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音,袁 青,徐杏娟,畢研霞,賈紅戰(zhàn)
(1.中國石油集團渤海鉆探工程技術研究院油田化學研究所,天津 300457;2.中國石油集團渤海鉆探工程技術研究院酸化技術中心,天津 300280)
酸化作業(yè)不僅可以降低近井地帶的地層傷害,還可降低表皮效應,提高地層滲透率。在酸化施工中,乏酸返排量的多少是影響施工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地層能量較低、滲透性較差的情況下處理就更加困難。為提高殘酸的返排效率,最有效的方法是向體系中添加助排劑,它能產(chǎn)生很低的表面張力,增大接觸角,并清除地層傷害[1]。
針對目前油藏地質條件日益復雜、油層埋藏深度不斷增加、地層溫度越來越高、高溫高鹽地層越來越多等問題,對助排劑性能要求也有所提高。常用氟碳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且表面活性高、耐酸性強,但價格昂貴[2];含非離子和陰離子的兩性表面活性劑具有良好的抗鹽和耐溫能力;而有機硅作為助排劑可與砂巖表面形成一層吸附膜,不但抗溫、抗鹽效果良好,還有優(yōu)異的表面活性。將它們用作助排劑可以降低油水界面張力,增大相對巖石表面的潤濕角,使毛細管壓力減小。本文綜述了幾種主要酸化液助排劑的基本組成和性能,討論了酸化液助排劑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目前,針對國內外在進行酸化施工時所添加的助排劑產(chǎn)品,有研究用氟碳表面活性劑、氟碳表面活性劑與烴類表面活性劑復配、氟碳表面活性劑與陰離子、非離子兩性表面活性劑復配、復合離子單體與鹽類的助排劑、有機硅助排劑等產(chǎn)品解決乏酸反排問題,不但能有效降低界面張力,減小Jamin 效應,還能有效改善地層滲透率。
早在20 世紀70 年代,由于氟碳表面活性劑能降低表面張力,因此將其作為助排劑應用在酸化處理液中[3]。Clark 等[4]研究了水溶性陽離子、陰離子、非離子和含氟碳表面活性劑的熱穩(wěn)定性、表面張力、酸化液返排性、對地層中的吸附性等,得出氟碳表面活性劑的熱穩(wěn)定性最高,酸化液的排出量最多,且降低水和鹽酸表面張力的能力遠大于常用的烴類表面活性劑。楊江朝等[5]比較不同助排劑加入酸液中的表面張力變化,篩選出氟碳表面活性劑SH-1,它能明顯降低油、酸液的表面張力,最大降低率達82 %,且能使酸化液返排徹底,顯著提高酸化效果。
陳蘭等[6]針對塔河油田油藏埋藏深、厚度大、地溫高、低滲透等特征,通過對助排劑的篩選,確定氟碳表面活性劑CF25B 作為復配體系中的助排劑,它具有耐高溫的特性,在塔河油田酸化工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李鵬等[7]向NWS-Ⅰ型黏穩(wěn)酸體系中加入含氟碳表面活性劑CF-5B,有效提高了酸化液返排到地面的效率,將其用于現(xiàn)場5 口井施工后,產(chǎn)能提高了1.54 倍,施工成功率100 %,有效解決了高泥質油藏開采中存在的堵塞問題。
宋長生等[8]針對酸化液不能迅速返排至地面而造成的堵塞問題,利用氟碳表面活性劑與烴類表面活性劑在溶劑中混合,得到CT5-4 助排劑,它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將其用在壓裂酸化液中,工作液返排率均在95 %以上,返排量增長64.8 %,提高了助排效果;另外,該助排劑與植物膠、鹽酸等配伍性良好、巖芯傷害小,且貯存有效期長,適用于低滲透油氣井酸化施工作業(yè)中。劉同斌等[9]用氟碳表面活性劑與烴類表面活性劑復配,0.3 %的使用濃度作為助排劑應用于壓裂酸化體系中,表面張力小于29 mN/m,接觸角大于45 度。向斌等[10]在酸化液中加入CT5-4 助排劑,它能產(chǎn)生極低的表面張力和增大接觸角,從而降低了毛細管阻力,促使殘液徹底返排,將其應用于現(xiàn)場17 井次,酸液返排率達100 %,且增產(chǎn)天然氣的產(chǎn)量490 000 m3/d。由此可見,氟碳表面活性劑與烴類表面活性劑復配使用,顯著提高了酸化增產(chǎn)效果。
