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喜
(河北隆堯縣隆堯鎮(zhèn)楊河,河北隆堯055350)
經過多年的集約化發(fā)展,禽類疾病狀況發(fā)生了重大改變,細菌性疾病已不占主導地位,代之以中低致病性感冒為主的病毒性疾病頻繁發(fā)生。疫苗研制無法跟上疾病發(fā)展速度,致使臨床獸醫(yī)用盡解數,對一些莫名其妙的咳嗽、拉稀、傷雞、減蛋依然束手無策。此時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便迎來了其大發(fā)展的時機。
禽類味覺欠發(fā)達,對苦味敏感度遠低于其他畜類。應用中藥最合適不過。對于中藥應用不廣,個人認為有以下原因:
2.1 藥不對證,當前藥廠生產中獸藥不論標示“荊防敗毒散”還是“清瘟敗毒散”都包治百病。它不辨表里、寒熱、虛實、陰陽,不辨衛(wèi)氣營血,豈不知這兩種藥治療的疾病是完全不同的。
2.2 認為中藥效果不如西藥。許多養(yǎng)殖戶甚至獸醫(yī)工作者不相信中醫(yī)中藥,僅僅把中藥作為輔助治療藥物或者是預防藥物,這是不對的。中醫(yī)辨證明確,中藥運用得當,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舉一例:炎炎夏季,突然狂風暴雨,氣溫驟降,雞群受涼感冒,采食下降,產蛋減少。運用西藥治療需要花費六七天時間,有的花費半月時間才能治愈,甚至更長。運用中藥銀翹解毒散(主要成分:金銀花、連翹、薄荷等)加六一散(主要成分:滑石、甘草)加減,第二天即可見采食量有所增加,第三天基本恢復正常。那么中藥為何被認為效果不如西藥呢?這是受傳統(tǒng)的影響。以前禽病較為簡單,細菌病較多,葡萄球菌病、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西藥多種抗生素都有很好效果,中藥不受重視,因為它對細菌病整體上的確不如西藥。以前常見病毒病如新城疫用雞瘟疫苗,喉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病發(fā)生時幾乎都是一過性的。經歷一個高峰期后癥狀逐漸減輕而痊愈。無論中藥、西藥都有很好的效果。中藥的良好療效也未引起人們的重視。今天病毒病占據禽病80%的份額,西藥已失去了當年的不菲療效,常見一個病治上個把月不見好轉。辨證運用中醫(yī)科學組方中藥迅速治愈禽病已經多次驗證,甚為確切。
2.3 摻雜使假,不少獸醫(yī)工作者對中醫(yī)沒有足夠認識,不認為中醫(yī)科學性、中藥有效性。在生產中藥時,常使用低劣中獸藥,甚至是假中藥。生產出來中藥當然沒有療效,讓養(yǎng)殖戶理所當然的懷疑中藥有效性。
2.4 中獸醫(yī)人才缺乏,能根據禽病辨證組方人實在太少,只能借用畜藥方,但大多藥方并不真正適用于當前禽病,用中藥治療禽病效果不理想也就難怪了。舉一例“清瘟敗毒飲”,清瘟敗毒飲功用清熱解毒,涼血瀉火。主治瘟疫熱毒,充斥內外,氣血兩燔。原治人類乙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出血熱等出現熱毒熾盛癥候者。改為畜藥主要治療乙腦或其他高熱而有腦炎癥狀者,以及敗血癥等急性重證熱病者。本方重用石膏配伍大量清熱解毒和涼血養(yǎng)陰藥。改為禽藥現用于感冒癥狀表現傷雞,剖檢出現卵黃性腹膜炎者并不適用,卵黃性腹膜炎時,腹腔常有積水,清瘟敗毒飲含大量養(yǎng)陰藥等于濕熱病再用助濕藥,濕上加濕,治療效果自然不會理想。如將其用于傷亡率不高,采食下降,剖檢癥狀為全身或局部出血,無胸水、腹水,腸道糞便干燥或正常者,效果便明顯顯現。
