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金平
摘 要:作文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
關鍵詞:作文;興趣;方法
作文要從娃娃抓起,即從低段甚至從學前班和幼兒時期抓起。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奠定良好作文的開端。以下就根據(jù)支教過程中的經(jīng)驗,總結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與大家一起討論研究。
一、激發(fā)興趣
1.課后說。在課堂上應注重這方面的引導,因為一、二年級的課文故事性很強,每學完一篇課文時,教師都應該要求他們把所學內容講給家長聽,并要求家長給予評價。這樣,會讓孩子們的學習勁頭很足,從第二天反饋時學生個個神氣十足地念家長的評價就可以看出。在家長與老師的互相配合下,他們不但在口頭表達能力、概括能力上得到鍛煉,而且對今后寫作文也有很大的幫助。這樣,孩子在寫作文時都能發(fā)表自己獨特的看法。
2.課后寫。低年級的寫話教學,教師經(jīng)常采用多種方式的小練筆。在課內,把學文與寫文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在學完《火燒云》后,抓住時機讓他們模仿課文的寫作結構,根據(jù)自己觀察到的景象也寫一篇《火燒云》的作文。在課文學習中,每學完一課,都讓他們自己寫寫感受、啟發(fā)和收獲。可針對全文寫,也可以針對文中感受深的段落寫,這樣在平時的學習中就養(yǎng)成了勤動手、勤動腦的好習慣。
3.看后寫。和課文插圖配合,有機地進行看圖寫話。學生的寫作離不開積累,要寫出自己的個性語言,需要充分的語言儲備。課堂上,我常引導孩子們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中積累喜歡的詞語、句子和段落,為寫作打下基礎。課外,我鼓勵孩子們堅持課外閱讀,每學完一篇課文,閱讀一篇課外讀物,就積累名言警句、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并把積累抄在“收集本”里,積累的東西多了,寫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二、訓練方法
1.口頭作文。在課堂內現(xiàn)場命題,讓學生快速決定講話的中心、選用的材料、話語的思路設計和說話的態(tài)度。在說以前要理清思路,腦中有大提綱。學生在課堂上練習時,老師要多鼓勵,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參加點評。這樣做,一方面能讓學生較深刻地體會到哪些地方正確,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從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評改意見,讓其他學生用心傾聽,記下別人口頭作文中的優(yōu)點,當點評結束時,他們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把話說清楚,這個時候要注意給予適當?shù)囊龑Ш凸膭?,下一次學生就會更有信心。
2.看圖作文。利用孩子們都喜歡看圖寫話的特點,引導學生集中精力,花一定時間認真觀察畫中的內容。我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理解圖畫中什么時候,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還要想象出人物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利用課余時間讓孩子找到好看有趣的圖片,貼在自己的小練習本上進行看圖寫話訓練,大大地激發(fā)了他們寫作的欲望,也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想象力。
三、小組合作比能力
方法和訓練有機結合,能大幅度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引進競爭機制在作文教學中會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1.課內興趣小組。在作文教學中,我也相應地引入競爭機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在競爭中發(fā)揮潛能。我讓小組長把每周寫的小練筆和每單元一篇必寫的作文收集起來,讓學生抄寫下來,由各小隊組長統(tǒng)一收好,每周班會課匯報學習時,由組長匯報小組內作品的件數(shù),以小隊形式進行公平競爭。我把收集起來的作品裝訂成“作文集”,在班級的“作文園地”中展出,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的“大作”,讓他們都體驗當小作家的心情,每周抽時間讓他們共同討論成果,小作者在同學們面前大聲朗讀自己的作品,讀后說說好在哪里,哪里可以修改得更好。孩子們看著自己小組的作品多,都特別高興,讓他們從中體驗到成就感,這樣就大大促進了練筆的效果。孩子們在書寫和內容上都格外認真,都想著讓自己小組的作品超過別人。
2.課外興趣小組。針對孩子好動的天性,我鼓勵他們成立課外興趣小組,運用小短劇、小品、小話劇的形式來展示作文成果。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將一些課外書上有意思的故事排成小短劇,在班會課上給大家演出,每個學生都有當小演員的經(jīng)歷,演出結束之后,讓小演員說說自己哪些地方可以更加精益求精。這樣比老師直接告訴他們哪里好與不好更有意義。通過一系列的表演形式讓學生大大增強了上臺表演的自信心,讓他們從中體會到自豪與樂趣。
點滴之水能匯集成河,作文教學也強調積累。只要我們不斷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寫出一點新內容、抒發(fā)一點新感受,不斷積累寫作材料,必將為以后的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特克斯縣第五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