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琴 牛秀霞 王 靜
(山東省淄博市中心醫(yī)院北院區(qū)耳科,山東 淄博 255031)
放射性中耳炎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相關護理對策研究
張琴琴 牛秀霞 王 靜
(山東省淄博市中心醫(yī)院北院區(qū)耳科,山東 淄博 255031)
目的探討放射性中耳炎的發(fā)生發(fā)展及其相關護理對策。方法將100例放射性中耳炎患者按照抽簽方法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為50例。觀察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指導等,對照組則僅給予放療等常規(guī)指導。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相關知識掌握度、兩組患者中耳炎發(fā)生與發(fā)展時間等。結果①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4.00%,顯著小于觀察組92.00%,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對照組健康知識掌握率為80.00%,顯著小于觀察組(94.00%),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③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放射性中耳炎發(fā)病時間均為放射性治療40 d至放射性治療結束半年時,兩組發(fā)生放射性中耳炎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放射性中耳炎是鼻咽癌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多發(fā)于放射治療后,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健康知識知曉度以及治愈率等,應加以推廣并應用。
放射性中耳炎;發(fā)生發(fā)展;護理對策;健康知曉度
我國是鼻咽癌的高發(fā)地區(qū)。近年來,隨著工業(yè)化發(fā)展進程的不斷加速,外界環(huán)境受到了較大程度的污染,而人與外界直接的氣體交換首先需通過鼻部。人們吸入了被污染的空氣之后,會加速鼻咽癌的產生[1]。目前,治療鼻咽癌最為常見的方法為放射性治療。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鼻咽癌放射治療之后,發(fā)生放射性中耳炎的概率高達75%以上,臨床主要表現為耳鳴、聽力衰減、耳內出現流水聲以及頭痛等方面的癥狀[2]。發(fā)病會對單耳或者雙耳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不僅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還對放射治療的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本研究主要將積極、有效的護理對策應用于鼻咽癌放射性治療過程中,以降低放射性中耳炎的發(fā)病率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F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100例放射性中耳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9例,女41例;年齡13~77歲,平均(56.09± 11.28)歲;病程1~15個月,平均(8.90±0.27)個月;鼻咽低分化鱗狀癌70例,未分化鱗狀細胞癌15例,中分化鱗狀細胞癌10例,高分化鱗狀細胞癌5例;TNM分期:Ⅰ期13例、Ⅱ期28例、Ⅲ期42例、Ⅳ期17例。將本組患者按照抽簽方法隨機地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癌細胞分化程度及TNM分期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放射性治療方法
鼻咽照射范圍為耳前加鼻前凸字形或者加耳后,使用Co-60治療機γ射線進行照射,照射時間為每周5次,1次/天,每次照射劑量為2 Gy,鼻咽部外照射,總照射劑量為66~70 Gy,共照射33~35次。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本組50例患者于放療即日起給予患者關于鼻咽癌放射治療方面的常規(guī)指導,當患者在接受放療之后出現放射性中耳炎時,則給予非耳毒性的抗生素滴耳治療,對于并發(fā)感染者則給予抗感染治療等,如果患者分泌物較多,則先給予濃度為3%的H2O2進行沖洗,然后使用經消毒的生理鹽水進行清洗,3次/天,注意動作應盡量緩慢、輕柔,以避免外耳道及耳廓受損。
1.3.2 觀察組:本組50例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指導的基礎上給予相應的護理對策,具體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護理、飲食指導、鼻咽部清潔及出院指導等護理措施。
1.4 療效判定標準
主要包括[3]:①治愈:癥狀完全消失,鼓膜標志非常清晰,經一定方法測得骨氣導差值≤10 dB;②好轉:癥狀顯著緩解,鼓膜愈合情況轉良,然而檢查發(fā)現存在鼓膜穿孔遺留的現象,經測定聽骨氣導差減少度超過10 dB;③無效:癥狀未出現顯著改善,鼓膜內陷,鼓室標志物不清晰。
1.5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相關知識掌握度、兩組患者中耳炎發(fā)生與發(fā)展時間等。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5.0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統(tǒng)計及分析,計數資料以“n(%)”的形式進行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護理效果對比
見表1。由表1可知,觀察組護理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對照組與觀察組護理效果比較[n(%)]
2.2 兩組健康知曉度對比
見表2。由下表可知,觀察組健康知曉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
表2 對照組與觀察組健康知曉度比較[n(%)]
2.3 兩組患者中耳炎發(fā)生時間比較
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放射性中耳炎發(fā)病時間均為放射性治療40 d至放射性治療結束半年時,兩組發(fā)生放射性中耳炎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主要采取的護理措施包括[2]:①常規(guī)入院宣教。向患者發(fā)放健康教育路徑表,告知其內容及其作用。護理人員必須按照臨床護理路徑格式化的內容和圖示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保證了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和延續(xù)性。避免某些護士“填鴨”式的教育,提示護理人員循序漸進,按住院同時段實施相應健康教育。②心理護理:對于鼻咽癌患者而言,由于其病情較為嚴重,基本上每位患者均會出現抑郁、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因此,應該注重加強對其進行心理護理,接受過同步放療的患者現身說法。介紹認識已經順利完成放射治療全程的患者談體會和經驗,以引導患者逐漸接受現實,調整好應對治療的心態(tài)。③飲食指導?;颊叻派渲委熃佑|之后,大多數均會出現放射性中耳炎,主要是由于中耳的軟組織出現纖維化、局部抵抗力降低,且并發(fā)感染等癥狀,往往會出現反復性的發(fā)作。此時,應給予患者高蛋白、高熱量、多種維生素食物,并注意保暖,預防感冒[3]。
本研究主要觀察指標包括: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相關知識掌握度、兩組患者中耳炎發(fā)生與發(fā)展時間等。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理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結果與龐永堅等[4]研究結果一致(該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2.50%,對照組為64.60%);觀察組健康知曉度顯著大于對照組(P<0.05),本研究結果與劉玲中等[5]研究結果一致(該研究中,觀察組健康知曉度為98.33%,對照組為53.33%);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放射性中耳炎發(fā)病時間均為放射性治療40 d至放射性治療結束半年時,兩組發(fā)生放射性中耳炎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放射性中耳炎是鼻咽癌患者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多發(fā)于放射治療后,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健康知識知曉度以及治愈率等,應加以推廣并應用。
[1] 董婷婷,陳玉鳳.鼻咽癌并發(fā)放射性中耳炎的耳部清潔護理效果[J].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12,19(17):65-66.
[2] 吳華,余忠華,林清,等.同期放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臨床研究[J].腫瘤防治雜志,2005,12(11):842-844.
[3] 田勇泉,孫愛華,李源.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351-352.
[4] 龐永堅,胡碧云,趙翠.放射性中耳炎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護理研究,2006,20(5):1373-1374.
[5] 劉玲中,李建云,童贊.健康教育路徑在放射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療前沿,2012,7(4):88-89.
R473.76
B
1671-8194(2014)13-03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