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友
品·文苑
海戰(zhàn)“大鯊魚”成長記(上)
徐忠友
從笨拙的“小木桶”到名揚天下的海戰(zhàn)“大鯊魚”,看我如何72變!
翻開世界兵器發(fā)明史,我們發(fā)現,潛水艇是一種科技含量很高且行蹤非常詭秘的奇特武器。它通常都躲藏在大洋的深處或在深海中航行,除了借用高性能反潛機外,一般很難被人發(fā)現。一旦接到作戰(zhàn)的命令,它可以在水下悄悄地找到或接近敵方目標,然后準確發(fā)射魚雷、導彈等武器,將毫無覺察的敵艦等目標迅速擊毀,然后神不知鬼不覺地撤離戰(zhàn)場。因此,它也被稱為海戰(zhàn)中十分兇殘的“大鯊魚”。
鳥在天上飛,魚在水中游。人類的許多科學發(fā)明,其靈感最初都源于自然界,潛艇的發(fā)明也是如此。“為什么魚兒能在水上游?還能潛到水下?”這些諸如此類的現象是人們在最初思考和分析的對象,到后來演變成人們效仿的對象,也就變成了發(fā)明創(chuàng)造。
說到潛水艇的發(fā)明,據傳早在古希臘時期,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亞里士多德有一天走到海邊,看到有幾位潛水者使用從水面上輸入空氣的一種潛水輔助裝置,人不僅能像魚兒一樣在水中游來游去,并能潛入水下抓魚。他對這種民間的發(fā)明感到非常驚奇,回家后就將這一新現象記錄下來,并詳細描述了這種潛水輔助裝置的功能、式樣和使用方法等。
到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曾創(chuàng)作名畫《蒙娜麗莎》的著名畫家達·芬奇有一段時間突發(fā)奇想地繪制了一組“水下戰(zhàn)艦”的圖紙。據傳,那戰(zhàn)艦的樣子有點像船,甲板上畫有4根炮筒子,可以前后左右向四面開炮,但他擔心如果人們獲得有關這類戰(zhàn)艦的知識,戰(zhàn)爭將會變得更加可怕,故沒將設計圖向外公開。
1500年,意大利科學家倫納德便研究出“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為后人發(fā)明潛水艇起到了極大的啟發(fā)作用。這也是人類發(fā)明史上對潛艇進行研究的最早文字。緊接著到了1578年,英國科學家威廉·伯恩又出版了一本關于潛艇理論的著作——《發(fā)明》,他在書中特別指出,可建造一艘能夠潛入水中并能隨意浮出水面的潛水艇,這也是人類從理論上首次表明了潛水艇的發(fā)展方向。
如果說前面幾位大師級人物只是對潛水和潛水器進行了文字、圖像方面的表述和理論的探索,那么在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布爾則成功地發(fā)明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潛水艇。德雷布爾當時居住在英國,當他看到了威廉·伯恩所寫的潛艇理論著作——《發(fā)明》一書后,心情非常激動,身為物理學家的他便產生了把威廉·伯恩的理論變成現實的想法。在英王詹姆士一世的支持下,經過多年的努力,德雷布爾如愿研制出了能在水中任意沉浮并能劃行的最原始的潛水艇。
這種簡陋的潛水艇的外形像一個大皮囊,艇體是一個木頭架子,在架子外蒙上了一層涂油的牛皮,艇內可以容納多名劃手和乘客。為了解決艇的下潛和上浮問題,德雷布爾便在艇上放置了許多羊皮囊,艇要下潛時,將水裝入羊皮囊內;艇要上浮時,再將囊內的水擠出,讓空氣補充進去就行了。當然,艇的上方還裝有多根代吸氣和排氣的管道。這艘潛水艇還裝有從船內伸出的多根木漿,船內人員只要劃動木漿,便會在水下運動。該艇最深能夠潛至水中3~5米。
