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勁松
我國福建書畫濫觴于唐代,輝煌于兩宋,全盛于明代,至清逐步形成了福建地區(qū)獨特的地域畫風。近現(xiàn)代以來,受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福建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閩地畫風更是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福建歷代擁有諸多開宗立派的大家,如:黃道周雄健飄逸的書法,上官周獨樹一幟瀟灑的筆意,李霞遒勁豐潤的畫風等,可謂是爭奇斗艷,各領一時之風騷。明末清初,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從廈門將許多福建畫師帶往臺灣,為臺灣早期書畫藝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福建地域畫派也逐漸開始在臺灣開枝散葉。清康熙年間,清政府撫定臺灣,閩臺共治,兩地書畫藝術更是相互融合,共同發(fā)展。
2014年5月,由江西省博物館與廈門博物館共同開展的“閩臺墨寶——廈門博物館閩臺書畫珍品展”在江西南昌舉行。本次展覽共計展出繪畫作品100余件(套),可以說涵蓋了近現(xiàn)代福建省、特別是閩南地區(qū)書畫發(fā)展的全貌?,F(xiàn)擇出展覽中的部分作品,與讀者共賞。
何維樸水墨《山水》中堂,107×63厘米。畫面高山突兀,峰巒疊嶂,氣勢磅礴,主峰聳立,山勢連綿而下,樹木挺拔而有力,亭臺樓閣隱約其中。
何維樸(1844-1925年),字詩孫,晚號盤止,亦號盤叟,又號秋華居士、晚遂老人,室名頤素齋、盤梓山房,湖南道縣人。何紹基之孫。以山水畫著稱,宗婁東派;書摹其祖何紹基亦得其形似。何維樸為同治六年(1867年)副貢,后考取內(nèi)閣中書,擢協(xié)辦侍讀,江蘇候補知府,清末任上海浚浦局總辦。辛亥革命后寓上海,以書、畫自給。收藏古印甚多,有《頤素齋印存》六卷傳世。
鄭煦水墨工筆《花卉魚獸鳥》冊頁,28×20厘米。畫面以梅枝為主體,配以竹葉、小鳥,體現(xiàn)出作者恬然自得的情懷。
鄭煦(1858-抗戰(zhàn)前),清末民初官員、畫家。字霽林,祖籍廣東中山縣。清光緒年間以通判任廈門厘金委員(財政局局長),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任廈門海防廳同知(管民政的最高長官)。辛亥革命以后,任廈門中國銀行行長,退休后居鼓浪嶼,以書畫自娛。年逾古稀猶能作工筆人物、花卉草蟲,成為閩臺兩地著名畫家。晚年常署“優(yōu)缽羅庵主”。
陳衍行書立軸,92×39厘米。陳衍書學歐陽詢、柳公權等名家,尤善行、楷,其字線條古拙凝練,峻峭清剛,尤其是行書寫得猶如線條繞枯藤老樹一般。在同代的詩友中,陳衍與書法大家沈曾植、鄭孝胥也頗交好,時有唱和,受其書風乃至審美取向的影響,上溯索靖,及至從黃道周、倪元璐等處汲取養(yǎng)分。所以從陳衍的書法中,不難看出上述名家之影子。此外,陳衍作書的落款,往往僅署一個“衍”字,字看似略帶斜勢,卻又如箭釘石,立得很穩(wěn),成為陳衍書畫中一大特色。
陳衍通經(jīng)史訓詁之學,特長于詩,與鄭孝胥同為閩派詩的首領人物。其字著重學習王安石、楊萬里的曲折用筆,骨力清健。他一生宣揚“同光體”,對近代詩壇產(chǎn)生了廣泛影響。一生著有《福建通志》、《石遺室叢書》、《石遺室文集》、《石遺室詩集》等。
陳衍(1856-1937年),字叔伊,號石遺,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清光緒八年(1882年)舉人。曾入臺灣巡撫劉銘傳幕。后為學部主事、京師大學堂教習。清亡后,在南北各大學講授,編修《福建通志》,后寓居蘇州,與章炳麟、金天翮共倡辦國學會,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吳芾《桃竹野鴨圖》,130×43厘米。該畫布局疏密有致,設色精麗而不艷浮,運筆飛動而不失沉穩(wěn),有明代人的氣韻。畫面左側(cè)題句“甲戌除日,寫蘇長公詩意。肖謨老弟雅屬。石卿吳芾”。鈐“石卿”、“芾”白文印。
吳芾(生卒年不詳),近現(xiàn)代畫家,字石卿,生于廈門。擅長半工寫花鳥畫,在閩南一帶和臺灣地區(qū)享有盛譽。吳氏繪畫風格主要有半工寫意和大寫意兩種,早年師法惲壽平、任伯年等,風格秀麗清新。暮年師法王震,轉(zhuǎn)意大寫意畫,筆墨恣肆淋漓。
本次畫展所展書畫,時間跨度從明代至近現(xiàn)代,作品與書畫家多與臺海兩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漫步其中,先賢們美輪美奐的畫意、精細的技藝和其所表達的內(nèi)心世界盡入眼簾,使人流連忘返。(責編: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