20 世紀80 年代,Philips 等[11]人通過巖芯實驗,發(fā)現(xiàn)了一種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它能有效提高親水地層的處理液流量,與氟碳表面活性劑復配可降低表面張力,在現(xiàn)場施工中,油井產(chǎn)量比以往高出2~3 倍。孫銘勤等[12]通過對表面活性劑的篩選,最后選定氟碳表面活性劑和兼具陰離子、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將二者復配研制出高溫助排劑HC2-1,不僅能減弱地層的親水性,且具有高表面活性,使殘酸的返排率顯著提高;另外,HC2-1 具有良好的抗溫性能,適用于180 ℃以下高溫地層酸化作業(yè)殘酸返排,使返排率由46 %提高到97 %,而在促進酸液返排的同時與原油不發(fā)生乳化反應。美國Dowell 公司學者用氟碳表面活性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有機溶劑復配,得到的助排劑F75N 表面張力不大于30 mN/m,酸液返排率超過80 %[13]。
針對低壓、低滲透層油氣井,梁利平等[14]用陰離子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可以使處理液的表面張力降到23 mN/m 以下,且潤濕性好、助排能力強、用量少。盧擁軍等[15]制備破乳助排劑DL-6,它是由陰離子表面活性劑、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低分子助劑等組成,該助排劑有助排、破乳、洗油等多種功能,應用于勝利、吐哈、遼河、吉林等油層深度1 800~5 910 m,油層溫度75~153 ℃的28 口井的酸化壓裂施工中,成功率100 %,增產(chǎn)效果良好。
張璐等[16]用陽離子單體、相對分子質量150 萬的高分子化合物、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得到JZ-4 型助排劑,它具有良好的降低表面張力和界面張力的特性,當使用濃度0.5 %時,助排效果良好。Grubb 等[17]提出了使用復合離子表面活性劑會降低酸液表面張力,且可以提高酸液的返排效果。于廣紅等[18]針對薩爾圖區(qū)南部油田地層壓力低、原油含蠟量高等特點,研制出高效發(fā)泡助排劑JX-YL,它由表面活性劑、發(fā)泡劑、無機鹽、清防蠟劑等成分組成,在薩爾圖區(qū)南部油田16 口井的應用中,返排率提高25 %左右,平均單井增油19.9 t,有效減小了壓裂液對地層的傷害。
Coulter 等[19]指出在低滲透的泥質儲層酸化中,加入醇類溶劑可以降低酸與地層液間的界面張力,并增加酸液的閃蒸壓力,從而促進酸液的返排。李克華等[20]以表面活性劑OBP-15、破乳劑PR-1、PR-2 為主原料,加入異丙醇溶劑,研制出一種新型助排劑NC-1,通過正交實驗篩選出表面活性劑的最佳配比,并指出最佳配方時助排劑NC-1 具有最高的界面活性,使用濃度0.5 %助排劑溶液的界面張力為1.2 mN/m,顯著降低了工作液界面張力,助排效果良好。美國哈里伯頓公司以含氟聚醚季銨鹽、烷基聚氧乙烯醚為主原料,加入甲醇溶劑,制備EN288 助排劑,其表面張力不大于30 mN/m,酸液返排率超過80 %[21]。
在20 世紀80 年代,前蘇聯(lián)學者提出了用有機硅烷作為助排劑促進排液的方法,其原理是有機硅烷中的活性基團Si-C 鍵可與砂巖表面的羥基反應形成穩(wěn)定的吸附膜,由于鏈端含有羥基,因此可以使巖石憎水而促進酸液的返排[22]。到了90 年代,Watkins 等[23]用氮烷基取代的三烷基硅作為助排劑,它與酸反應生成硅醇,醇羥基與砂粒表面連接起來更加穩(wěn)定,同時削弱了氫氟酸對有機硅的腐蝕。在當時,有機硅被作為一種安全和廉價的助排劑而使用在壓裂酸化體系中。
伴隨國內外油田的進一步開發(fā),常規(guī)助排劑已不能滿足油田開發(fā)的需求,因此,研究高效實用、價格低廉的助排劑,實現(xiàn)經(jīng)濟與環(huán)境友好雙贏,已成為適應復雜油藏條件的必然趨勢。
近年來,國外將一種具有助排效果的表面活性劑與黏土防膨劑結合,得到既能抑制黏土膨脹、又能促進酸液反排的共聚物,該酸化用助排劑用于低滲透油藏,助排和防膨效果良好[24]。本研究院針對目前復雜油藏情況,一方面使用季銨鹽型表面活性劑與含氟碳表面活性劑相結合,能有效降低界面張力,減小Jamin 效應,使乏酸易從地層排出;另一方面研究新型的酸化用助排劑,即以苯磺酸鹽為主劑,添加氟碳表面活性劑、季銨鹽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含氮無機鹽等助劑,得到新型酸化助排劑體系,用這種產(chǎn)品與配套反排工藝相結合,形成一種成型的酸化助排工藝。
[1] 閆治濤,許新華,涂勇,等.國外酸化技術研究新進展[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2,9(2):86-87.
