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閱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墩n程標準》指出:“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fā)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币虼艘獙崿F(xiàn)這一目標,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知識篩選的能力、鑒賞能力、記憶能力。
第一、要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是學生在閱讀中對語言文字符號系統(tǒng)進行正確認讀、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在學生初讀文章時要讓學生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
第二、要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就是把課文讀懂、弄明白,搞清楚課文究竟說明了什么的能力。理解能力是閱讀的核心能力。理解的實質(zhì)就是對讀物語言的理解。它通過對語言、意義、語言的思索過程,識別語言符號系統(tǒng)形成與意義的結(jié)合。理解文章首先得從理解詞語方面放手,而理解詞語又必須與具體的語境相結(jié)合。
例如在教學過程當中理解重點的詞句,不但要引導學生理解字面意義,更要引導學生理解引申意義,這就得將詞句放到具體的語境當中。
而要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首先得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閱讀理解是作者知識與學生知識交流的過程,只有學生的知識量能夠達到理解作者所表述的內(nèi)容時,才能算是讀懂了文章,因此,學生的知識儲備越多。再次要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演繹、歸納能力。因為學生感知、理解了內(nèi)容,要對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就要對整個的內(nèi)容進行綜合、分析、演繹、歸納從而形成系統(tǒng)的、完整的觀念,從而受到審美感受。在剛開始教學時,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文體,引導學生建立起相對固定的綜合、分析、演繹、歸納模式,到學生明白如何針對具體的方法后則不需要可以弱化模式,而強調(diào)學生自主的綜合、分析、演繹、歸納。
第三、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篩選的能力
閱讀從目的層面來分可以分為理解性閱讀和獲取知識性閱讀,但是無論哪種閱讀都需要對文章當中的知識點進行篩選。對知識的篩選能力也就是學生快速把握蘊含在文章中關鍵知識點的能力。
從理解性閱讀層面來說,一篇文章當中蘊含著很多的知識點,而這些知識點有些與文章的主題是緊密相連的,而有些則與主題是無關緊要的,學生如果能夠迅速準確的找準關鍵知識點,有助于學生快速、準確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
第四、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
鑒賞能力就是學生對讀物進行欣賞、評價的能力。學生在鑒賞過程中享受讀物的美好之處,得到高雅的藝術享受。鑒賞是在學生充分理解、感受作品的基礎之上對于作品進行的客觀公正的評判,是閱讀能力的最高體現(xiàn)。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首先必須得教會學生選擇優(yōu)秀的讀物。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一些課外時間對作品當中所描述的形象,發(fā)表的議論以及精妙絕倫的語言進行分析、思考、評價。閱讀結(jié)束后要對文章中的形象、語言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的評價。
第五、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
閱讀、理解、記憶、鑒賞這些能力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沒有記憶力,前讀后忘,既不能感受文章,也就不可能理解文章,更談不上對信息進行篩選、對文章進行鑒賞了,記憶是閱讀的前提,有了淺析的記憶,閱讀才能有條不紊的展開,因此記憶力的好壞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來訓練學生的記憶力呢?首先是要讓學生經(jīng)常進行背誦練習。背誦不是讓學生記憶長篇累牘,這樣會對學生產(chǎn)生壓力,相反會影響學生記憶,開始時要讓學生背誦要選擇一些內(nèi)容相對有趣味的,學生喜歡的,簡短的內(nèi)容,等學生的記憶能力有了提升時再逐漸加長。其次是要培養(yǎng)學生及時回顧的習慣。
閱讀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閱讀能力的強弱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閱讀能力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教師得是一個喜歡閱讀的人,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針對學生的實際,制定合適于本班學生情況的閱讀教學計劃長期進行,要將課堂學到的操作方法鼓勵學生在課后積極應用,教師更要做好對學生的指導工作,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不斷得到提升。
郭玉琴,教師,現(xiàn)居甘肅張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