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靈氣,乾隆古玉受追捧
古玉,一般指20世紀以前的玉器,主要從玉質、工藝上加以區(qū)分。嚴格劃分來,有高古玉,距今2000年到8000年,由興隆洼文化、紅山、良渚、仰韶、安陽文化延續(xù)下來,直到東漢;中古玉,則是由東漢到宋元時期,再往后就是元明清時期的玉。
總的來看,乾隆時期的古玉最好,非常精細,其他朝代都沒有這種程度的靈氣。類似的玉質,乾隆的工藝可能值20萬,道光年間的大約只值兩萬。
而在玉器種類里,最受歡迎的則是牌子,然后是手把件,因為便攜,這些都可以戴出去“顯擺”。
工藝繁冗,古玉存世量很少
“事實上,古玉的存世量很少。”北京古玩城“古月軒”老板彭廣錄介紹,首先優(yōu)質的和田玉料本來就很少,若干年火山爆發(fā)一次,形成玉山,風吹、日曬、山洪裹挾,把山料沖到河道里,經過河水千百年沖刷,才形成籽料。
“古代開采技術有限,派到和田找玉的人,百人去一人環(huán),運輸條件又差,真正能拉回來加工成玉器的真是少之又少?!奔词故窃诳釔塾衿鳌⑸鐣洕l(fā)展達到高峰的乾隆年間,故宮里的造辦處破天荒地達到二十多位玉工,依靠腳蹬磨制、絲線雕刻,一年也只能出產個位數器皿件,若干件小玉件?!安幌瘳F在,機器鉆刻,一分鐘幾千轉,一天就能抵過去半年的功夫?!?/p>
此外,雖然中國玉文化已經綿延近八千多年,但玉器并不是一種大眾器物,因而一直傳播范圍有限。在漢代以前,只有貴族才能使用玉器;之后,雖然逐步放開民用,但真正值得傳世的依然是制作精良的官器,民間使用的粗制濫造多以實用功能為主,藝術性、審美性不足。
而事實上,作為玉器的主要使用人,歷朝歷代,也并不是每位皇帝都喜愛玉器。以清朝為例,康熙酷愛嘗試“西洋制造”,雍正偏愛瓷器,只有到了乾隆年間,玉器的使用量和制作工藝才登峰造極,無論在古人、后人中都成為玉文化的“鐵桿粉絲”。
大量外流,如今再費力回購
一方面存世量少,一方面古玉的流傳遭到很大破壞,這就更導致如今一玉難求。
“晚清時候,八國聯軍等戰(zhàn)事掃蕩北京,搶走了大量珍貴玉器。”說起珍寶外流,北京古玩城碧鑫園老板胡喜振十分惋惜,“文革的時候破四舊,咱們自己又毀掉了不少古玉;改革開放后換外匯,又出去了一批?!比缃?,市面上流通的古玉大多來自國外回購。
這一點得到了很多古玩店老板的確認,彭廣錄每年需要到國外參加三四趟拍賣會,德國、法國、日本最多,今年9月,他將啟程去美國紐約競拍。“歐美人喜歡瓷器,不喜歡玉器,玉器主要在東南亞有市場。”彭廣錄說:“國外的玉器專場,幾百個人的場,臺下坐的全是中國人。你追我趕,也是中國人彼此抬價,把價格炒上去的?!?/p>
此外,在上世紀90年代,收藏市場興起的初期,還經常有經營者走街串巷,從民間收集古玉,據介紹,如果是太監(jiān)從宮里偷出去的玉器,價值就會比較高;但如果是民間制造,也很難賣出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