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蕾 連海平
摘要:通過對2010年參加黃河流域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的常規(guī)中早熟棉花品種的綜合表現分析,結果表明:中植棉GD89、山東SF06早熟性好、產量水平高、纖維品質優(yōu)。
關鍵詞:黃河流域;區(qū)域試驗;中早熟;棉花品種;綜合表現
中圖分類號:S562.037 文獻標志碼: B 文章編號:2095-3143(2012)03-0069-02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2.03.018
區(qū)域試驗是新品種選育與推廣的中間性試驗[1]。通過不同環(huán)境的多年多點試驗,可以鑒定棉花新品種的豐產性、抗蟲性及對環(huán)境適應能力等特性。作者對黃河流域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的中早熟常規(guī)棉花品種的綜合表現進行分析,旨在為中早熟棉花品種的審定、示范、推廣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試驗材料為2010年參試的中早熟常規(guī)棉花品種,品種名稱及供種單位見表1,數據材料為2010年國家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匯總報告[2]。試驗地點為河北省邯鄲市農業(yè)科學院、山東省棉花研究中心試驗站、江蘇省徐州市農業(yè)科學院等9處。
2 結果與分析
2.1 纖維品質
2010年各參試品種纖維長度為29.5~31.2 mm,斷裂比強度28.4~32.4 cN/tex,馬克隆值為4.3~5.1,其中富棉289、山東SF06、中植棉GD89、中棉所69綜合品質優(yōu),為Ⅱ型品質的品種(表2)。
2.2 產量水平
從表3可以看出,中植棉GD89、山東SF06皮棉產量分別較對照增產5.1%和4.8%,霜前皮棉分別較對照增產8.6%和5.7%,產量水平高。
2.3 早熟性
參試品種生育期119~123天,對照生育期123天,中植棉GD89、富棉289生育期較對照短4天,冀178、山東SF06生育期較對照短3天,欣試17、中棉所69生育期與對照相當。
2.4 抗病性與抗蟲性
2010年抗病性鑒定結果:冀178、中植棉GD89、富棉289、中棉所69為抗枯萎病品種,欣試17、山東SF06為耐枯萎病品種;中棉所69為抗黃萎病品種,其余均為耐黃萎病品種。兼抗性好的品種為中棉所69。
2010年抗蟲性鑒定結果:參試品種的Bt蛋白表達量為596~1 101 ng/g,均為高表達。
3 結論
2010年黃河流域棉花品種區(qū)域試驗參試的中早熟棉花品種共6個,以中植棉GD89和山東SF06的早熟性好、豐產性好、纖維品質優(yōu)、抗性好;富棉289纖維品質好,但產量水平低;其他品種均較對照減產。
參考文獻:
[1] 梁新棉,劉玉平.河北省優(yōu)質冬小麥區(qū)域試驗主要農藝性狀分析[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6,10(1):52-53.
[2] 金石橋,楊付新,許乃銀,趙淑琴,付小瓊.中國棉花新品種動態(tài)[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