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運城市的鹽湖區(qū)博物館成立于1958年10月,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原館址系明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運司城修建的關(guān)王廟,2007年1月遷至市區(qū)北10公里的舜帝陵景區(qū)內(nèi),風景秀麗,環(huán)境幽雅。新館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6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占2000平方米,文物庫400平方米,館藏文物8583件套,珍貴文物200余件,以青銅器、陶器、瓷器、玉器等最為典型。
鹽文化是該博物館一大特色。鹽池總面積132平方公里,以盛產(chǎn)鹽、芒硝而著名,是我國最大的內(nèi)陸鹽湖。從古代的皇帝戰(zhàn)蚩尤,舜歌南風,到現(xiàn)在的鹽湖景區(qū)開發(fā),形成了獨特的鹽文化。當?shù)亻_發(fā)建起了集休閑娛樂、康體理療為一體的黑泥康體養(yǎng)生城,其特有的“鹽水漂浮、黑泥養(yǎng)生、溫泉洗浴”每年吸引了國內(nèi)外游客60余萬。
運城鹽湖形成于新生紀第四代,由于山出海走,大量含鹽類的礦物質(zhì)匯集在這里,經(jīng)過長期的沉淀蒸發(fā),形成了天然的鹽湖。封建社會,運城鹽湖的鹽稅曾占全國財政收入的八分之一,為中華民族的生息繁衍做出過重大貢獻。運城鹽湖可同聞名于世的以色列死海相媲美,湖中的黑泥蘊含七種常量和十六種微量元素。湖水中可以人體泛舟,湖中黑泥可以美肌活膚,所以運城鹽湖被譽為——中國死海。
運城鹽湖是世界第三大硫酸鈉型內(nèi)陸湖泊,面積為132平方公里,已有四千多年的開發(fā)歷史。鹽湖南依蒼翠高峻的中條山,北靠峨嵋鳴條崗,東連涑水瑤臺,西接黃河古渡。湖內(nèi)銀泊萬頃,浩淼廣闊,蘆葦濕地環(huán)繞,水禽候鳥族聚。
運城鹽湖曾以其4000年的產(chǎn)鹽史聞名全國。它形成于距今約5億年前的新生紀初期,面積約120平方公里,同著稱于世的以色列死海一樣,同屬內(nèi)陸咸水湖。以色列死海黑泥以氯化物為主,運城鹽湖黑泥以硫酸鹽為主,兩者都富含有益于人體的礦物質(zhì)元素,且均在同一數(shù)量級上。對人體的健康作用“異湖同功”。
運城鹽湖除了擁有死海的神奇之外,還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地方。它地處運城盆地 最低處,為一典型的閉流內(nèi)陸湖泊,阡陌縱橫,銀島萬千,碧波浩淼,湖光閃閃,自古就有“銀湖”之美稱。死海由于含鹽量大,造成氧氣相當缺乏,致使各種生物根本無法生存,而運城鹽湖水草豐富,蘆葦匝岸,鳥語花香,生機盎然。除此之外,運城鹽湖盛產(chǎn)“潞鹽”已有4000多年歷史,圍繞著鹽湖衍生了許多人文景觀。建于唐代的鹽池神廟,令人敬仰的關(guān)公家廟,國內(nèi)最大的武廟— —關(guān)帝廟,還有司馬溫公祠、永樂宮壁畫、普救寺、黃河鐵牛、蒲州古渡遺址等均像珍珠般點綴在鹽湖周邊。
運城鹽湖實在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集文化、健身、旅游、娛樂、休閑為一體的旅游勝地。
運城鹽湖的湖水像死海的水一樣含有豐富的鹽分。對運城鹽湖水的重金屬含量檢測表明,運城鹽湖中鉛、汞、鎘等重金屬含量均低于死海,而鈉、鈣、鎂等元素卻比死海要高,如此微量的重金屬和豐富的元素含量,使運城鹽湖成為世界上少見的鹽水漂浮勝地。實驗表明,運城鹽湖的湖水密度高達每立方厘米1.25克~1.29克(與死海湖水的密度不差上下,比人體的密度要大一些),所產(chǎn)生的浮力比淡水高出近三成。因此,當人入水后可自然漂起,水不沒腹,這為喜水而不會游泳者提供了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