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臺
女兒放學回來一臉的怒色,不等詢問,便向我大聲宣布了一件事情:“媽媽,今天我和體育老師吵起來了?!?/p>
我大驚,這孩子真是能耐見長啊,竟然敢和老師吵架了。
女兒料到我會指責她,所以,在我開口之前就用手掩住了我的嘴巴:“你先聽我把話說完,今天這個事情,一點都不怨我。”
然后,她義憤填膺地講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今天上午上體育課的時候,有大風,老師就讓學生們在操場上玩,自己則躲進了辦公室。女兒和幾個同學一看老師不在,便偷偷溜到教室去寫作業(yè)。誰想,快下課時,體育老師回到操場,得知女兒和幾個同學回了教室,很是生氣,便到教室將那幾個孩子的課本全部收走了。
“你們不好好上體育課跑回教室寫作業(yè),這就叫違反課堂紀律,老師沒收課本也不算不對啊。”面對這種情況,我只好先替老師打圓場。女兒一擺手:“你聽我說完,我不是因為老師沒收課本才和他吵的?!?/p>
我只好繼續(xù)聽著。
“課本收走之后,我和幾個同學一起去體育老師那里哀求。我們苦苦求了半節(jié)課,一再承認自己的錯誤,老師卻看都不看我們一眼,還趁我們不備將辦公室的門嘭地一下摔上,把劉雯的手都夾破了,疼得劉雯當時就哭了。我立刻急了,推門進去質(zhì)問老師為什么摔門。”
女兒的小臉漲得紅紅的,小拳頭都攥起來了:“對于我的質(zhì)問,老師理屈詞窮無話可講,最后惱羞成怒直向外攆我。更可氣的是,我們從老師那里剛出來,劉雯還埋怨我,說我不該對老師那個態(tài)度?!迸畠旱难劬锖藴I,明顯是感覺很委屈。接下來她又告訴我,放學之前,體育老師將其他孩子的書都還回來了,唯獨留了她的書沒還,說她的態(tài)度有問題。女兒受不了這個,一著急追到老師辦公室,又和老師吵了一架。
全部匯報完畢,女兒氣呼呼地轉(zhuǎn)向我:“媽媽,你說這個事情怪我嗎?是老師太沒素質(zhì)了!”
我越聽越氣,不是氣老師沒素質(zhì),而是氣女兒沒事瞎出頭,不關自己的事情卻非要逞匹夫之勇。老師夾的是劉雯的手,要急也該是劉雯急啊,現(xiàn)在可好,人家孩子的書要回來了,老師對女兒的意見卻更大了。
讓人生氣的是,聽了我的教訓,女兒還急:“媽媽,你怎么沒有一點正義感?。坷蠋熋髅髯鲥e了,為什么我不能指出來?”
我氣惱:“為什么非要你指出來,那么多孩子,為什么他們不站出來?”
女兒一愣,旋即道:“那是他們懦弱,我可不想當縮頭烏龜?!?/p>
我更氣:“你倒是逞英雄了,可結(jié)果呢,別人的書要回來了,現(xiàn)在誰還管你?”
女兒這下蔫了,不過嘴上還是不饒人:“我就說老師沒素質(zhì),這么點小事也記仇,他不給我課本,我大不了不要了?!?/p>
我越發(fā)生氣,書不要了這叫什么能耐?但是繼續(xù)批評女兒,我一時也想不出合適的理由。我們母女兩個就此冷戰(zhàn)。
晚上,老公回來后,我氣呼呼地向他抱怨女兒有多傻,老公卻忽然笑起來:“老婆,咱一直教育女兒要無私、要坦蕩、要敢于追求真理和正義,她今天所做的這一切,雖然有失偏激,但也正是咱們一直引導的,你應該高興才是啊。她因為劉雯和老師講理,一是說明有打抱不平、熱心助人的好品質(zhì),二是也在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咱孩子骨子里有不畏權勢的沖勁啊?!?/p>
老公的話讓我心頭一動,今天下午我只顧著生氣,卻沒想到這件事里也有讓人欣慰的東西。的確,我們對女兒的教育一直遵從社會主流所弘揚的一切,不是說我們的胸懷有多么寬廣,而是多年職場生涯讓我們深知明哲保身或許能得一時之利,但對于宏遠的人生來說,卻百害而無一利。為了讓孩子成長為真正的棟梁之才,從小我們就要求她摒棄小我、胸懷天下和世人。現(xiàn)在,女兒第一次為他人出頭落了一身不是,我沒有鼓勵安慰她,反而橫加批評和指責,這讓女兒以后如何再堅持我們所希望的品質(zhì)呢?
但是,一味鼓勵女兒,似乎也不對,無論怎么說,和老師吵架總是不對的。聽到我的糾結(jié),老公擺擺手:“這件事還是交給我吧?!?/p>
讓人驚訝的是,老公和女兒只聊了半小時,孩子就氣順了。第二天,女兒主動去給老師認了錯,把書本也拿回來了。
我好奇老公到底用了什么妙招,老公不急不慢地說:“我首先肯定了孩子打抱不平的想法,同時也指出,這次出頭不算打抱不平,因為老師夾了劉雯的手,是無意之舉,他不道歉或許只是礙于面子。接著我告訴女兒,堅持真理和正義沒錯,但事先一定要搞清什么是真理和正義,老師沒收課本、冷落學生絕不是違反真理和正義的事,所以,她大發(fā)脾氣其實是小題大做。而且,作為社會一分子,個人堅持自己的觀點需要有個前提,那就是遵守秩序和規(guī)則,在學校里,尊重老師服從紀律這就是秩序和規(guī)則,女兒很明顯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她錯了,錯不在替劉雯出頭,而是先混淆了是非,并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聽老公這一說,我心服口服。仔細想想,他說的這些話其實正是我所想的,怎么我當初就沒說出來呢?看來,在親子教育這條路上,咱還需要繼續(xù)努力啊。
【編輯: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