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唯物史觀的誕生歷程微探
——基于馬克思文本的一種解讀

2014-04-10 21:21劉文藝
關鍵詞:異化本質馬克思

劉文藝

(暨南大學社科部,廣州510632)

唯物史觀,馬克思稱之為“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經得到就用于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1]32。關于這一“結果”,馬克思知道,它將遭受反對勢力的仇視和詆毀,不過,他更知道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任何的“猶豫”和“怯懦”都無濟于事。正是基于對這一“總的結果”——唯物史觀——的執(zhí)著,馬克思找到了通往未來理想社會的“科學入口”。不過,唯物史觀的發(fā)現(xiàn)并非像雅典娜從宙斯沉思的頭腦中蹦出來那樣輕而易舉,它是馬克思走近歷史、揭秘歷史、重釋歷史的歷程的結晶。從文本出發(fā)來呈現(xiàn)這一歷程,對于我們更切近地理解馬克思的唯物史觀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一、遭遇物質利益的難事——走近歷史

現(xiàn)實總是向人們提出各種各樣的難題,而對難題解決途徑的尋求,又會把人們導向新的領域?!度R茵報》時期,青年馬克思遇到了“物質利益的難事”,對“難事”的思考,讓馬克思獲得“走近歷史”的契機?!蛾P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簡稱《辯論》)是馬克思首次公開為經濟上窘迫、政治以及社會上備受壓迫的貧窮群眾進行辯護的一篇文章。與純粹的哲學思辨不同,這篇文章“演的是現(xiàn)實生活的戲”[2]135,是基于“理性的法”與“私人利益”的緊張對立,來披露下層貧困群眾生存狀況和生存權利的“戲”。

從《辯論》全文看,貫穿其中的原則是“理性的法”。馬克思認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法律應“是事物的法的本質的普遍和真正的表達者。因此,事物的法的本質不應該去遷就法律,恰恰相反,法律倒應該去適應事物的法的本質”[2]139。如此一來,具有立法權的省議會唯有按照“法的本質”制定法律,才能保證法律的合理與合法。事實上如何呢?省議會不惜“把某種物質對象和屈從于它的某種意識加以不道德、不合理和冷酷無情地抽象”[2]180,根本無視“法的本質”。馬克思為此深感困惑。

經過對《辯論》中的事實的分析,馬克思很快發(fā)現(xiàn)了在“法的背后大?;ㄕ小保?]163的幽靈——物質利益,并揭示了這個“幽靈”的“特征”:它最講究實際,“它所念念不忘的只是一件東西,即它最關心的東西——自己”[2]163,把自己看作世界的最終目的;它最為狡詐,知道如何去污蔑法,說“如果法不實現(xiàn)這個最終目的,那末它就是和目的相矛盾的法,對私人利益有害的法,因而也就是具有有害后果的法”[2]165,從而,把法的注意力引向外在的物質領域;它最為卑鄙,緊緊抓住具有狹隘且易于被利益驅使的“立法者”的自私心理,誘使他們撇開法的本質,為私利服務。面對物質利益所具有的強力及其僭越法的本質的現(xiàn)實,馬克思有點不知所措?;谖镔|利益對理性的“褻瀆”,馬克思只好憤恨地稱之為“下流的唯物主義”[2]180、“違反人民和人類神圣精神的罪惡”[2]180。

在為“摩塞爾記者的辯護”中,馬克思再次遇到這個讓它“頭痛”的難事。本應該和倡導理性自由的新聞界一起去尋找摩塞爾地區(qū)農民貧困根源的政府,卻反過來斥責如實報道農民貧困狀況的新聞記者;本應該對農民悲慘生活的事實負責任的政府,卻不采取任何措施而任由他們陷入破產和貧困。面對這些,馬克思在為備受委屈的新聞記者申辯的同時,也認識到“不能想象摩塞爾河沿岸地區(qū)的貧困狀況和政府無關,正如不能認為摩塞爾河沿岸地區(qū)位于國境之外一樣”[2]217。

可政府為什么對摩塞爾河沿岸地區(qū)的人民貧困狀況如此冷漠呢?在理性的法與物質利益的對峙中,馬克思痛苦地發(fā)現(xiàn),其實客觀的物質關系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并發(fā)現(xiàn)“在研究國家生活現(xiàn)象時,很容易走入歧途,即忽視各種關系的客觀本性,而用當事人的意志來解釋一切。但是存在著這樣一些關系,這些關系決定私人和個別政權代表者的行動,而且就像呼吸一樣地不以他們?yōu)檗D移”[2]216。顯然,這里的“關系”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無疑,這個發(fā)現(xiàn)對馬克思的理性立場以極大沖擊,為馬克思動搖進而與之決裂埋下了伏筆,如格姆科夫所言,正是“為人民群眾利益進行辯護的活動使他逐步打破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思想的束縛”[3]。

