備;桑麻蠶績,自元妃而始興?!保ǔ痰羌幹⑧u圣脈增補:《幼學瓊林》,岳麓書社,2002年,第174頁)瑯瑯上口,通俗易懂。
蒙學讀物里的黃帝文化源于《史記》等史書。借助蒙學讀物,黃帝形象更加深人人心。蒙學讀物是傳播黃帝文化的重要載體,其貢獻不亞于二十四史之類的官修正史。周谷城先生在論及蒙學讀物時指出:“我們研究文化史,應當著眼全民族和各階層人民文化的演進,著眼以往各時各地社會上多數(shù)人的文化狀況。……當時普通人所受的教育,以及他們通過教育而形成的自然觀、神道觀、倫理觀、價值觀、歷史觀,在這類書中,確實要比在專屬文人學士的書中,有著更加充分而鮮明的反映。”(周谷城:《傳統(tǒng)蒙學叢書》序,岳麓書社,2002年,第4頁),透過蒙學讀物,我們可以看到普通中國人對黃帝的認識,對黃帝的感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黃帝文化在中華文化及中華民族發(fā)展史上的特殊地位。
蒙學讀物其實就是通俗讀物和普及讀物,雖說難登大雅之堂,也算不上什么科研成果,但卻不可或缺,不容小覷。試看今日中國,有幾人通讀過《史記》、《資治通鑒》?又有幾本像《三字經(jīng)》、《幼學瓊林》那樣家喻戶曉的蒙學讀物?
蒙學讀物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教育的重要載體,批判地繼承和利用蒙學讀物,不僅對于傳承黃帝文化、弘揚黃帝精神有益,而且對于傳播中華文明、復興中華民族有益。
(作者:陜西省寶雞市寶雞文理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系,郵編7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