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穎
張?zhí)煊?,哥倫比亞大學學生、陽光大男孩,校報Columbia Spectator的新聞主編;曹怡然,美國安多福12年級學生,快樂的上海女孩,被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提前錄取;江皓章,上海建平中學高二學生,熱愛音樂,即將入讀杜克大學;梁航期,上海復旦大學附中全A學生,正在做一個非洲政治與經(jīng)濟的問題探討論文;趙錦城,廣州香江中學高一學生, 足球迷,寫了一本一萬字的暑假活動感受;朱翊成,在美國讀高中的上海男孩,正在籌辦他自創(chuàng)的公益書畫展覽,譚焉,美國安多福10年級學生,擊劍運動員,肯尼亞學生攝影展創(chuàng)辦人;還有陸一行、郭裕豪、肖昱、蔣正之……這些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正在進行著自己的公益計劃。因為Me to We, 他們在肯尼亞相遇,于是,在不同城市讀書生活的他們成為了好朋友。他們都很自豪地告訴別人,他們是Me to We 的學生。
Me to We 將全世界優(yōu)秀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在Me to We 的世界里,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青少年做公益,不僅書越讀越好,能力也越來越強,世界也因此而更大。英國哈里王子最近在參加Me to We 在英國倫敦舉辦的活動時說:“ 我們這一代人有著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必須承擔著更多的社會責任,我和你們一樣,參與公益讓我充滿力量, 應該說, 做公益是最酷的一件事!”
說到Me to We, 不可以不談2個創(chuàng)始人, 來自加拿大的克雷格和馬克兩兄弟。
克雷格和馬克在加拿大多倫多富裕的郊區(qū)長大,父母都是教師。他們從小有個好習慣——閱讀。 1995年, 12歲的克雷格因為《多倫多星報》上的一則《12歲男孩為童工吶喊遭謀殺》的新聞,和班上11個同學成立了Free the Children 公益小組, 希望通過孩子的力量幫助貧困國家的童工,這個舉動,成為了克雷格一生事業(yè)的開端。
從1995年到2013年, 12歲的克雷格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30歲的成熟青年,F(xiàn)TC也從12個7年級的中學生組成的公益小組, 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青少年公益組織,在世界45個國家的項目幫助了上百萬的貧困家庭。創(chuàng)新的“認領村莊”項目,通過教育、水、醫(yī)療、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可持續(xù)的經(jīng)濟收入5個方面幫助貧困家庭不再需要資助。克雷格3次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他贏得了曼德拉人權獎、世界經(jīng)濟論壇青年領袖獎、諾貝爾兒童獎和加拿大勛章。
弟弟克雷格全身心投入FTC的工作中,F(xiàn)TC也成為最被尊重的慈善基金會之一,因為透明的財務和最低的運營成本——9%。
哥哥馬克走的一直是萬眾矚目的好學生路線,他哈佛畢業(yè),是本科生中最高榮譽的羅德獎學金獲得者,牛津大學法學院高材生。
“作為羅德獎的獲獎者,我很快發(fā)現(xiàn)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則:我可以獲得任何一份符合我薪水要求的工作,幾家世界著名的大公司以公開宣稱‘擁有最多羅德獎學者為傲。我快畢業(yè)時,一個極為誘惑的職位起薪16萬美元年薪,外加簽約紅利和安家費,這對一個吃了好幾年罐頭食物的學生來說,很難拒絕。”馬克說。
然而,他回到多倫多,加入了FTC,和弟弟克雷格一起,開始了與全球青少年一起工作的歷程。
“公益機構的每一分錢都來自捐款人,將捐款用于認捐的項目上是公益機構最基本的工作。如何才能讓公益機構既保持活力和效率又不動用捐款人的善款呢?”Me to We 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馬克如是說。要達到這個理想目標,企業(yè)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是方法之一。為了給FTC持續(xù)造血,Me to We 應運而生。創(chuàng)新的青少年領導力課程、獨特的志愿者旅行、有機時裝與生活產(chǎn)品、勵志書籍和教材、大型公益盛典等創(chuàng)新項目,讓發(fā)達國家的青少年對社會服務有了全新的認識,讓他們在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也不斷地進步。Me to We 50%的利潤全額捐贈給FTC,讓FTC 運營成本更低, 效率更高。
如今,Me to We成為了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青少年素質教育的領軍者。隨著Me to We 在全球的發(fā)展,青少年公益的力量和對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性也引起了人們普遍的關注和支持。從加拿大到美國,從英國到中國,美國加拿大大學委員會、中學聯(lián)盟、教育部、教育署,青少年的公益成就讓世人矚目。Me to We 公益學生的全球公益盛典 We Day,讓全球的眼光聚集世界領袖、體壇宿將、好萊塢影星、全球企業(yè)家和公益學生的熱情互動上。全球的Me to We 從多倫多到溫哥華,從西雅圖到加州灣區(qū), 從明尼蘇達到英國倫敦, 聯(lián)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美國前副總統(tǒng)戈爾、加拿大總督約翰、英國哈里王子、企業(yè)傳奇理查·布蘭森、NBA傳奇奧尼爾、神奇強森、奧斯卡得主娜塔莉, 還有克雷格、馬克真情流露的演講,超棒的音樂和全場熱烈的氣氛,20萬熱愛公益的學生與領袖和偶像近距離接觸,票不是買來的,是服務社會的獎勵。全球500萬人觀看電視和網(wǎng)絡直播。
Me to We, 少一些“我”, 多一些“我們”,隨著中國的青少年在 Me to We 旅程中的出色和優(yōu)秀,他們的綜合素質越來越令人欣喜,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們的年輕人也將因為優(yōu)秀、出色、負責任、奉獻精神更被國際尊重和認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