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昂貴又格外費電的AESA雷達(即有源相控陣雷達),不是裝在戰(zhàn)斗機上,而是裝在小小的空空導彈上,當做一次性使用的引導頭。日本人的這一做法,在全球都是獨一號的。對此軍迷們熱烈討論,三菱重工此舉是不是“點錯了科技樹”?
據(jù)日媒報道,2008年推出的AAM-4B,又名99式中距空空導彈,最大射程達100公里。日本空自認為,AAM-4B的自主探測距離更遠,空戰(zhàn)中提前進入主動制導段,載機可早一步脫離,提高生存概率。同時,憑借AESA出色的探測角度與抗干擾能力,發(fā)現(xiàn)敵機概率更大。
不過,有利必有弊。AAM-4B重達222公斤,在同類導彈中最重。“AESA 雷達是個電老虎,既要給它供電,又要飛得遠,只好多帶燃料。”軍事評論員張明分析認為,美軍AIM-120才150公斤,AAM-4B如此笨重,機動性值得懷疑?!皩崙?zhàn)中,可能會陷入看得見、追不上的窘境。”
在專家看來,隔著老遠就開啟自主導引頭,不見得是好事,因為會觸發(fā)敵機的雷達告警系統(tǒng),讓對手有時間機動擺脫?!艾F(xiàn)在的中距空空導彈,最可怕的不是雷達技術提升,而是動力系統(tǒng)的提升?!睂<医忉屨f,因為供電困難,彈載雷達的發(fā)展遇到瓶頸。而采用雙脈沖發(fā)動機,能為導彈提供更遠的射程、更多的機動能量,從而擁有更大的不可逃逸區(qū)。據(jù)介紹,雙脈沖能使固體火箭發(fā)動機實現(xiàn)中途停機重啟,技術難度巨大,卻能讓導彈在攻擊時變得難以擺脫。據(jù)悉,目前只有研發(fā)中的AIM-120D后期型有這一功能,而這也是我國PL-12下一步的改進方向。
相關鏈接》》
AESA:即有源相控陣雷達,與其對應的則是PESA無源相控陣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每個輻射器都配裝有一個發(fā)射/接收組件,每一個組件都能自己產(chǎn)生、接收電磁波,因此在頻寬、信號處理和冗度設計上都比無源相控陣雷達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
摘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