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群人,他們白天是醫(yī)生、藝術(shù)家、教師或律師,晚上則化身各個高級派對上的不速之客,與安保人員斗智斗勇。他們不喜歡“派對不速客”這一名號,他們自稱“派對黑客”。
混進頂級派對 每年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期間,美國艾滋病研究基金慈善晚宴(amfAR)是最受矚目的派對活動。很難想象,如此高規(guī)格的社交晚宴,有人有膽不請自到。
不過,《星期日泰晤士報雜志》記者凱蒂·格拉斯做到了。去年,她穿著從網(wǎng)上淘來的一件15英鎊廉價裙子,大搖大擺進入晚宴現(xiàn)場。她還和社交名媛帕里斯·希爾頓跳了一支舞。這不是凱蒂第一次“混”派對了。過去幾年里,她和朋友多次“另辟蹊徑”,成為各種派對上的不速之客。她曾成功闖入麥當娜在倫敦西區(qū)私人會所舉辦的生日狂歡派對,溜進過索尼音樂公司的圣誕聚會,在英國音樂制作人西蒙·考威爾的私人辦公室里喝得微醺,與英國社交名媛杰邁瑪·汗在一個高級派對上推杯換盞……
結(jié)識“專業(yè)指導” 盡管“身經(jīng)百戰(zhàn)”,但挑戰(zhàn)amfAR晚宴這樣的頂級派對,凱蒂還未嘗試過。這次,她有了一個“專業(yè)指導”——化名為“托馬斯”的一個新朋友。
凱蒂是在著名的一家著名酒店認識托馬斯的,當時他正在混一個高端珠寶品牌舉辦的派對場子。托馬斯曾混入過奧運會開幕式、英國電影電視藝術(shù)學院頒獎禮和MTV音樂錄影帶頒獎禮,曾三次“出席”奧斯卡頒獎禮。
如此“輝煌戰(zhàn)績”令凱蒂佩服得五體投地。她得知,兩天后在同一家酒店將舉行amfAR晚宴,能見到妮可·基德曼、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這樣的大明星,于是躍躍欲試,希望在托馬斯的保駕護航下來一回刺激的冒險。托馬斯欣然同意。
晚宴當天,當凱蒂抵達接待處時,保安正逐個檢查來賓的腕帶,凱蒂一時不知所措。就在這時,托馬斯發(fā)來短信:“來賓戴的是什么樣的腕帶?”此時,著名影星戈爾迪·霍恩穿著一條黃色薄紗拖地長裙迎面而來。凱蒂悄悄用手機拍下霍恩助手的腕帶,發(fā)給托馬斯。不一會兒,莎朗·斯通來了,托馬斯混在其隨行人員中如約而至。他把凱蒂拉到走廊僻靜處,神不知鬼不覺地將一個黑色布腕帶套在她的手上,上面繡著amfAR的白色標識,和賓客們戴的腕帶一模一樣,令凱蒂驚詫不已。
尋求挑戰(zhàn)刺激 戛納之后的幾個月里,凱蒂和托馬斯開始了浪漫的“美食之旅”。他們乘坐廉價航空公司航班,穿著禮服搭乘公交車奔赴各個派對,在歐洲各大高級晚宴上大快朵頤。
托馬斯從學生時代開始“混派對”。他對凱蒂說,他初到柏林上大學時,心中充滿了期待和興奮,可很快就失望了,因為他發(fā)現(xiàn)有很多事情自己無法參與其中,而私闖派對讓他有機會走進另一個奇妙世界。
一天晚上,凱蒂和托馬斯頗費周折地混入倫敦一個音樂界派對。他們坐在屋頂上,耳邊是嘈雜的音樂。凱蒂問托馬斯:“你為什么要‘混派對?”他笑道,為了免費香檳、雞尾酒、樂隊、明星……但凱蒂知道,這些并非他真正想要的。
記者托比·揚在其著作《如何失去朋友暨疏遠人群》中寫到他在紐約“混派對”的體會:“‘混派對不是為了和明星套近乎,也不是為了白吃白喝,而是因為這是一種挑戰(zhàn)。”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