祖國醫(yī)學幾千年來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理論:陰陽、五行、臟腑、經絡、明顯不同于西醫(yī)的病因與病理。它的辨證論治更有獨到之處。本文不重復介紹中醫(yī)理論,只著重介紹辨證論治禽病與畜病的不同之處。禽生理特點:頭小,有雞冠,具有喙,前肢化為翅,下肢為骨性,除下肢外大部分軀體長有羽毛;體溫明顯高于畜類。心率高達120~200次每分鐘,上下肢很難找到脈搏,即使找到一息四至也不能算作正常。畜病診法望、聞、問、切。望診,觀察病畜的神、色、形態(tài)及分泌物、排泄物的改變,獲得有關病情的方法。聞診是通過聽覺和嗅覺了解病情的一種診斷方法。包括耳聞聲音和鼻嗅兩個方面。問診,就是通過與畜主有目的交談,對病畜進行調查了解的一種方法。望聞問這三種方法禽實行起來沒有問題。切診是依靠手指的感覺,進行切、按、觸、叩從而獲得辨證資料的一種診查方法。切診又叫脈診,是用手指切按病畜一定部位的動脈,根據脈象了解和推斷病情的一種方法。這個在禽類身上無法實現。禽類脈跳過速,人用手指感觸,不能辨清脈搏,更談不上診斷疾病了。切診亦包含觸診,觸診是用于對病畜各部位進行觸摸按壓,以探查冷熱溫涼、軟硬虛實、局部形態(tài)及疼痛感覺等方面的變化為辨證論治提供資料和依據。這個行得通但對治療傳染病為主的禽病來說用途有限。切診對于老中醫(yī)來講至關重要,沒有切診中醫(yī)簡直沒法看病。綜上所述,望聞問切法不完全適用于禽類。尤其至關重要的切診行不通。這也難怪適口性差的中藥在畜病上難有作為,沒有適口性影響的中藥在禽病上也難有發(fā)展。辨證治療是中醫(yī)特色,脫離中醫(yī)理論的中醫(yī)療法就目前來講,還行不通。如何擺脫這種束縛,根據多年經驗,本人主張將切診法改為剖檢法即運用刀具將活禽或禽尸解剖,根據內臟變化,結合中醫(yī)理論,判斷疾病陰陽、虛實、寒熱、表里,判斷疾病衛(wèi)氣營血階段。一般發(fā)病禽如僅出現咳嗽、拉稀癥狀,養(yǎng)殖戶是舍不得解剖的。此時運用望聞問診法,結合當前季節(jié)、天氣變化狀況、疾病流行情況,以往治療經驗,判斷本病的表里寒熱虛實陰陽。此時疾病不會出現營血階段,只在衛(wèi)氣階段。如有傷雞或蔫雞,即行解剖。脂肪出血,腿部點、片狀出血,即在營血階段,又屬于熱病、陽病、實病、里病。喉氣管炎喉部出血,屬熱病、陽病、實病、里病,營血辨證衛(wèi)氣階段。高致病性禽流感應不做治療,就地銷毀,它也屬于熱病、陽病、實病、里病,因為解剖癥狀主要為全身脂肪出血。解剖癥狀如見心房心室擴大屬虛病,本病必定拖延時日。臟器腫瘤主虛證,同時如有脂肪紅染本虛標實。心室腹腔積水屬濕證,全身干燥主津液不足。腸道出血點并含大量水分屬濕熱。全身無變化氣管環(huán)蒼白,病雞久病不死者主寒主虛,兼見包心保肝主寒濕。包心保肝兼見脂肪出血者主濕熱。卵黃性腹膜炎每日傷雞者屬濕熱。總之,不斷總結經驗,借助中醫(yī)理論運用解剖法辨證治療禽病完全可行。