事實上,之后不久,馬克思就開始撰寫《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簡稱《批判》)一文了,這標志著他與把一般國家或法絕對化并視為理性有機體觀點的決裂。

在寫《批判》之前,馬克思在克羅茨納赫閱讀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如路德維希的《近五十年史》、瓦克斯姆特的《革命時代的法國史》、蘭克的《德國史》、哈密爾頓的《北美洲》、馬基雅維利的《論國家》、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孟德斯鳩的《論法的精神》等[4],形成《克羅茨納赫筆記》。這為他集中批判黑格爾的唯心史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材料。

依據對歷史文獻的研究,馬克思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以來堅信不疑的在任何地方都把理念當作主體,而把真正的現(xiàn)實的主體當作謂語,斷言國家和法決定市民社會的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竟然是個偽命題。因為實際的情況是,“家庭和市民社會本身把自己變成國家,它們才是原動力”[2]251,“政治國家沒有家庭的天然基礎和市民社會的人為基礎就不可能存在”[2]252,政治國家“是私有財產已經得到實現(xiàn)的本質”[2]369。質言之,物質性的市民社會才是國家的基礎和隱秘發(fā)源地。

這個發(fā)現(xiàn)極為重要,它為馬克思親近歷史進而揭秘歷史奠定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步。對此,恩格斯后來這樣回憶:“馬克思從黑格爾的法哲學出發(fā),得出這樣一種見解:要獲得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鑰匙,不應當?shù)奖缓诟駹柮枋龀伞髲B之頂’的國家中去尋找,而應到被黑格爾蔑視的‘市民社會’中去尋找?!保?]如何尋找呢?除了解剖市民社會,別無它途。于是,馬克思進一步認識到,“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1]32

二、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揭秘歷史

以往的歷史學家都希望在紛亂的“歷史事實”或“事實群”中去歸納歷史演變的抽象軌跡,馬克思則是通過對斯密、薩伊、斯卡爾培克、色諾芬、李嘉圖、穆勒、舒爾茨、李斯特等人的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批判性研究,來深入歷史之幽,進而揭示“歷史之謎”的。

馬克思走向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機緣是多重的。首先,使馬克思深深陷入苦惱的“物質利益的難事”是馬克思走向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深層動因。其次,對黑格爾《法哲學原理》的批判是馬克思走向此路的間接機緣?!斗ㄕ軐W原理》被人譽為斯密《國富論》的哲學式表達,馬克思對斯密等古典經濟學家的重視,應該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過程中受到某種間接的驅動。最后,恩格斯對英國狀況的卓越描述及其赫斯、蒲魯東的政治經濟學著述,直接為馬克思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開辟了道路??傊?,1844年,住在巴黎近郊的馬克思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書籍的海洋”,廢寢忘食地專研政治經濟學著作,并寫下若干冊手稿,因這些手稿寫于“巴黎時期”,被后人統(tǒng)稱為《巴黎手稿》。通過對《巴黎手稿》的重要組成部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簡稱《手稿》)和《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簡稱《穆勒評注》)的考察可發(fā)現(xiàn),此時期的馬克思已由之前所堅持但有所保留的理性立場,轉向解剖政治經濟學的人本學異化史觀,并利用后者歷史性地闡釋了私有財產的起源、私有財產的非人關系以及私有財產的揚棄路徑。《手稿》和《穆勒評注》也理所當然地成為馬克思“揭秘歷史”的關鍵性文獻。

在論述馬克思如何“揭秘歷史”之前,我們不得不先交代一下他用以“揭秘歷史”的利器——人本學異化史觀。人本學異化觀并非馬克思首創(chuàng),嚴格地說,是馬克思對費爾巴哈關于人的類本質異化和復歸的批判邏輯的繼承。馬克思在《手稿》中明確指出:“對國民經濟學的批判,以及整個實證的批判,全靠費爾巴哈的發(fā)現(xiàn)給它打下真實的基礎。從費爾巴哈起才開始了實證的人道主義的和自然主義的批判。”[6]4不過,馬克思絕不是非批判地接受費氏這一理論的,他一改“異化”的抽象邏輯結構,把其置放到經濟現(xiàn)實的場景即勞動與交往之中,并賦予其“生產性否定”和“交往性否定”的嶄新內涵。馬克思就是利用這種被他鍛造過的人本學異化史觀,去祛蔽資產階級國民經濟的。

