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小學家長擔心孩子的作文寫不好怎么辦,孩子不擅長說話怎么辦?
其實,寫作和說話的本質就是表達。表達的藝術這項引導,爸爸媽媽可以從孩子的胚胎期做起—有家長問我,咪蒙,你是中文系碩士,又是專欄作家,你會怎么教寶寶中國文學?
唯唐4歲時是個徹底的文盲,一句唐詩都不會,一個漢字也不認識,我對他的文學教育,就是鼓勵他“胡說八道”。
從我懷孕3個月開始,就對胚胎版唯唐展開了語言交流。我的胎教方式就是跟他講話,講每一天我在做什么,講爸爸媽媽有多愛他,講我所看到的世界的變化。說不定還沒到預產期羊水就破了,因為他忍夠了我的碎碎念,還好,他會說的第一句話并不是,閉嘴!少廢話!
傳遞情感,就是語言教育的第一要義吧。
寶寶1歲多之前,他需要明白基礎的概念,如果家長的語言太復雜,他會抓不到重點,所以我使用的句式盡量簡潔,直接告訴他每樣事物、感覺、動作的名稱,比如,拿著勺子對寶寶慢慢地說“勺子”,而不是說一個長句:“寶寶你看這是勺子那是叉子?!?/p>
等他腦子里的常用詞匯庫基本建立,我跟他說話時會有意識地加大詞匯量,同時慢慢融入文學性的表達,比喻、聯想、擬人、排比這些修辭法都可以隨意調遣啦。比如我們看到一棵大腦袋的樹,就會展開二逼討論,它像什么呢,像蘑菇,像一把傘,像長大的花菜,像超級大的棒棒糖,像魯豫梳了迪克牛仔的爆炸頭(這么無聊的比喻絕對不是我說的絕對不是我說的)……樹喜歡什么呢?也許,樹愛喝水,愛嘗嘗空氣的味道,愛日光浴,愛看人類在眼前亂晃(話說樹喜歡胖子還瘦子呢,高個還是矮冬瓜呢?對此我們意見不一);也許,它討厭灰塵,討厭汽車尾氣,討厭有人抽煙,討厭旁邊有建筑工地……每棵樹的喜好肯定不一樣,要怎么看出他們的個性呢?
寶寶突然考我,媽媽,棕櫚樹和椰子樹有什么不同?我趕緊上網查,棕櫚樹身上長了毛,椰子樹沒毛,于是我們兩個就到處去找棕櫚樹和椰子樹進行詳細觀摩,然后圍著一棵棕櫚樹大驚小怪。“哇,這就是傳說中的長毛的樹啊。”我們總是把人生揮霍在這種莫名其妙的觀察和揣測上。
寶寶問,樹怎么睡覺呢,他們是站著睡覺嗎?我說,對的,跟馬一樣,不過,誰知道他們會不會趁著天黑就跑出去玩呢?搞不好等我們睡著了,所有的樹就偷偷開派對,跳舞、做游戲呢。植物學家看到這里會不會很想打我?
寶寶聽說蟑螂是害蟲,很困惑,來問我,為什么蟑螂是害蟲,我說,那是因為我們人類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稱呼動物,說不定蟑螂還認為人類是大怪獸、是哥斯拉呢。確實,如果蟑螂們拍電影,電影中永恒的大反派,或許就是萬惡的人類吧。
家長跟寶寶相處的每一秒,都可以是有趣的語文課。在這個過程中,寶寶和父母互為老師。羅唯唐經常豐富我的修辭法。他總是很詩人地思考一些問題,他聽新聞里說全球變暖,在家里踱著步子,環(huán)境專家似的,憂心忡忡:“媽媽,地球發(fā)燒了,怎么辦,要不要給它來個退熱貼?”他設計了各種應對方案?!芭?,我知道了,干脆把地球放進冰箱吧!像冰凍西瓜一樣。地球一定覺得很涼爽?!钡厍蚶先思翌^上正冒出三條斜線了,好嗎。
我?guī)ㄌ迫ド钲谌鸺频?5層上,做俯瞰深圳狀,羅唯唐這個高樓控發(fā)出劉姥姥式的窮人感嘆:天啊,這樓太高了!接著他的獨家比喻就冒出來了:“有了這么高的京基100,地王大廈都變成小朋友了!”(可憐的只有七八十層的地王大廈,聽了這話千萬別哭?。?/p>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一個人會說話,單單是懂得語言的技巧,其實,有觀點、有創(chuàng)意、有想象力的人,他的語言才更有力量。同時,語言會限制也會拓寬你的思維,就像《1984》里,限制國民的思想,首先就是限制他們的語言,不然你以為語義政治學是吃素的呀。劉瑜寫了一篇文章《語言的貧困》,闡釋語言和思想的互相制約和互相影響,我虔誠地讀完了,得出的結論是,嗯,必須思想和語言雙重猥瑣才行啊!
其實很多家長跟寶寶說話時,提前進行了自我閹割,用極少的詞匯量、干癟的句式、貧瘠的修辭,來跟寶寶交流,這樣的后果,就像陳丹青說的,中國人的表述特別格式化,你去聽聽一個幼兒園孩子說的話,說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就已經做作不堪。
也許因為我當了多年編輯的緣故,有點文字癖,很多85后的同學寫文章都愛用俗語。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俗話說,男怕入錯
行女怕嫁錯郎……俗話用了幾百年,沾滿了口水,不嫌舊么。能不能讓俗話有點時代感?俗話說,不想當上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有一次,羅唯唐上創(chuàng)意課,老師請小朋友們亂涂亂畫后給自己的畫取個名字。因為是親子班,家長在一旁指點,叫“我的蘋果”,叫“一道彩虹”……你看,成人還活著,他們的想象力早就死掉了。我和寶寶討論半天,決定,他的畫叫“火在打噴嚏,變成了煙花”。
希臘電影《狗牙》講的就是家長通過扭曲的語言教育對小孩進行集權統(tǒng)治,這完全是一個沉痛的反面教材,而我們作為家長,有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富饒的語言國度、自由的修辭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