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天
為了躲避敵害,海兔能“變”成海藻?
海兔是生活在海洋里的一種軟體動物,它與貝類中的牡蠣、蝸牛及章魚沾親帶故。它的外殼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退化了,變成一片薄薄的角質(zhì)層,柔軟的肉體被包裹在里面。
海兔的品種不同,大小不一,有的只有幾十克,有的可達幾千克。
別看海兔游泳速度慢,也沒有攻擊敵害的銳利武器,但它防御敵害還真有“兩手”呢。
海兔喜歡吃新鮮的海藻,當(dāng)它吃某種海藻的時候,只要吃上幾天,它身體的顏色就變得與周圍的海藻一致了,這樣敵害就不易發(fā)現(xiàn)它,這是海兔“擬色”避敵的高招。
海兔御敵還有“一手”。它的體內(nèi)有兩種腺體,一種叫“色腺”,長在外套膜邊緣下面,能分泌出一種紫紅色的液體,將周圍的海水染成紫紅色,借以掩護自己逃避敵害。另一種腺體是“毒腺”,位于外套膜前部。當(dāng)海兔受到敵害攻擊時,毒腺腺體能分泌出一種使敵害反胃的酸性毒性液體,敵害倒了胃口,自然就不想捕食它了,海兔則借機溜走。
能夠像植物那樣進行光合作用的海兔
海兔除了海草什么都不吃。海兔和近親蝸牛一樣,有一條長舌頭,舌頭上共有3種用來消化食物的胃,后面兩個胃還長有牙齒,用來進一步磨碎食物。
更奇怪的是,海兔雖然是動物,但它卻可以像植物一樣進行“光合作用”。科學(xué)家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它的身體酷似一個小型的“光合食物”加工場。大部分的時候,它根本不需要攝食,只要在光線充足的淺海進行“日光浴”,就能利用體內(nèi)的葉綠體合成足夠的食物。
海兔以藻類為食,大部分的細(xì)胞質(zhì)都被消化吸收了,但在整個消化過程中,海藻中的葉綠素卻奇跡般地保留下來,并儲存在體內(nèi)供其進行光合作用。
光有這些葉綠素是不能完成光合作用的,還需要蛋白質(zhì),海兔依靠能夠利用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的細(xì)胞核基因完成了光合作用。由此,科學(xué)家推斷:海兔可能會成為第一個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動物與植物的混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