馬克思認為,要想揭露國民經濟學暗藏的漠視下層無產者的階級局限性,就得澄明被國民經濟學家當作必然前提的私有財產的“出身”。這如同阿爾都塞所言:“當他(馬克思,筆者注)認識這一事實時,他表示這一事實毫無根據,至少在他所談論的經濟學家中,這一事實是沒有根據和缺少其自己的原則的。”[7]所以,馬克思在《手稿》中強調:“國民經濟學從私有財產的事實出發(fā)。它沒有給我們說明這個事實。它把私有財產在現(xiàn)實中所經歷的物質過程,放進一般的、抽象的公式,然后把這些公式當作規(guī)律。……就是說,它把應當加以闡明的東西當作前提?!保?]50實際上這個被國民經濟學家當作不言而喻前提的“私有財產是外化勞動即工人對自然界和對自身的外在關系的產物、結果和必然后果”[6]61。就是說,從根本的意義上,私有財產是人的外化勞動即異化勞動的必然后果。當然,這個結論是以馬克思對工人異化勞動的三重解析為依據的。

既然勞動產品、勞動本身、“類”作為異己的統(tǒng)治力量與勞動者相對立,那么,它們必然“屬于另一個有別于我的存在物”[6]59,這個存在物是誰呢?馬克思說,他“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有人自身才能成為統(tǒng)治人的異己力量”[6]60。眾所周知,在馬克思的視域中,這個“統(tǒng)治人的異己力量”的化身即為資產階級。所以,馬克思關于異化勞動的分析,有力地揭示了為資產者所占有,并認為是理所當然占有的私有財產的隱秘“出生地”。

澄清私有財產的起源之后,馬克思解剖市民社會的視界開始由主體性的“勞動異化”轉向主體間性的“交往異化”,以進一步探視私有財產的本質。

關于“交往異化”,馬克思在《手稿》中說:“工人生產資本,資本生產工人,因而工人生產自身,而且人作為工人、作為商品就是這整個運動的產物。人只不過是工人,對作為工人的人,他的人的特征只有在這些特性對異己的資本來說是存在的時候才存在?!保?]65通過這個概述可以發(fā)現(xiàn),與經濟學家只是從商品交換的經濟學視角,把勞動與資本之間的關系單純看作一個冰冷的經濟事實不同,馬克思不僅看到了作為經濟學事實的資本與勞動,而且發(fā)現(xiàn)了兩者之間所固有的對抗——強制與被強制、奴役與被奴役的關系。馬克思非??粗剡@個對立,說“無產與有產的對立,只要還沒有把它理解為勞動和資本的對立,它還是一種無關緊要的對立,一種沒有從它的能動關系上、它的內在關系上來理解的對立,還沒有作為矛盾來理解的對立?!保?]78

毋庸諱言,《手稿》所揭示的“交往異化”主要局限于工人與資本家之間,還沒有深入到市民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異化。當然,馬克思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隨后所寫的《穆勒評注》無疑是對這一缺憾的彌補。在這里,他深刻而詳細地論述了本來意義上的交往、交往異化及其交往異化的實質等問題。他說:“不論是生產本身中人的活動的交換,還是人的產品的交換,其意義都相當于類活動和類精神——它們的現(xiàn)實的、有意識的、真正的存在是社會的活動和社會的享受。因為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lián)系,所以人在積極實現(xiàn)自己本質的過程中創(chuàng)造、生產人的社會聯(lián)系、社會本質?!保?]170自不待言,“類活動”、“類精神”、“社會的活動”、“社會的享受”等,本來該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lián)系”及其這種聯(lián)系下人與人之間的雙向肯定和承認。可在現(xiàn)代私有制社會,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聯(lián)系即交往卻以普遍異化的形式出現(xiàn),“他同別人結合起來的本質聯(lián)系表現(xiàn)為非本質的聯(lián)系,相反,他同別人的分離表現(xiàn)為他的真正的存在”[6]171。那么,這種與“人”的關系相異化的關系是什么樣的關系呢?為了說明這一點,馬克思具體考察了私有財產的幾個重要的外化存在形式,諸如貨幣、銀行、信貸、交換、分工等。結果發(fā)現(xiàn),以私有財產的外化形式為中介活動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是社會的、人的運動,不是人的關系,它是私有財產對私有財產的抽象關系”[6]166,即物與物之間的關系。

