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嘯飛 ,楊紅梅 ,張春紅 ,劉重芃 ,蔡應雄 ,段瑞春 ,張利國 ,譚娟娟,施 念,盧山松,杜國民
(中國地質調查局1.武漢地質調查中心,2.花崗巖成巖成礦地質研究中心,武漢 430205)
揚子陸核崆嶺地區(qū)的圈椅埫鉀長花崗巖巖體是目前崆嶺構造穹窿區(qū)唯一已有相對可信同位素年代學研究基礎的古元古代晚期酸性巖漿作用的產物,因此成為了解揚子克拉通核部元古宙早期巖漿事件的代表性地質單元之一。本文以其為研究對象,系統(tǒng)研究了其年代學和地球化學特征,并據(jù)此對巖石成因和揚子陸核古元古代構造演化過程進行了探討。鋯石LA-ICP-MSU-Pb定年結果表明,圈椅埫花崗巖形成年齡為1822±44Ma,說明其為揚子陸核典型的元古宙早期巖漿活動產物。地球化學研究表明,該花崗巖體富 Si(71.94-73.68wt.%),貧 Al(12.11-12.69wt.%)、Mg,微量元素組成上富集 Rb、Th等,具有 Eu、Ba、Sr和高場強元素的負異常。此外,巖石還具有高Ga/Al比值和Zr+Nb+Ce+Y含量,并且其鋯石飽和溫度估算值較高(>858℃),綜合地質地球化學特征表明該巖體應屬典型的鋁質A型花崗巖。巖體Nd(t)值在-12.3到-11.5之間變化,對應兩階段Nd同位素模式年齡值為3.3~3.2Ga,暗示巖體可能形成于揚子陸核深部古老的長英質地殼物質在后碰撞伸展構造背景低壓、高溫條件下部分熔融。結合前人已進行的研究工作,認為其可能與區(qū)域上2.0~1.9Ga板塊碰撞造山后發(fā)生的由碰撞擠壓向伸展作用構造轉換作用有關。揚子陸核古元古代構造巖漿事件與全球范圍內2.1~1.8Ga的與Columbia超大陸演化有關的碰撞造山-裂解事件時間上吻合,表明揚子陸核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