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要打開與藝術品收藏市場相關的媒體,你會發(fā)現(xiàn),各種各樣相互矛盾的觀點充斥其中。有說藝術收藏市場將陷入長期低迷的,有說藝術收藏市場正在復蘇的,也有說藝術品收藏正當時的,很多人對此感到迷惑,那么作為一個普通的收藏愛好者,到底應該如何看待藝術市場的這種迷局呢?筆者以為,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其實藝術品市場的行情走勢是跌是漲其實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以一個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看待收藏這種文化活動,看待你的藏品。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有一本書叫《鈍感力》,“鈍感力”解釋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各種變化,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作家認為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渡邊淳一表示,鈍感就是一種才能,一種能讓人們的才華開花結(jié)果、發(fā)揚光大的力量。
一般來說,提起“遲鈍”這個詞,都帶有明顯的貶義和否定的成分。然而,如果把對“遲鈍”的理解范圍稍稍擴大一些,就會得出不一樣的結(jié)論。
例如,眼下正值酷暑,大家都在外面乘涼,露在外面的胳膊被蚊子叮了。此時小A慌忙進行拍打,趕走了蚊子。由于被叮的地方非常癢,于是他開始抓撓,那里很快就變得紅腫起來,然而他還不停手,接著皮膚就會變得潰爛,轉(zhuǎn)成濕疹。
與之相反,小B只是輕輕地拍打一下,把蚊子趕走也就算了,被叮的地方好像并不怎么癢,他一臉毫不在乎的表情。
如此情況下,很明顯敏感的是小A,鈍感的是小B。不用說,從被蚊子叮咬皮膚瘙癢的程度上,就能得知小B的皮膚相對健康一些。而小A皮膚的過于敏感、脆弱、容易受傷,也是一目了然。由此看來,敏感和遲鈍相比,有時反應遲鈍的皮膚為佳,我們自然就明白了鈍感的優(yōu)越之處。
此前我們或許還在為自己對市場的不夠敏感而感嘆懊惱,然而反過來再看一下,或許正因為我們過份追求敏感所以才會被一些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才會做出許多錯誤的判斷,受到很多損失。
其實過度敏感地看待一時的得失,有時會生出許多困頓。事實上,無論在哪個行業(yè)里,都有一些人一直在用自己敏感、脆弱的神經(jīng)捕捉著市場上那些細微的變化。例如,我有一個朋友,是一位非常聰明敏感的人,他對股票行情的變化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很有“感覺”的。這位朋友多年以來,在股市上進進出出,非常活躍,但最終還是為股票所累,不僅沒有因此發(fā)財,反而被股市傷得遍體鱗傷?!?/p>
事實上,你不能不承認,無論是在股市還是藏市,真正賺到錢的,可能反而是那些看起來常年沒有什么動作的人;其實有時敏感人憑感覺所捕捉到的一時的沉浮,很可能只是一種幻象,或者說假象,而這些表面上的繁盛或者低迷,常常把我們引入收藏的誤區(qū)。
人生其實總要面對無數(shù)的內(nèi)在和外在的挑戰(zhàn),當一個人無法改變外部環(huán)境的時候,能改變的也就只有自己了。沒有人不向往成功,但是成功從來都不會輕而易舉地獲得,都需要經(jīng)歷很多的波折,在外部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中,以一個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應對這些變化與波折,就是一種人生的智慧。而渡邊淳一所說的“鈍感”,作為一種獨特的人生智慧,對我們是頗有啟發(fā)的。
古人說得好:“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惫湃诉@種不亂于心、不困于情的境界實在值得我們借鑒;從某種意義上說,“鈍感”亦是一種境界,它與古人不亂于心的境界相類似;它并非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遲鈍”,而是“有意義的感覺遲鈍”,也就是說面對外界變化時的一種選擇和態(tài)度——不為一時的表象所迷惑。這其實也是作家為處于現(xiàn)代都市生活中的人們開出的一劑心靈良方,教人以從容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挫折和變化,懂得在紛繁復雜的環(huán)境中如何以不變應萬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