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中和
2008年,一件從海外回流的清代乾隆時期“掐絲琺瑯多穆壺”(一對)在中貿(mào)圣佳春季拍賣會上以9072萬元拍出,創(chuàng)造了琺瑯器拍賣的世界最高紀錄。僅僅兩年后,一對清雍正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在香港拍出1.1億元,重新改寫了琺瑯器拍賣的世界最高紀錄。這一對清雍正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乃皇家御制香爐,傳世品中雙鶴香爐僅此一對,曾為19世紀英國富豪阿爾弗雷德·莫里森(Alfred Morrison)的放山居(Fonthill House)之舊藏,為存世孤品,也是傳世琺瑯器中的珍品。
這對香爐的形態(tài)為一對鶴作步行狀,回首相望。鶴身中空,嵌白色釉,背施一條狀藍釉,以掐絲作羽紋,鶴嘴施墨綠釉,紅頂。翅膀可開合為蓋。底座藍釉鏨胎琺瑯為石,底綠、白掐絲琺瑯飾浪花。此器造型逼真雄偉,紋飾鑲嵌精細,以掐絲琺瑯和鏨胎琺瑯相結合的工藝,表現(xiàn)出雍正朝藝術品制作的嚴謹、執(zhí)著和藝術修為。當香爐點起,煙從鶴的口中緩緩飄出,縈縈繞繞,仿如身置仙境一般。
這對掐絲琺瑯雙鶴香爐高145厘米。除了器形巨大、做工精美之外,其雙鶴為一組的造型也頗為罕見,因為兩岸故宮、沈陽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香爐都是一對單鶴。此件器物被許多研究者認為是弘歷作為太子的時候,為其父雍正皇帝賀壽而特意定做的,因此才有“大鶴加小鶴”的造型。鶴象征和平、長壽,大鶴口中之桃子也寓長壽之意。桃子是小鶴送給大鶴的禮物,也表現(xiàn)了弘歷祝賀父親雍正長壽的意愿。
雍正皇帝不喜歡掐絲琺瑯,故其制品和傳世品都較少,傳世作品比較可靠的只有臺北故宮收藏的金胎掐絲琺瑯豆。乾隆朝是掐絲琺瑯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時期,據(jù)檔案記載,造辦處制作了數(shù)量可觀的琺瑯器,包括宮廷典章用品、佛堂用品、生活用品、陳設品和文房清供等。乾隆朝掐絲琺瑯的胎子,銅質精純,胎骨厚重,無輕飄之感,甚至有些器物用昂貴的黃金制胎;琺瑯釉料均無透明感,砂眼減少,細膩光滑,琺瑯釉色彩之豐富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在圖案裝飾上,除繼承了明代勾蓮花的做法以外,還運用了仿古的獸面紋、幾何紋,并將山水亭榭、花鳥蟲魚、人物故事作為裝飾,追求繪畫的意趣,取得了較好的裝飾效果;在鍍金、鏨刻方面,不惜財力、功力,金色濃重,刻飾精美;這一時期的掐絲琺瑯工藝還常與畫琺瑯工藝相結合,并鑲嵌珠寶,具有典型的金碧輝煌的皇家藝術風格,這一工藝品種在清代乾隆時期達到了一個巔峰。
掐絲琺瑯在民間被稱為“景泰藍”,顧名思義,這種工藝在中國以明代宣德、景泰年間為代表。據(jù)考琺瑯工藝起源悠久,古埃及、希臘和羅馬都曾出現(xiàn)過琺瑯制品,相傳掐絲琺瑯在元代傳入中國,其規(guī)范叫法為“銅胎掐絲琺瑯”。掐絲琺瑯是一種瓷銅結合的獨特工藝品。元代時從阿拉伯半島陸路傳入,當時稱之為“大食窯”器,中國的古代工匠很快就掌握了“大食窯”的制作技藝,并與本土的傳統(tǒng)工藝相結合,制作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嶄新的金屬掐絲琺瑯——景泰藍。明代景泰藍受到皇帝青睞,它用薄而窄的銅絲掐作成多種圖案,粘在銅胎上,填上各色琺瑯料,經(jīng)過烘燒、磨光等工序成器。因當時釉料多呈藍色,因此“景泰藍”在民間成了掐絲琺瑯的俗稱代名詞,宣德、景泰年也成為掐絲琺瑯發(fā)展的鼎盛時期。現(xiàn)在收藏于故宮的掐絲琺瑯器中有不少款識為“景泰年制”和“大明景泰年制”。據(jù)專家研究,其中多數(shù)是景泰朝利用早期遺存的琺瑯舊器重新改制而成,也有后世慕名仿造改款的。雖然明代中后期景泰藍均有制作,但都沒有超過宣德、景泰時期的水平。明代景泰藍胎的銅質較好,多為紫銅胎,銅體略顯厚重,故造型仿古青銅器較多,所用的彩釉均為天然礦物顏料,色彩深沉而逼真,紅像寶石紅,綠像松石綠。掐絲較粗,鍍金部分金水厚,彩釉上多有砂眼。這也是鑒別明代景泰藍的重要特征。掐絲琺瑯在明清兩朝興盛一時,到了清代乾隆朝,又迎來它發(fā)展的一個巔峰時期,展現(xiàn)了中國歷史上銅胎掐絲琺瑯工藝的最高水平。乾隆掐絲琺瑯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從存留至今的乾隆時期掐絲琺瑯器看,品種之豐,技藝之精湛,都可以說是將元明時期興起的琺瑯傳統(tǒng)工藝推向了發(fā)展繁榮的頂峰。
