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明 劉永進
馬鈴薯是茄科茄屬中能形成地下塊莖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富含淀粉、蛋白質、礦物鹽,營養(yǎng)豐富,食用方法多種多樣,既可作菜又可作糧食、飼料,還可作為食品或工業(yè)原料,用途極廣,深受喜受。馬鈴薯生長期短、產量高、耐運輸貯藏,能與玉米等作物間作套作。
1 整地施肥
地勢平緩、中性或偏酸性、疏松、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排灌方便的地塊適宜于馬鈴薯種植,馬鈴薯的整地施肥技術因地因時而異。北方地區(qū),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結合施肥進行秋耕,最好施有機肥,根據(jù)地力和施肥種類適當補充化肥,深翻20~25厘米,為春播作好準備?;室部稍诖杭就寥澜鈨龊?、播種前結合淺耕地施用,為播種后出苗和正常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并結合施用種肥,拌以防治地下害蟲的農藥。
2 種薯處理和育苗
播種前進行種薯處理。于播種前30~40天將出窖的種薯置于10~15℃條件下15天左右,這一措施為暖種。播種前催芽是春季提早上市的重要措施,催芽可以促進早出苗,并增加在田間生長時間,提高產量。催芽可以把馬鈴薯的物候期提早7~10天。催芽時間一般在當?shù)伛R鈴薯適宜播種期前20~30天進行。催芽的方法有切塊催芽和整薯催芽。
待幼芽剛剛顯露時即可切塊,切塊催芽因為打破了種薯的頂端優(yōu)勢,切塊后各切塊上的芽眼得到了相似的養(yǎng)分條件,萌芽速度快,大小也一致。切塊也是淘汰病薯的過程。種薯切塊一定要大小均勻不可過?。ㄇ谐尚∑蛲谘垦郏?,以免切塊失水、養(yǎng)分不足而影響幼苗的發(fā)育,適宜種薯單塊重20~25克。每個薯塊上不少于2個芽眼。切塊應切成立體三角形,多帶薯肉。
切刀消毒液可用75%的酒精或開水把沾有青枯病、環(huán)腐病的刀刃和切板擦凈。切到病薯要隨即剔除,同時將切刀再次消毒。切好的種薯置于10~15℃黑暗條件下催芽,使傷口愈合,然后播種。也可切塊后用草木灰拌勻,促進傷口愈合。
當頂部芽長1厘米大小時,為避免幼芽黃化徒長和栽種時碰斷,將種薯放在散射光或陽光下曬種煉芽,保持15℃左右,約20天,在這個過程中幼芽生長受到抑制,芽體增粗變綠并硬化,芽端分化程度加強。不斷地發(fā)生葉原基和形成葉片,以及形成匍匐莖和根原基,使發(fā)育提早。同時,曬種能限制頂芽生長而促使側芽的發(fā)育,使薯塊上各部位的芽都能大體發(fā)育一致。暖曬種薯一般可增產10%以上,因而是行之有效的增產措施。但暖曬種薯不應時間過長,否則造成芽衰老,容易引起植株早衰。
一般為了節(jié)約種薯或前作尚未收獲時應采用育苗移植。春薯于晚霜前20~30天播種,播種后覆土3~4厘米,保持15~20℃土溫。栽植前低溫鍛煉幼苗幾天。
3 播種
馬鈴薯塊莖形成時的適宜土壤溫度16~18℃,晝夜氣溫24~25℃/16~18℃,播種時10厘米地溫穩(wěn)定地回升到5~7℃,或以當?shù)財嗨跒闇?,向前?0~40天為適宜播種期。適期早播種可增加產量。
馬鈴薯的播種密度依地理環(huán)境、土壤肥力、栽培條件、種薯大小、品種、播種早晚及每穴苗數(shù)而定。一般晚熟品種宜稀,早熟品種宜密。春薯宜稀,秋薯、夏薯或冬薯要密,適宜的葉面積指數(shù)為3.5~4,每畝播種4 500~
6 000塊,保持莖數(shù)8 000左右。
馬鈴薯有壟作、畦作等幾種方式,東北等地壟作較多。馬鈴薯的播種深度對產量和薯塊質量影響很大。應以土壤墑情和土壤種類而定,一般情況下7~10厘米。培土過淺,地下匍匐莖就會鉆出地面,變成一根地上莖的枝條,不結薯。
4 田間管理
4.1 出苗前的管理
從播種到出苗約30天左右。由于播種方法、雜草情況和土壤情況各不相同,管理上略有不同,主要的目的都是創(chuàng)造有利的土壤環(huán)境條件,保持土壤疏松透氣,適溫和清除雜草,使出苗整齊粗壯。春馬鈴薯發(fā)芽期內溫度較低,且蒸發(fā)量少,在墑情比較好時不必澆水。北方播種后地溫尚低,需經20~30天才能出苗,應及時松土、鋤滅雜草,出苗前如果異常干旱,應及時澆水并中耕防止板結。
4.2 幼苗期的管理
幼苗期的管理主要是提高土溫,防除雜草,保好墑情,促進生長。馬鈴薯出苗后應進行中耕松土,提高地溫,促進馬鈴薯根系的生長,苗期中耕力求深,滅盡雜草。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幼苗期要早追肥,追肥以速效氮為主,施肥后澆水。幼苗期澆水后應立即進行中耕保墑、提高地溫。
4.3 發(fā)棵期管理
發(fā)棵期的管理是促進植株生長,主要措施是土壤耕作、疏松土壤、提高土溫、防除雜草。發(fā)棵期內不旱不澆,干旱年份澆2~3遍水。發(fā)棵期追肥要慎重,一般情況下不追肥。若需要補肥時可在發(fā)棵早期,或等到結薯初期,切忌發(fā)棵中期追肥,否則會引起植株伸長。發(fā)棵期澆水與中耕相結合,澆水后及時中耕培土,待植株拔高封壟時進行大培土,培土時注意保護莖及功能葉。
4.4 結薯期管理
結薯期的管理主要是促進地下產品器官形成,控制地上部徒長,同時防止植株過早衰老,延長結薯期可增加產量。結薯期是塊莖主要生長期,需水量較大,土壤應保持濕潤,一般情況下應連續(xù)澆水。早熟品種在初花、盛花和終花,晚熟品種在盛花、終花和花后,周內連續(xù)3次澆水,對產量的形成有決定意義??偨Y的規(guī)律是“頭水晚,二水趕,三水四水奪高產”。對塊莖易感染腐爛病害的品種,結薯后應少澆水或及早停止?jié)菜?/p>
5 采收貯藏
一般情況下,植株達到生理成熟期即可及時收獲。生理成熟期的標志是大部分莖葉由綠變黃,地上部部分倒伏,塊莖停止膨大,地莖容易從植株上脫落。
收獲應選在晴天,土壤適當干爽、霜凍來臨之前進行。收獲時要避免損傷。收獲時要及時剔除鎬傷、腐爛薯,裝筐運回,不能放在露地,要防止雨淋和陽光的曝曬。剛剛收獲的薯塊帶有大量的田間熱和自身呼吸而產生的熱量,要求貯藏場所陰涼、通風,薯塊不宜堆積過高,堆高以30~50厘米為宜。貯藏期間應翻倒幾次,撿去病、爛、殘薯,裝入透氣的筐和袋子里架起來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