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陳懷瑜
與中央公開透明的行政體制改革堅定決心相比,不少地方公開政務時,喜歡遮遮掩掩。編制預算說明時,動輒在“億元”單位后加個“等”;在預算執(zhí)行情況報告里,蜻蜓點水列出一個支出項目,用“等等”代替幾十個項目的情況比比皆是。
信息公開里的“等等”之做派,不過是避實就虛、糊人眼目、怕被糾錯心態(tài)的折射與反映。政務公開里這種遮遮掩掩、閃爍其辭的“等等”現(xiàn)象,一方面看,當然是阻礙政務公開的壞事;另一方面看,公眾及有關監(jiān)察部門,正好可將此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等等”當作突破口,將其背后的真實數(shù)字、情況一查到底。
打造“陽光政務”僅靠“主動公開”的形式,顯然有讓公眾落入“等等”之類搪塞借口之虞。如果政府主動公開里滿篇充斥著“等等”,則公眾、媒體及上級部門,就應祭起政務公開的另一把利劍:依申請公開。通過“依申請公開”,揪出“等等”背后試圖掩蓋的“尾巴”。
為消滅政務公開中“等等”滿篇的懶政心態(tài)、捂錯心理,國家應采取頂層設計,要求各地政府按照規(guī)范要求,以同樣標準的方式、方法公開信息,建立統(tǒng)一的政務公開平臺,終結各地各部門政務公開中各自為政的亂象。有上級領導部門的監(jiān)督,也有隨時隨地可查、可追溯的平臺,這樣公眾、媒體等外部監(jiān)督,就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對在信息公開中玩慣了“等等”的部門,決不松手,查個清楚,并將所查結果再公開,讓盼等官場風清氣正的人們,真正看到其產(chǎn)生的問題、處理的結果、受到的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