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2013年12月26日是中國海軍赴亞丁灣反海盜5周年。那么,中國反海盜活動的真正意義是什么?過去5年來又取得了什么成果?
首先,中國海軍從2008年開始進入亞丁灣,是中國對其海外利益受到威脅的有力回應。改革開放多年,中國公民和經濟財產正以創(chuàng)紀錄的速度向全球擴散。境外的非傳統(tǒng)安全挑戰(zhàn),如自然災害、恐怖襲擊等,對中國的國家利益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
海洋是中國“走出去”政策的核心:其絕大多數(shù)貿易依賴海上運輸,海軍如今正成為中國最突出的軍種。中國政府對索馬里海盜襲擊中國公民所作出的周密、堅決的反應及近5年來對保護中外船只的重視,表明中國決意保障海外中國人的安全。
從過去5年來的統(tǒng)計,能清楚看出中國對海上運輸線安全的重視。據(jù)報道,2008年以來解放軍海軍已派出16批護航編隊、1.5萬人次。主動記錄和公布此類信息,表明中國愿意通過反海盜行動來獲得最大的國內和國際公關效果。
除了捍衛(wèi)國家利益,對亞丁灣安全的投入,令中國海軍的人員、裝備和制度的能力得到磨煉。較突出的如改善后勤供應鏈、內部協(xié)作突破及提高水手士氣,對中國更廣泛的軍事發(fā)展具有實質性效果。直白地講,中國海軍利用亞丁灣行動,已從“海上的菜鳥”成長為“自信的老手”。
此外,對那些關注中國在21世紀會發(fā)揮什么作用的人而言,索馬里海域這5年為其在東亞以外的國際安全環(huán)境下首次長期、直接觀察中國提供了機遇。解放軍海軍代表了索馬里海域“創(chuàng)造性參與”的精神,其行動獨立于西方和其他國家海軍,又與之相聯(lián)系。
更廣泛地講,亞丁灣反海盜還預示著,中國似乎愿與美國和其他國家海軍合作,應對非傳統(tǒng)安全挑戰(zhàn)。那些呼吁中國成為負責任利益攸關方的人,可將此視為一個普通但可喜的例子。這或許鼓勵中國在國際安全的其他領域,進行更積極更透明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