但馬克思并沒有停留于此,進而依據人與人之間的異化關系透露出交往異化的實質——人與人之間基于物的對抗關系。馬克思認為,我占有了“物”或“私有財產”,我就獲得一種對他人而言的社會權力即支配權力,相反亦是如此。因而,“在私有權關系的范圍內,社會的權力越大,越多樣化,人就變得越利己,越沒有社會性,越同自己固有的本質相異化”[6]175。所以,就《手稿》只從私有財產中的勞資對抗來考察工人與資本家之間的交往異化而言,《穆勒評注》則深入地探討了市民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全面的交往異化。這些與異化勞動一起構成馬克思異化理論的整體。

遺憾的是,此時期的馬克思沒有去深入挖掘“異化勞動”和“異化交往”之間的矛盾關系,當然也不可能做到對市民社會內在歷史驅動力的本真揭示。而是按照人本學歷史觀的批判邏輯祛魅異化,尋求本真人性的復歸。大體上說,馬克思從異化的“否定辯證法”中得出解放人的“歷史”路徑。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馬克思對異化勞動和異化交往之間的關系沒有任何的覺悟,馬克思曾在《手稿》中有這樣的表達:“通過異化勞動,人不僅生產出他對作為異己的、敵對的力量的生產對象和生產行為的關系,而且還生產出他人對他的生產和他的產品的關系,以及他對這些他人的關系?!保?]60—61這種表述雖離唯物史觀的原理式表達還有一定的距離,但為馬克思打破正在主導其頭腦的人本學異化史觀的邏輯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馬克思洞開了走向成熟的入口。

三、社會現(xiàn)實基底的徹底綻開——重釋歷史

伽達默爾曾說:“黑格爾哲學通過對主觀意識觀點進行清晰地批判,開辟了一條理解人類社會現(xiàn)實的道路,而我們今天仍然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現(xiàn)實中。”[8]伽達默爾的用詞可謂嚴謹之至,在點出黑格爾的功績——開辟了“理解”人類社會現(xiàn)實的道路——的同時,也暗示了他的不足——沒有真正的“走向”社會現(xiàn)實,更不用說使社會現(xiàn)實從本質上向人們敞開了。不過,被黑格爾所無視的恰恰是馬克思所重視的。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經歷及其深化,讓馬克思徹底擺脫了抽象的辯證邏輯——人本學異化邏輯——的羈絆,并在此基礎上堅定地走進社會現(xiàn)實“本質性的一度”——物質生產的方式及其辯證運動,使之獲得徹底地綻開。毋容置疑,《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簡稱《形態(tài)》)是唯物史觀的真正誕生地。當然,社會現(xiàn)實不會自動向馬克思開啟。從寫于《形態(tài)》之前的《關于費爾巴哈的十一條提綱》可以看出,馬克思是在徹底清算費爾巴哈人的本質觀中的抽象的、寂靜無聲的“類人”的過程中,實現(xiàn)由人本學異化觀向社會現(xiàn)實轉變的。

費爾巴哈的人本學是以其純自然主義的唯物主義為基礎的,如此一來,費氏只能把人理解為自然意義上的人,“只能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純粹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的普遍性”[9]60。馬克思從人的本質能動的實現(xiàn)機制出發(fā),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9]60。很明顯,把與純粹自然聯(lián)系起來的普遍性即“類”作為人的本質的費爾巴哈,只能看到寧靜無聲的“自然現(xiàn)實”;而馬克思卻從“真正的人的交往”即社會性中,看到了復雜而充滿活力的社會現(xiàn)實。依據馬克思在《形態(tài)》中的論述,社會現(xiàn)實不再是與世俗生活相分離的抽象存在,它有著豐富的現(xiàn)實內容:現(xiàn)實的個人、生產的自然必然性以及物質的生產關系。現(xiàn)實的個人是馬克思考察社會現(xiàn)實的出發(fā)點。按照馬克思的理解,現(xiàn)實的個人是人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的有機統(tǒng)一。

生產的自然必然性是社會現(xiàn)實的基礎性載體。馬克思指出:“勞動作為使用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作為有用勞動,是不以一切社會形式為轉移的人類生存條件,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即人類生活得以實現(xiàn)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保?0]56很明顯,這里的“自然必然性”,不是亙古不變的動物式的自然生存法則,而是“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即按主體的尺度使自然物合乎主體需要的過程。基于此,馬克思把現(xiàn)實的生產勞動理解為“整個現(xiàn)實歷史的基礎”[10]204注(5a)。物質的生產關系是社會現(xiàn)實的本質性確認。用馬克思的話說,“人們之所以有歷史,是因為他們必須生產自己的生活,而且必須用一定的方式進行”[9]81注1。無疑,“一定的方式”也就是物質生產過程中特定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即物質性的社會生產關系。之所以說這種方式是“必須”的,是因為“只有在這些社會聯(lián)系和社會關系的范圍內,才會有他們對自然界的影響,才會有生產”[9]344。并且,“隨著新生產力的獲得,……人們也就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9]142。

