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言
2013年歲末,夏志清因心臟問題離世于紐約的療養(yǎng)院,享年92歲。12月29日下午3時,夫人王洞給他喂了點吃的,夏志清疲弱地對她說:“我很累,我要走了?!睕]想到這是他臨終前最后一句話。在睡夢中他安靜告別。
夏志清的頭銜是“文學評論家”,聽上去小眾,但他的名字上了次日的微博熱搜詞。
假如不是他,今天中國大陸的讀者可能仍不知道張愛玲,錢鍾書的《圍城》不會家喻戶曉,沈從文的名字也埋在故紙堆里。他使這些作家重見天光,他們也反過來成就了他的聲名。
夏志清最著名的代表作《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1961年出版于美國,里面關于張愛玲的篇幅是魯迅的兩倍,《金鎖記》被推為“中國從古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與之對應的是,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中國大陸的所有文學史書、文學評論中,魯迅是神,張愛玲的名字從未出現(xiàn)——她完全被歷史活埋了。當時被歷史活埋的作家還有:周作人、沈從文、錢鍾書……因為夏志清的推崇,后來的大陸學者才開始重新審視意識形態(tài)重壓下的文學史。
他也更改了人們對文學史枯燥刻板的印象,審美趣味鮮明,結論大膽、極致。他說《圍城》“比任何中國古典諷刺小說優(yōu)秀”;沈從文的《靜》極好,“30年代的中國作家,再沒有別人能在相同的篇幅內(nèi),寫出一篇如此有象征意味如此感情豐富的小說來”;而魯迅在他眼里則是忙于“扮演不少角色”以“彌補他因創(chuàng)作力枯竭而感到的良心上的不安”。
有評論稱,《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的能量,不亞于一次文學革命。也是從這本書以后,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才進入西方高等院校。
1951年,耶魯大學英文系優(yōu)等生夏志清找到一份工作,解決了博士畢業(yè)后的生計問題。他加入《中國:地區(qū)導覽》的編寫團隊,供朝鮮戰(zhàn)場上的美國軍官做參考之用。夏志清熟悉中國又精通多國語言,是主力作者。他負責的一個章節(jié)是《文學》,研讀英美文學的他卻在查找史料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竟沒有一部像樣的書”,“我當時覺得非常詫異”。第二年,夏志清有了新的研究計劃,要撰寫一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這個計劃獲得了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供的兩年研究補助金。
夏志清出生在上海浦東,在他少年時那里還是鄉(xiāng)下地方,家境并不好。夏志清努力讀書,尤其對英文用功。在大學時,他集中精力讀的是莎士比亞等英文大家全集,“把伊麗莎白時代諸大家一網(wǎng)打盡”(宋淇語)。留美之后主攻的還是英美文學,他考取的耶魯英文系博士是全美國要求最嚴的英文博士學位,至少需要通過法、德、拉丁3門語言的考試。夏志清之前,只有兩位華人拿到過這個學位。
1952年上半年,夏志清把精力全部放在讀書和資料檢索上。4月時,耶魯圖書館收藏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已經(jīng)全部讀完,遠在香港的好友宋淇和程靖宇不斷給他郵寄港版盜印書刊,張愛玲的《傳奇》、《流言》,善秉仁的《一千五百種中國現(xiàn)代小說和戲劇》等都來自大洋彼岸的香港。他逐頁通讀1949年之前的《小說月報》和《文季月刊》。年少時夏志清在上海對國內(nèi)新作家完全沒有興趣,20年后卻和他們在故紙堆里隔山隔水地重逢。
大膽的結論來自英美文學研究中訓練出的批評方法和極其細致的閱讀。知名漢學家柳存仁曾對宋淇說:“志清的文章流利通暢,主要是他把書讀通了,所以理路清楚。那年我去哥大訪問,有時在他辦公室里翻看書架上的書籍,見到差不多每本都密密麻麻寫滿了批注,可知他讀書多么用功和細心!”宋淇在《雞窗集》的序中則評價:“他長期沉浸于偉大的經(jīng)典之中,自己的趣味怎么會不潛移默化而高尚起來?”