明末清初孫承澤在《天府廣記》中記載:“至內造如宣德之銅器、成化之窯器,永樂果園廠之髹器,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瑯,精巧遠邁前古,四方好事者,亦于市內重價購之。”數(shù)百年來,景泰藍一直是海內外追逐的珍品。景泰藍之所以珍稀,因為掐絲琺瑯的釉料配置和燒造技術難度大,生產(chǎn)成本高,故制造數(shù)量很小,一度還是國家級的保密技術,頗有神秘之感,被譽為北京工藝“四大名旦”之首。北京故宮藏瓷數(shù)萬件,琺瑯器也就6000余件,流失在海外的僅2000余件。清宮造辦處琺瑯作所制御用琺瑯器不惜工本,追求精益求精,在很長時間內,作為皇家用器,主要由宮廷內御用作坊制作,除少量作為貴重禮物由皇帝恩賜給王公大臣外,民間很少流傳,難得一見。所以琺瑯器愈發(fā)顯得珍貴,更多是作為尊貴地位的象征,即便是在宮廷內,也多是在正式場合使用。因此,無論是在歷代收藏中,還是在當今藝術品市場上,琺瑯器向來都被視為貴重之器,倍受珍愛,所以收藏價值與日俱增。
“隨著掐絲琺瑯價格的進一步走高,國內掐絲琺瑯收藏升溫,使得仿制品大量出現(xiàn),這給收藏者帶來了極大的風險?!币晃徊丶艺f。據(jù)介紹,為了換取外匯,建國之后中國專門生產(chǎn)景泰藍工藝品,“文革”前達到了頂峰,景泰藍遠銷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當時生產(chǎn)的工藝品中,有大量仿古工藝品。目前,在深圳的古董地攤上也還可以見到這種仿制品,往往被人誤認為古董。殊不知,真正的古董與仿制品之間的價值有著巨大的差別。但是,對于一般的買家來說,僅僅從外表上區(qū)分是非常艱難的。真正具有文物價值的明清古董掐絲琺瑯,其市場價值高達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元,而品質極高的景泰藍工藝也就值十幾萬元,普通的不過幾千元甚至更少,兩者價值差別巨大。如果藏家將仿品、工藝品當成古董買回來,輕者損失不少,重者有可能會傾家蕩產(chǎn)。
收藏掐絲琺瑯,如何區(qū)分真假,降低風險?其實,最明顯的區(qū)別就是看它是否存在砂眼現(xiàn)象。如果看到一件沒有砂眼卻又號稱是古董的景泰藍,你就要當心了,它很有可能是絲毫不具備藝術價值的現(xiàn)代工藝品。古董的一大特征是釉料表面存在砂眼現(xiàn)象,針眼般大小。這是由于古代提純技術不高,導致釉料中硼酸鹽含量過高,因此,在燒制過程中,雜質氣化產(chǎn)生了小孔。到了乾隆時期,隨著工藝的改進,砂眼現(xiàn)象減少,建國之后,砂眼現(xiàn)象幾乎可以杜絕。
其次,收藏鑒別掐絲琺瑯,以胎體厚重工藝精細為最佳。一件約30厘米高的乾隆掐絲雙耳龍壽紋瓶,器胎可厚達1厘米以上,重量可達數(shù)公斤,需雙手合力才能提得起。而清道光年間及后世制作的景泰藍,器胎和重量都要輕巧得多,一只手便可提起。此外,收藏掐絲琺瑯,除了認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選擇上,應以人物、動物為首;其次是爐、瓶,且須造型奇特,以有出戟、附件為佳;再次是碗、碟、杯等。
另外,在觀察琺瑯釉時,還必須考慮歷史的原因:明代器的琺瑯質厚,色透,砂眼凹坑大且多;清初器的琺瑯也有砂眼,但比明代有顯著改進,琺瑯質厚但不透;至清末、民國,琺瑯稀薄,但砂眼幾乎消失?;疱兘鸬纳剩好鞔鹘鸷?,色泛紅;清初器金薄,色泛黃;清末金色泛白;近現(xiàn)代采用電鍍工藝,金更薄。
由于當今工藝品市場中大量且廉價的用機器等先進生產(chǎn)工具制作的景泰藍充斥市場,因此,為了區(qū)分,拍賣市場上將一些晚清或者晚清以前用手工制作的景泰藍特別稱之為“掐絲琺瑯”。隨著掐絲琺瑯價格的進一步走高,人們的收藏熱情也被再次激發(fā)起來。對此業(yè)內人士極力勸告藏家冷靜頭腦并忠告:面對市場出現(xiàn)的一些甚至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的高仿品,藏家要進入這個領域需要慎之又慎。由于景泰藍古董的價格極高,根本不是一般收藏者所能承受的,所以對于“玩”不起古董的收藏愛好者,不妨另辟蹊徑,關注 一下現(xiàn)代景泰藍作品?,F(xiàn)代的景泰藍大師為景泰藍的傳承與發(fā)展做著不懈的努力,隨著景泰藍的主要原料和其他手工藝品制作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市場的需要等,促使近年來的景泰藍制作工藝出現(xiàn)了重大的突破,不斷的有新景泰藍品種、新的釉料顏色、新工藝的出現(xiàn),多種工藝相結合的景泰藍產(chǎn)品,都具有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