1620年,德雷布爾在英國倫敦舉辦了一次展覽,首次向人們展示了他的潛水艇新發(fā)明。同時在1620-1624年期間,德雷布爾還在泰晤士河上對他發(fā)明的潛水艇進行了多次航行試驗,證實了水下航行的可能性。當然,當時這種航行只是一種“水下旅游”,并沒有考慮到它的實戰(zhàn)運用。德雷布爾的潛水艇被很多人稱之為潛水船,但他的發(fā)明依然被后人公認為潛水艇的雛形,因此他被人們稱為“原始潛水艇之父”。
在隨后的百年間,潛水艇的發(fā)展進入了“慢車道”。直到1724年,俄國人葉菲姆·尼科諾夫又制造出了一艘潛水艇,這艘潛水艇用橡木和松木板、皮革、粗麻布、樹脂、鐵條和銅皮等材料制成。盡管樣式和材料與德雷布爾的潛水艇相較有許多新的改進,但它同樣屬于比較原始的潛水艇。
潛水艇既然擁有良好的隱蔽性,人們就想將其獨特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海上戰(zhàn)場自然就是潛水艇出擊的一個最好的地方。
潛水艇首次登上戰(zhàn)爭舞臺,是在1776年的美國獨立戰(zhàn)爭。當時的英國殖民統治者憑借海上優(yōu)勢,糾集大批戰(zhàn)艦,輪番轟擊美國海陸軍,致使美軍傷亡慘重。處在這一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美軍將領心里都非常焦急。當時美軍中有一個名叫戴維特·布什內爾的將軍,是美國耶魯大學畢業(yè)的高材生,懂得一些艦船設計方面的科學知識。有一次他走到海邊的礁石上,突然看見一條大魚悄悄潛游到小魚的下方后,猛地朝上一躍,咬住了那條小魚。他從這場“海戰(zhàn)”中獲得靈感:“我能否造條像大魚那樣的機動船,潛在水中神不知鬼不覺地繞到英國戰(zhàn)艦底下去放火藥包,把它炸個人飛艦沉呢?”他的這個想法得到了華盛頓將軍的贊同。
在華盛頓將軍的鼓勵和支持下,他便開始研制打擊英軍的潛艇了。他發(fā)現魚在水中自由地上浮下沉是靠鰾,機動船是否也可以仿造一個“鰾”?他便在機動船的底部設計了一個類似魚鰾的水艙。水艙內有兩個水泵,船在水面若要下沉時,就往船艙里灌水;船要上浮時,就把空氣壓進水艙,排出船里的水。由于艇內空氣僅夠駕駛員呼吸半小時,為延長下潛時間,他又在艇的上部裝備了2根通氣管,上浮時打開,下潛時關閉,從而可以補充新鮮空氣。為應付緊急情況,艇內還裝有一塊90千克重的鐵塊,緊急時刻只要拋掉鐵塊,減重的潛艇就可以迅速上浮。他還仿照魚鰭的作用,安裝了兩臺螺旋槳,靠人力驅動這兩個螺旋槳來控制潛艇的運動,一臺負責進退,另一臺控制升降。武器則是掛在艇體外面的一個重約68千克的火藥包,并被系在一個鉆頭上。當潛艇潛至敵艦艇下面時,駕駛員就將鉆頭鉆入敵艦體內,炸藥包便被置于敵艦下。當潛艇遠離敵艦后,炸藥包在定時機構的控制下將自行爆炸。經過他和相關專家一年多的刻苦鉆研,終于設計制造出一個外殼用堅硬的木頭制成的“木桶”潛艇。因艇的形狀有點像海龜,故他將其取名為“海龜號”。
1776年9月7日,世界戰(zhàn)爭史上第一次由潛艇參戰(zhàn)的海戰(zhàn)拉開了序幕!“海龜號”由熟悉駕駛技術的美軍上士埃茲拉·李操縱,他駕駛著“海龜號”悄悄地潛到了英軍戰(zhàn)艦“鷹號”的尾部,然后用鉆頭在敵艦上鉆孔以便固定火藥包。不巧的是他打鉆的地方正好是一塊金屬板,鉆了半個小時之后仍然沒有鉆透敵艦。這時由于艇內氧氣不足,英軍也有小艇在周圍巡弋,為了不被敵人逮住,埃茲拉·李只好匆匆返回美軍營地。
雖然“海龜號”潛艇的處女秀沒有取得任何戰(zhàn)果,但它拉開了潛艇用于實戰(zhàn)的序幕,從此人類的戰(zhàn)場也由陸地、水面發(fā)展到了水下。“海龜號”也以其與現代潛艇相同的設計原理而贏得了世界上“第一艘軍用潛艇”的美名,并在世界兵器發(fā)明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
(未完待續(xù))
>>“海龜號”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