診法之后再論治法?!夺t(yī)學心悟》:論病之源,以內傷外感四字括之,論病之情,寒熱虛實表里陰陽八字統(tǒng)之,而論治病之方,則以汗吐下和溫補清消八法盡之。蓋一法之中,八法備焉,八法之中,百法備焉。病之源,病之情與治畜無異。論治病之方,需要考慮與治畜是否相同。汗法,又叫解表法,是運用具有解表發(fā)汗作用的藥物,以開泄腠理,祛除病邪,解除表證的一種治療方法。前已述及,禽全身被覆羽毛,沒有汗腺,汗法如何用?不用表證如何解決?辛溫解表藥麻黃、桂枝、生姜、防風、香薷等均具有發(fā)汗解表作用,是祛除寒邪的代表藥,禽類無汗腺用之如何呢?冬季來臨,寒風刺骨,禽類受風寒,雞冠發(fā)紫,產蛋隨之下降。本人做實驗各用苦寒清熱解毒藥和辛溫解表藥對其治療,發(fā)現苦寒清熱解毒藥用后產蛋繼續(xù)下降。辛溫解表藥用后雞產蛋停止下降不久上升。再次證明辨證正確,中藥療效迅速有效。亦證明汗法治病不在汗,而在發(fā)散體熱,改善全身和局部血液循環(huán)已達到祛除寒邪目的。吐法,運用具有涌吐性能的藥物,使病邪或有毒物質從口中吐出,從而達到早期治療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吐法是一種急救方法,對禽類集約化養(yǎng)殖來講價值不大,不予考慮。下法,運用具有瀉下通便作用的藥物,以攻逐邪實,達到排除體內積滯和積水的一種治療方法,本法過于猛烈,不適合于禽類。禽類也很少見大便干燥,糞結的癥狀。和法、溫法、清法、補法、消法,沒有疑問完全可應用禽類。
最后關于群體性治療問題。一群雞開始有發(fā)病雞,大部分正常,后來大部分雞發(fā)病,個別雞正常,開始和后來全群下藥是否相同。運用前述望聞問剖法如果疾病的性質沒有改變,開始和后來下藥可以完全相同。理由如下:正常雞對于寒藥、熱藥、滋陰、壯陽、辛溫、辛涼、化痰、理氣、補虛等各藥都反應不大。這也是人將好多中藥列為OTC藥的原因。需要提醒一句,得病后吃錯藥是有影響的,如果得熱病誤用辛溫藥加重病情,增加傷亡率,得寒病誤用寒涼藥亦加重病情,拖延病程。曾做一實驗38℃~40℃高溫環(huán)境下,煎煮黃芪,一雞一日一克,發(fā)現第二天雞產蛋明顯下降,停藥后二日恢復。如果運用望聞問剖法發(fā)現病前、后期性質改變則需要重新辨證、重新組方,以達藥證統(tǒng)一。一般來講,只要病情不是太復雜,中途不用換藥。
產蛋禽與孕畜大不相同,孕畜懷胎數月屬孕期,一旦產仔屬產后期。中醫(yī)理論“產前亦涼,產后亦溫”。平時產前產后用藥不大相同,對于產蛋禽平時用藥應該怎么辦?對懷孕有影響的藥對產蛋禽是否有影響呢?發(fā)病后病禽用寒涼藥正合適,尚未發(fā)病產蛋禽用后是否有影響呢?但中醫(yī)是經驗醫(yī)學,只要你是有心人,通過不斷實踐,會很好解決。
刻苦鉆研中醫(yī),將常見病組方進行規(guī)?;a完全可行,將中藥禽藥發(fā)揚光大是中獸藥出路所在,到時候中獸醫(yī)藥在人們心目中地位將大大改變,這不僅僅是食品安全的需要,也是禽病治療的需要。運用異味不大中藥組方或運用現代新技術改善中藥口味,中獸藥畜藥也將大有作為。愿中獸醫(yī)藥長足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