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祥 張新平 岳朝陽
摘要
[目的]篩選對新疆喀什地區(qū)蘋果蠹蛾誘捕效果最佳的性信息素。[方法]通過小區(qū)試驗測定了3種不同性信息素對蘋果蠹蛾的誘捕效果。[結果]3種信息素誘芯對果樹蘋果蠹蛾均有防治效果,其誘捕效果大小順序依次為北京某公司性信息素誘芯、中國科學院新疆某研究所性信息素誘芯、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性信息素誘芯。[結論]在喀什地區(qū)選擇北京某公司性信息素誘芯作為防治蘋果蠹蛾的首選產(chǎn)品。
關鍵詞 性信息素;蘋果蠹蛾;誘捕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6.6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4)27-09341-01
蘋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 (Linne) ]是經(jīng)濟林樹種蘋果上的主要害蟲之一,以幼蟲蛀果危害果實,主要寄主有蘋果、梨、沙果、杏、桃、野山楂、板栗屬和無花果屬等植物,可嚴重降低果實品質(zhì)并造成大量落果[1-3]。該蟲是世界上為害最嚴重的蛀果害蟲之一。我國和世界上許多國家將其列為植物檢疫性害蟲。目前該蟲已從原產(chǎn)地歐亞大陸傳播到除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的幾乎所有的蘋果產(chǎn)區(qū)[4-7]。隨著綠色農(nóng)業(yè)的普遍實施及害蟲可持續(xù)控制策略的推廣,選擇使用無公害生物防治方法進行害蟲防治是減少藥害、無污染、有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無公害防治也成為當前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最迫切的需求[8-9]。因此,研究蘋果蠹蛾的生物防治技術對于有效控制其為害、確保果樹種植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對蘋果蠹蛾的防治研究報道多見于化學防治,無公害生物防治方法報道很少,使用性信息素防治蘋果蠹蛾的報道更少。新疆喀什地區(qū)也是果樹的主要種植地區(qū),蘋果種植業(yè)是該區(qū)域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筆者研究了3種不同性信息素誘芯對新疆喀什地區(qū)蘋果蠹蛾的誘捕效果,旨在為林果有害生物防治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園概況
試驗設在新疆喀什地區(qū)莎車縣烏達力克鄉(xiāng)8村果園,選擇蘋果蠹蛾危害嚴重、有代表性的果園進行試驗。果園地勢平坦,集中成片,面積2.67 hm2,樹齡為5~6年,樹高2~3 m,株行距6 m×10 m。樹勢生長正常,管理水平差。其中套種的有玉米、棉花等作物。
1.2 材料
蘋果蠹蛾性信息素誘芯由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項目組(以下簡稱B)、中國科學院新疆某研究所(以下簡稱C)提供。誘捕器采用自制的礦泉水瓶:在礦泉水瓶上方相對剪開6 cm2小口,將瓶中放少量洗衣粉后注入清水至小口下端齊平,用細鐵絲將誘芯固定在瓶中水面上方約1 cm處,掛置于林中,掛置高度1.5~2.0 m。
1.3 試驗方法
于2012年7月25日在吾達力克鄉(xiāng)的8村果園掛置3種不同的蘋果蠹蛾性信息素誘芯進行蘋果蠹蛾誘捕試驗。試驗區(qū)每種誘芯每666.67 m2掛置2枚,5次重復,共0.67 hm2;對照區(qū)面積0.67 hm2,不掛置誘捕器。從7月26日上午10:00開始記錄不同性信息素誘芯誘捕蘋果蠹蛾的數(shù)量,連續(xù)記錄7 d。試驗期間田間管理條件一致。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知,在同等條件下3種不同的性信息素誘捕蘋果蠹蛾的效果明顯不同。性信息素誘芯A連續(xù)7 d平均每天誘捕67.4頭蘋果蠹蛾;性信息素誘芯B平均每天誘捕1.7頭蘋果蠹蛾;性信息素誘芯C平均每天誘捕10.6頭蘋果蠹蛾??梢姡T芯A的誘捕效果最明顯,其次為誘芯C,誘芯B的誘捕效果最差。