[2] 曾毓華. 氟碳表面活性劑[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1:158-159.
[3] 趙以文. 表面活性劑助排法的進展[J].油田化學,1992,9(1):79-85.
[4] 陳蘭,張貴才. 酸化助排研究現(xiàn)狀與應用進展[J]. 油田化學,2007,24(4):375-378.
[5] 楊江朝,等.油藏儲層酸化液添加劑的優(yōu)選[J]. 石油天然氣學報,2006,28(3):98-101.
[6] 陳蘭,張貴才,劉敏. 塔河油田酸化技術研究應用[J]. 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7,36(1):63-65.
[7] 李鵬,周承詩,武明鳴,等. NWS-Ⅰ型黏穩(wěn)酸體系配方研制與性能評價[J]. 油田化學,2013,30(1):18-21.
[8] 宋長生,何媛玲. CT5-4 酸化壓裂助排劑的研制與現(xiàn)場應用[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1992,21(4):195-200.
[9] 劉同斌,等. 四川油氣田壓裂酸化液體技術新進展[J]. 石油與天然氣化工,2002,30(???7-53.
[10] 向斌,余宗谷. CT5-4 壓裂酸化工藝助排劑的現(xiàn)場應用效果[J].石油與天然氣化工,1995,24(4):267-270.
[11] Philips,A. M.; Wilson,W. J. New Stimulation Production Technique Improves Frac Recovery and Increase[J]. SPE,13374,1984.
[12] 孫銘勤,張貴才,葛際江,等. 高溫酸化助排劑HC2-1 的研究[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6,13(2):93-96.
[13] 王寶峰. 國內外酸化產(chǎn)品及添加劑介紹[J]. 鉆井液與完井液,1997,14(6):32-41.
[14] 梁利平. 一種油氣井高效助排劑及其制作方法[P]. CN 1594.492A,2005.
[15] 盧擁軍,杜長虹,舒玉華.壓裂用破乳助排劑DL-6 的研制與應用[J].油田化學,1997,14(2):123-126.
[16] 張璐,吳躍鈺,劉煒. 復合離子助排劑JZ-4 的研制及室內評價[J]. 鉆采工藝,1996,19(1):68-69.
[17] Grubb,W. E.Martin,F(xiàn). G. A Guide to Chemical Well Treatments Parts3: Handy Guide to Treating Chemicals[J].Petroleum Engineering,1963,(6):82-86.
[18] 于廣紅,白群山,韓桂欣,等. 壓裂液用高效發(fā)泡助排劑JX-YL 的性能評價與應用[J]. 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fā),2004,23(2):53-55.
[19] Mcleod,H. O.Coulter,A W. The use of Alcohol in Gas Well Stimulation[J]. SPE,1663,1965.
[20] 李克華,王任芳,張麗萍,等. 高效酸液助排劑NC-1 的制備及性能評價[J]. 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6,7(8):9-11.
[21] 原青民. 近期壓裂酸化添加劑研究情況簡介[J]. 石油與天然氣化工,1992,21(1):14-21.
[22] Grigoriev,P. N. Neft khoz[J].1981,(4):34-36.
[23] Kalfayan,L. J.Watkins,D R. A New Method for Stabilizing Fines and Controlling Dissolution during Standstone Acidizing[J]. SPE,20076,1990.
[24] Himes,R. E. Clay Stabilizers Used in Low-permeability Formations[J]. SPE,18881,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