1961年3月,《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出版。芝加哥大學中國文學教授David Roy認為此書是專論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第一本嚴肅英文著述,“更令人稀罕的是,現(xiàn)有各國文字書寫的此類研究中,也推此書為最佳”。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教授王際真則贊揚40歲的夏志清英文造詣高過了所有留美的華籍教授,“簡直可同羅素、狄金森兩位大師媲美”。一書功成,夏志清已被推到大師位置。
夏志清否定大陸以意識形態(tài)斷文章高下的文學史,卻也不因此有意貶低左翼作家:“我不是恨左派,東西的好壞也不是用左派或右派來判斷,你是個高級的人我就佩服嘛。中國的作家中好的我就喜歡,我推崇張?zhí)煲?,他就是左派嘛。”在他書里,張?zhí)煲砼c錢鍾書、沈從文、張愛玲比肩。
眾所周知的是夏志清不喜歡魯迅。但在這個問題上他也坦然修正過:“我對《狂人日記》確實評價過低,《狂人日記》是魯迅最成功的作品之一。”晚年他還是惋惜大家不重視張?zhí)煲恚骸斑@是大家的損失啊,怎么能不關注呢?魯迅妒忌張?zhí)煲?,因為張?zhí)煲淼闹S刺能力比魯迅還厲害?!?/p>
對于夏志清偏好明顯的“個人觀點”,爭議聲一直存在。左翼文學史觀自然不贊成他,但看到他說出蕭紅、張?zhí)煲淼茸笠碜骷业暮锰帲陌付鸬娜艘膊辉谏贁?shù),他85歲高齡才當選臺灣中研院院士,有人議論和他立場獨立有關。夏志清堅持自己判斷,和朋友意見相左也不含糊。1986年,他和唐德剛觀點不同,筆戰(zhàn)半年,唐德剛抨擊夏志清“崇洋”、“極右”,而夏志清則還擊唐德剛“膽大心粗”、“自不量力”,看官們心驚肉跳。好在縱然辯不出高下,老朋友還是和好了。
身負盛名,但夏志清不是板著臉孔、言辭嚴謹?shù)膶W究。他語速飛快,情緒表達極端,一張嘴就是愛憎分明。
他說魯迅“有一點最不好,不喜歡自己的原配,但又不讓她離開,又不跟她生孩子,這對女性很殘忍”。而他自己是老才子做派,憐香惜玉,戀愛也談得浪漫。在他和張愛玲的通信中,關于自己的情史有坦白記載:年輕時追求過兩位小姐未果,第一段婚姻里跟陳若曦、於梨華都有婚外戀,最終和外國妻子離婚,和王洞結婚后還和陳若曦再墜愛河。這樣還不算,為聲明陳若曦《七十自述》中若干敘述造謠,夏志清一一清點當年,讀者目瞪口呆。夏夫人王洞倒為丈夫鳴不平:“他覺得和這些女作家談戀愛,是一件美麗的事情,這些個女作家覺得他很有用,不肯放棄他,一定要和他做朋友。但我真的沒有想到,等到夏先生老了,她們來欺負夏先生?!?/p>
除了學問和重要事實,夏志清玩笑開得百無禁忌,是紐約學者圈里的老頑童。最著名的玩笑話是在跟王洞婚禮上,他對舉辦婚禮的酒店贊不絕口,興奮之余,轉(zhuǎn)過身來對唐德剛說:“下次結婚再到此地來?!崩畎才摹渡そ洹罚醯峦扑]夏志清做顧問,看片時夏志清會在不可怕的地方“哎呀”一聲,把全場的氣氛都搞亂;在最露骨的性描寫部分,他突然跑去跟夫人說:“這個好像是真的!”
但鮮為人知的是,這樣驕傲、浪漫、頑皮的夏志清,有一個自閉癥女兒。在夏志清給張愛玲的信里,提到女兒自珍總是說,“智慧未開”,張愛玲則說“自珍將來極有可能是幸福的”。編號為H17的夏志清信件按語里說到,女兒成年,和四個女孩住,由安德生自閉癥中心管理?!八豢弦娙?,也不許我們有訪客,甚至不許接電話,像愛玲一樣,把自己封閉起 來?!?/p>
宋淇撰文回憶過詳細情況:“自珍自幼身體不夠健全,到了晚上,腦波活動比白天活躍,非要父母輪流陪伴不可,志清在學校忙了一天之后,回家還要扮馬馱她以逗她開心。等她安睡后,才定下心來做學問。”美籍華人周勵寫有一篇《紐約: 飄逝的最后爐香——與夏志清談張愛玲》,記錄夏志清告訴過自己的往事:“有一晚5歲的女兒要父親背她到樓下大門口去玩,那天正是圣誕夜,有人醉酒吐了一地,夏志清背著女兒不慎滑倒,他一手撐地另一手緊緊保護背上的女兒,回來后胳膊腫疼了好幾天,‘幸虧骨頭沒摔斷。夏公講自己是被命運安排當了‘二十四孝父, 卻生不出一個‘二十四孝子?!?/p>
女兒降生恰逢《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的研究正在進展中。就是在照顧女兒的重任下,夏志清寫完了有關錢鍾書、張愛玲的重要章節(jié)。但在書信和友人的回憶文字中,從未見夏志清抱怨訴苦、流露一點點負面情緒。他從來慈眉善目地交朋友做學問,講著開心的玩笑話。
對自己的成就,夏志清充分自知。就在一個月前,晚輩去拜訪他,見到他問醫(yī)生:“我到底怎么樣?”醫(yī)生答很好。他說:“你別講假話了,我們都是現(xiàn)代人,我不相信這套的。我已經(jīng)永垂不朽了,因為我寫了《中國現(xiàn)代小說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