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克強那樣說話總理經濟公開課視頻啟示錄
政府形象,真實比完美更重要。
——廖保平(資深評論人)
2013年11月9日,中國網絡電視臺在“中國公開課”頻道,以“李克強總理的經濟公開課”為名,發(fā)出一段長達70余分鐘的課程視頻。這是李克強總理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的經濟形勢報告。
這天,正好是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的第一天。
一些極富想象力的觀察家以慣常解讀政治的方式,不由分說地把這兩個時間點和兩個重要政治事件連在一起,做了一番花絮式解讀。他們哪里知道,這種附會對經歷了35年改革開放風雨的中國民眾來說,太無足輕重了。大家把注意力投向“經濟公開課”本身。以各種姿勢坐在電腦顯示器前、饒有興致度過這70分鐘的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學生和官員,不僅從這一堂大課中領略了新總理的原聲魅力,也從李克強沒有講稿的侃侃而談中,真正了解了中國面臨著什么,政府已經做了什么、目前在想什么、以后打算干什么。正如網友qiyi留言:說得很好,大家都可以聽懂。
聽懂了,是因為公開了。對中國來說,公開是多么重要。
李克強總理在報告八分之七時間段處講了一句話:“我們還碰到很多風險……怎么辦……需要大家同心同德。”同心同德的前提是政府與民眾互相了解。李克強總理這堂公開課,就是中央政府在向民眾敞開心扉。
過去,在向民眾傳達頂層意圖時,我們習慣于文件輪流念、報紙登全文、電視播摘要。這種被超強壓縮、多層過濾的潔本盡管包含了相關主要信息,但對民眾而言,太機械、太生硬、太周正、太古板了,就是說,太不靈動、太不活潑、太不親切、太不家常了,這無疑使民眾對頂層意圖的接受大打折扣。網絡化、電視化已給民主和現代社會搭建了科技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將黨和各級政府聲音如同事談心般、老友敘舊般,甚至家人嘮家常般地傳遞給廣大民眾,從技術上講,不是容易,簡直太容易了。
李克強的報告作于10月21日,11月9日傳上網絡。大國政府首腦的施政大略在18天后才進入民眾視野和耳際,若不是出于相關部門統(tǒng)籌安排的考慮,那確實是一個遺憾。好在18天剛過,欣慰便代替了遺憾。
這才是現代政府的風范,克強總理和新政府開了一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