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林
健康長壽,無疑是所有人的愿望。相關(guān)研究表明,雖然長壽和遺傳有一定關(guān)系,但遺傳基因的影響只占約15%。可以說,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做運動,飲食節(jié)制,家庭和睦等因素更有利于長壽。
重慶有這樣一群百歲老人,讓我們一起去探尋他們的長壽秘訣。
鄭會芬(114歲):想吃就吃不講究
家住南川區(qū)的鄭會芬老人,出生于1900年5月,快滿114歲了。她不僅是家族里最長壽的人,也是目前重慶市最長壽的人,2011年還被中國老年學會譽為“中國十大壽星”。
其實,老人長壽沒什么秘訣,甚至對吃喝毫不講究,也沒有特殊愛好。在飲食方面她總是順其自然,有啥吃啥,蔬菜和五谷雜糧都喜歡吃。現(xiàn)在年齡大了,特別喜歡吃家人為她熬的粥,每餐都要喝一小碗,有時也吃米飯。如果說真有什么特別之處,那就是老人一直都喜歡喝水,愛吃回鍋肉,愛喝白酒,現(xiàn)在亦如此。
也許是自小靠種地為生,老人一生都喜歡勞動。家人說,她做任何事情都不慌不忙,是家里的一個“和事老”,而且,老人從來沒有跟家人和鄰居大吵大罵過。如今,老人一家和和睦睦,正慢悠悠地等著她的114歲生日。
周永禎(111歲):自己的鞋子自己做
1903年8月出生的周永禎老人,家住萬盛區(qū),到今年8月老人就滿111歲了。據(jù)介紹,老人是家族里最長壽的。
周永禎老人看上去遠比111歲要年輕,除了聽力不好,她眼不花、手不抖,眉毛至今青黑不白,還可以自己穿針引線縫鞋墊。老人生活上能自理,從不麻煩小輩。可能是過去長年累月干農(nóng)活,煉就了老人的一副好身板。現(xiàn)在干不動農(nóng)活了,但老人仍然喜歡勞動,能做的事情盡量自己做,家長里短的瑣事少操心。
老人喜歡在太陽下做針線活,她腳上穿的鞋都是自己做的。除了做針線活,老人每天都會出門去散步。
據(jù)家人介紹,老人基本不挑食,吃啥都可以,而老人最離不開的一樣東西就是蔬菜,每天能吃上一斤蔬菜。眼下,雖然快滿111歲了,但周永禎老人平時很少生病,身體好得叫人無比羨慕。
月光華(111歲):人要學會知足常樂
出生于1903年的月光華老人,雖然身高不足1.4米,但精氣神十足,忙個不停。每天清晨五六點鐘,當人們還在酣夢中,她已經(jīng)習慣性地穿上衣服,燒水做飯洗衣服,忙著操持家務(wù)。
她一生性情溫和,待人寬厚,知足常樂,常年生活起居都極有規(guī)律。如今,雖然年邁體弱,但老人非常愛干凈,每隔兩天必須換一次衣服,而且很喜歡吃葡萄和葡萄干,每頓飯都要喝湯,日子過得恬靜而又有滋有味。用老人自己的話說:“現(xiàn)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我已經(jīng)很滿足了?!?/p>
萬銀和(104歲):生命在于運動
“一天不動彈幾下,我渾身上下都會感覺不舒服,好像這日子過得缺了點什么?!奔易∩称簤螀^(qū)沙鐵村的104歲老人萬銀和,提到運動,就滿臉喜色,樣子看上去像個快樂的小孩子。
萬銀和老人每天早晚都要沿著樓梯爬一遍,長期樂此不疲。
老人年輕時就很愛運動,老了也閑不住。他每天都要到社區(qū)里散步,還喜歡逛街。
虞華可(102歲):我有自創(chuàng)的健身拳
102歲的虞華可老人,家住罐驛鎮(zhèn)一社區(qū),至今耳聰目明,頭腦靈活,是社區(qū)里的“明星”,可謂是婦孺皆知。
虞華可老人的知名,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年紀,還因為他特別愛鍛煉,退休后,他還自創(chuàng)了一套健身拳。每天早上5點半,會準時前往鎮(zhèn)政府廣場練劍,練完劍回家吃飯后,老人還會看看報紙;下午,他會再下樓練拳,伸展筋骨。
劉昌明(104歲):一顆童心伴我行
家住九龍坡區(qū)的104歲老人劉昌明,雖然視力不好,但很是關(guān)心國家大事,每天堅持聽新聞聯(lián)播,有時還向女兒和外孫女發(fā)表一下自己的感想。
如果說老人真有什么長壽之道,也許可以歸結(jié)為心態(tài)好、生活有規(guī)律。老人脾氣溫和,從來不和人爭吵。平時不抽煙、不喝酒,口味比較清淡。而且,每天都會按時睡覺、起床、吃飯,長年堅持泡腳。最為特別之處是老人始終保持著一顆童心,直到現(xiàn)在,他每天都要玩一會兒塑料玩具,并且玩得津津有味,神情很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