3 討論
蘋果蠹蛾屬鱗翅目卷蛾科,雜食性鉆蛀害蟲,有很強的適應性、抗逆性和繁殖能力,主要蛀食蘋果、蘋果梨、早熟梨、桃、杏、巴旦杏、核桃、榕屬李、花楸屬、石榴、香梨、花紅、栗屬、榅桲、山楂、野山楂、海棠、沙梨等水果,1頭成蟲一代可產(chǎn)200多粒卵,蘋果蠹蛾幼蟲蛀入果實后可直達果心,一般從幼果面和萼洼處蛀入,蛀孔外遺留咬下的果皮碎片和蟲糞。嚴重時,1個果有10多個蛀孔,內(nèi)有多頭幼蟲。幼蟲還有轉(zhuǎn)果危害的習性,對果業(yè)危害較大。蘋果蠹蛾是一類對世界水果生產(chǎn)有重大影響的有害生物。自1957年傳入我國新疆后[1],隨著我國果品貿(mào)易及交通旅游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近年來蘋果蠹蛾在我國迅速擴散傳播[2-3,8],已在我國多個省份發(fā)現(xiàn)或發(fā)生,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肅等地[10-11],對我國的果
品產(chǎn)業(yè)構成嚴重威脅。該研究表明,北京某公司誘芯連續(xù)7 d共誘捕蘋果蠹蛾472.0頭,平均每天誘捕67.4頭,中國科學院某研究所誘芯連續(xù)7 d共誘捕蘋果蠹蛾12.0頭,平均每天誘捕1.7頭,中國科學院新疆某研究所誘芯連續(xù)7 d共誘捕蘋果蠹蛾74.0頭,平均每天誘捕10.6頭,表明供試的3種性信息素誘芯對果樹蘋果蠹蛾均有防治效果,其中以北京某公司誘芯誘捕蘋果蠹蛾效果最佳。因此,在喀什地區(qū)莎車縣烏達力克鄉(xiāng)8村果園選擇北京某公司性信息素誘芯作為防治蘋果蠹蛾的首選產(chǎn)品。使用性信息素防治蘋果蠹蛾既沒有化學農(nóng)藥污染和藥害又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是一條有效的無公害生物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學祖.蘋果蠹蛾在我國的新發(fā)現(xiàn)[J].昆蟲學報,1957,7(4):467-472.
[2] 張學祖,周邵來,王庸儉.蘋果蠹蛾的初步研究[J].昆蟲學報,1958,8(2):136-153.
[3] 蔡青年,張青文,萬方浩,等.重要農(nóng)林外來入侵物種的生物學與控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363-375.
[4] 李鋒,劉曉麗,王春良,等.寧夏防控蘋果蠹蛾的對策[J].中國果樹,2011(5):72.
[5] 張耀榮,蔣銀荃.蘋果蠹蛾生物學特性及綜合防治[J].中國森林病蟲,2001(1):21-22.
[6] 金瑞華.檢疫性危險害蟲蘋果蠹蛾在我國分布的調(diào)查研究[J].中國科學基金,1997(2):124-125.
[7] 全國蘋果蠹蛾研究協(xié)作組.查清我國東部地區(qū)無蘋果蠹蛾發(fā)生[J].植物保護學報,1994,21(2):169-175.
[8] 王筱寧.利用白蛾周氏嚙小峰防治楊樹食葉害蟲試驗初報[J].山東林業(yè)科技,2005(6):19-20.
[9] 高鎖柱.蘋果蠹蛾的生物防治[J].中國果樹,1988(2):54.
[10] 魏玉紅,羅進倉,石磊.蘋果蠹蛾卵在蘋果樹樹冠上的空間分布研究[C]//成卓敏.糧食安全與植??萍紕?chuàng)新.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11] 張濤,趙江華,馮俊濤,等.蘋果蠹蛾性信息素田間應用技術研究[J].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5):167-17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