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榮
摘 要: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的特殊性,高職院校要全面貫徹群眾路線既是為維護和滿足廣大學生群眾的根本利益,又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具體體現(xiàn)。在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要樹立“學生至上”價值觀,深入學生,循循善誘,扎實做好工作,促進學生成才。
關鍵詞:群眾路線;學生;高職院校;教育管理
黨的十八大緊緊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做出在全黨范圍內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部署。2013年7月以來,高職院校認真貫徹中央部署和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認真研究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扎實的工作作風推進各項工作,紛紛深入展開了教育實踐活動,經(jīng)過一年左右的努力,均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有力推動了學校的有序發(fā)展。
一、群眾路線對于高職院校的重大現(xiàn)實作用
所謂群眾路線,就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fā)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具體到高職院校,是指一切對高職事業(yè)的進步和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的人們,其中既包括高校領導干部,也包括廣大教職工和學生。
1、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是高職院校踐行服務宗旨的職責所在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高職院校肩負著為國家提供高技能人才的光榮使命。高職院校的辦學水平、服務能力,直接代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形象。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對黨員干部的群眾觀點進行再教育、再深化,從而使各項工作都為了實現(xiàn)群眾利益來開展,每一個決策都能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來考慮,最終為黨的領導贏得廣泛、深厚、可靠的群眾基礎做出應有的努力。
2、堅持黨的群眾路線,高職院校深化作風建設的迫切需要
2013年,各式各樣的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高職院校進一步改善了學院工作作風,都取得了較好效果。但與各界的要求和師生員工的期盼相比,工作作風建設在各個高職院校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雖然存在少數(shù)人身上或只是苗頭性問題,但嚴重損害了高職院校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
二、高職院校中“群眾”的特點
“群眾”,我們耳熟能詳,常常會聽到深入群眾、依靠群眾、做好群眾工作等。但我們提及的群眾大多數(shù)時候是抽象的,具體到各行各業(yè),含義各有不同。筆者認為,具體到高職院校,“群眾”主體應該為廣大學生。高職院校的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的群體,有其自身的特點。
1、文化素養(yǎng)較低,缺乏學習主動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高職院校的錄取大多被排在錄取的最后幾個批次中,這幾個層次的學生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層次,整體素質特別是文化素養(yǎng)可想而知。另一部分是從職業(yè)中學或者中專、技校等傳統(tǒng)理論科目較薄弱的學校中來,因此其理論課程基礎也相對較為薄弱。
跟其它層次的學生相比,高職學生智商上不差,區(qū)別在哪里呢?據(jù)筆者觀察,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自我管理能力不強。大部分高職學生基本上被動上課,缺乏認真接受業(yè)務和技能的欲望,紀律松懈,混時間拿文憑的大有人在;自我管理能力的狀況不盡如人意,據(jù)筆者多年的學生管理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高職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較低,如缺乏人生目標、學習不得法、沒有時間管理概念、應變能力和目標管理能力等弱。
2、缺乏明確的理想和目標,缺乏自律能力
高職院校的大多數(shù)學生缺乏遠大的理想,對自己的前途寄望不高。有一部分同學追求的僅為不掛科等。他們自律能力普遍較差,男生會情不自禁就被“吸”在網(wǎng)絡游戲中不能自拔,女生往往沉溺于各種韓劇、虛擬交際和購物等之中,缺乏人與人之間思想上的交流和碰撞,容易造成思想上的空虛。
3、綜合素質較低,缺乏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
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良莠不齊。目前高職院校的學生多為90后,獨生子女居多,自主能力、判斷能力、適應能力等都較弱。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缺乏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缺乏道德約束感與社會責任感。他們很現(xiàn)實,認為物質需求才是第一位的。
4、自卑、抗挫折能力較弱,心理素質有待提高
高職生是按高考分數(shù)選拔,學習成績不太好,他們往往感覺別人看不起自己,抗挫折能力較差,自卑心理較強,加之對自己的認知不全面,導致其自卑感更甚。遇到困難或挫折,大都不知所措,個別甚至走向極端。
5、職業(yè)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與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不符
2009年,《教育部關于加快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促進高等職業(yè)院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的通知》中重申“高職院校要切實落實高職學生學習期間頂崗實習半年的要求,與合作企業(yè)一起加強對崗位任職需要的技能培訓,大力提升畢業(yè)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業(yè)能力”。這意味著這二年半中,學生既要完成專業(yè)課學習,還要完成掌握相應技能,如此推算,畢業(yè)時高職學生掌握的專業(yè)技能水平值得商榷。在高職辦學的具體過程中,充足的實習、實訓和實驗機會是很難保證的,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和實際操作能力與市場所需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貫徹群眾路線,讓學生滿意
1、樹立“學生發(fā)展至上”的價值觀和“三服務”的理念
一切為了學生,一切依靠學生。我們需要明確一個理念,為學生服務不僅只是涉及學生工作的部門和老師的工作宗旨,上自學校各級領導,下至各個行政機構都應該樹立為學生服務為重心的工作理念,在健全組織、關心學生、服務學生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學會換位思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同時,各部門應該把“三服務”理念作為平時組織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增強服務意識,做好群眾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2、把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貫穿工作始末,扎實做好基礎工作
高職院校的各部門和各教職員工就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各司其責,拿出務真求實的態(tài)度來,扎實做好作為一名高職教師和工作人員應該做的基礎工作。
對于專業(yè)任課老師來講,其基礎工作是要保證教學內容要“精”和“管用”,從培養(yǎng)和學生職業(yè)技能和修養(yǎng)的要求出發(fā)來保證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創(chuàng)新性。
對于學生管理工作者來說,尤其是輔導員,要想把基礎工作做扎實,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就是要深人學生,與學生打成一片,保證成為學生真正的良師益友。
對于心理教育工作者來講,應把理論與實際問題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樹立愛護心理和預防障礙的自我救護意識等。
高職生的就業(yè)問題是廣大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在日前就業(yè)嚴峻的形勢下,高職院校首先應把擇業(yè)、就業(yè)、職業(yè)發(fā)展等納入到學生整個教育計劃里去。其次應設立專門為學生提供就業(yè)、職業(yè)指導的服務中心和機構,幫助學生做決定、與用人單位建立聯(lián)系、幫助學生進行職業(yè)成長和創(chuàng)業(yè)輔導等。
當然,要更好的促學生成才,滿足其要求,維護其利益,需要高職院校中每位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需加強各個部門的通力合作,減弱各行政部門管理意識的同時加強其服務意識等。在硬件方面,各高職院校也應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實訓建設和校園環(huán)境建設,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硬件環(huán)境。(作者單位:重慶三峽職業(yè)學院經(jīng)貿系)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yè)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國發(fā)[2002]16號
[2] 中國職教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探討與實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水平評估》,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