可見,以人、生產的自然必然性和物質的社會關系為三重內蘊的社會現(xiàn)實的透露,不僅讓歷史唯心主義喪失了庇護的依據,而且洞開了科學表述歷史本質的可能性。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科爾紐說馬克思“用人與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這個唯物主義觀點,代替了黑格爾的主體與客體在理念中的統(tǒng)一這個唯心主義觀點”[11]。隨著馬克思對社會現(xiàn)實的進一步切入,其“本質性的一度”——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終被發(fā)現(xiàn)。

如果社會現(xiàn)實是唯物史觀發(fā)生的地平的話,那么,生產方式是這個地平持存、穩(wěn)固和延伸的源泉。因為生產方式不僅是人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根源,也是生產的自然必然性深入到什么程度和物質的社會關系體現(xiàn)什么樣態(tài)的根源。按照馬克思的理解,生產無論以什么樣的方式展開,它“立即表現(xiàn)為雙重關系:一方面是自然關系,另一方面是社會關系”[9]80。也就是說,作為人們生活或生命的生產一開始就體現(xiàn)為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過程,這種過程又必然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社會聯(lián)系為條件,概言之,生產方式總是生產力與交往形式的統(tǒng)一體。

關于生產力與交往形式之間的關系,馬克思在《形態(tài)》中這樣講道:“已成為桎梏的舊交往形式被適應于比較發(fā)達的生產力,因而也適應于進步的個人自主活動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會成為桎梏,然后又為別的交往形式所代替?!保?]124生產力與交往形式二者之間產生的這個矛盾即為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用馬克思的話說:“一切歷史沖突都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保?]115毋庸置疑,這些表述標志著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制定工作的基本完成。這種歷史觀的深刻之處在于,它從物質生產中的基本矛盾出發(fā)來解釋社會現(xiàn)實。從此以后,“唯心主義從它的最后的避難所即歷史觀中被驅逐出去了,一種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被提出來了,用人們的存在說明他們的意識,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用人們的意識說明他們的存在這樣一條道路已經找到了”[12]。

唯物史觀自從它誕生那一刻起,就受到馬克思的特別珍視,并在他隨后的思想建制中獲得精煉的表述,如馬克思在后來所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說:“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fā)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fā)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鐣奈镔|生產力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xiàn)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fā)生矛盾。于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fā)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保?]32—33與《形態(tài)》中的表述方式相比,這次的表達已比較“成熟”,生產關系的概念從交往、交往關系、交往形式、交往方式、社會關系等概念中完全“脫胎”出來,與生產力概念一起獲得穩(wěn)固而確定的使用。這構成馬克思對唯物史觀的最完整、準確的表述。

科學的唯物史觀的發(fā)現(xiàn),對于馬克思之后思想建制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說,他成熟時期的作品都是以此為依據,并奠定在這個基礎實實在在之上的。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德)海因里?!じ衲房品?馬克思傳[M].易廷鎮(zhèn),侯煥良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78.

[4](法)奧古斯特·科爾紐.馬克思恩格斯傳:第1卷[M].劉磊,王比鑄,楊靜遠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63.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6]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7]復旦大學哲學系編譯.西方學者論《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

[8](德)伽達默爾.哲學解釋學[M].夏鎮(zhèn)平,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法)奧古斯特·科爾紐.馬克思恩格斯傳:第3卷[M].劉磊,王比鑄,楊靜遠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63.

[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異化本質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回歸本質
異化圖像的人文回歸
童年的本質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對求極限本質的探討
罗平县| 金门县| 尉氏县| 常州市| 岗巴县| 呼和浩特市| 军事| 德化县| 新邵县| 水城县| 荃湾区| 海城市| 富裕县| 沁水县| 磐石市| 搜索| 康定县| 日照市| 伊金霍洛旗| 佛教| 无锡市| 墨竹工卡县| 壶关县| 恩施市| 泰宁县| 康马县| 永康市| 岑巩县| 虎林市| 乐业县| 平谷区| 奉化市| 宣威市| 武安市| 进贤县| 天峻县| 阿拉善左旗| 黄石市| 黑龙江省| 嵊泗县|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