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春秋三傳中孔子言論輯

2014-03-29 07:30:43衷爾鉅
東方論壇 2014年6期
關鍵詞:仲尼孔子

衷爾鉅

(中國社會科學院 哲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春秋三傳中孔子言論輯

衷爾鉅

(中國社會科學院 哲學研究所,北京 100732)

專載孔子言論的《論語》大約于孔子辭世后七十余年由其再傳后學編成,它無疑是研究孔子思想直接的、可靠的資料。但孔子從三十歲開始收徒教學,從事教育事業(yè)近四十年,開設文、行、忠、信各科目,傳授御、射、樂、數(shù)等六藝,傳有弟子三千,學有所成者七十二人。言論之多可想而知,可載于《論語》中孔子言論僅511則,1萬6千余字,弟子失記、漏記多有,先秦典籍中就有許多《論語》中未載者。本文從較可信的春秋三傳中輯出四十余則,于研究孔子及其思想彌足珍貴。

春秋三傳;孔子言論;可信性

春秋三傳是指解述《春秋》這部古籍的《左傳》《公羊傳》和《榖梁傳》三部書。《春秋》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編年史書,“春秋”本是國史普遍書名,如《墨子·明鬼篇》中說,周、燕、宋、齊等國都有以“春秋”命名之國史;《孟子·離婁下》說三者同是國史:“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一也?!绷魝飨聛淼闹挥恤攪洞呵铩?,傳世之《春秋》成了魯國專史。所以名“春秋”,一是春華秋實,“春秋”多代表一年時間;二是古人重視春季和夏季,一般春夏行賞獎,秋冬行刑罰,因此,“春秋”又有別善惡、寓褒貶之意,如《莊子·天下篇》:“《春秋》以道名分。”《春秋》的作者,孟子首說是孔子:“世衰跡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者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孟子·滕文公》)但孔子曾自道“述而不作”?!洞呵铩繁臼怯筛鲊饭俦P記錄,《公羊傳》只說孔子修《春秋》,比較準確。孔子在教學中用作教材,作了某些刪削,是可能的。因《春秋》記事簡略,后來又有多部解述它的書,傳留下來的有《左傳》《公羊傳》和《榖梁傳》。后來這三部書與《春秋》編在一起,被合稱為春秋三傳,并列入儒家經(jīng)典,其中記述了不少孔子言論,《左傳》尤多。下分別輯出并略加疏釋和淺議。

一、《春秋》及“三傳”被視為中國古代信史,孔子言論載入其中

載入春秋三傳中的孔子言論確實可信性,或許從以下幾點可以得確認:

先從《春秋》這部史書說起?!蹲髠鳌贰豆騻鳌泛汀稑b梁傳》三書是解說《春秋》的,《春秋》有記載其時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三傳》才有對其事的解敘,有記方有敘,無其記則無所解,基本如此。《春秋》是我國古代一部編年體信史,這是歷來公認的,也經(jīng)受了二千多年時間的檢驗證實。它曾被王安石嘲諷為“斷爛朝報”,且先說“朝報”,在我國古代各王朝,都有“朝報”,上載朝廷詔令、奏章及重大事件,下屬各級有邸鈔、閣鈔、科鈔轉載,相當今之政府公報。作為“朝報”,即由史官秉筆的記錄的當時重大事件、要聞,經(jīng)得起當時眾目睽睽的認可,史官編造“假新聞”不可能,因此,它所記事件不排除有個別例外,應該說多是可信的或基本上可信的。舉例來說,《春秋》中記錄星隕、日蝕、星孛等天象計有36次,除兩次外,其中34次經(jīng)現(xiàn)代科學精密推算,都如期如時發(fā)生過。其他如社會、政治等舉措也是如此,不但經(jīng)得起驗證,且有他籍佐證?!洞呵铩啡绱?,解敘它的三傳是忠實的,不排除個別例外,或說基本是忠實它的。

其次,《三傳》遵循了“春秋書法”?!洞呵铩窌▏乐?,要求簡要、真切,所謂一字寓褒貶,別善惡,更不容偽造。司馬遷《太史公自序》引用董仲舒的話說:“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王道之大者也。”“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即寓褒貶,別善惡,此春秋書法之精義。如州吁“弒”衛(wèi)君完而自立,不久又為衛(wèi)人“殺”;弒與殺義有別,書弒是斥其非正當行為,殺則不承認自立正當,這載于隱公四年?!洞呵铩方枋旅髁x,《左傳》雖無褒貶,卻持歷史客觀態(tài)度,即事說事;《公羊傳》《榖梁傳》則主明微言大義,沿襲春秋書法。春秋書法不容一字之誤用,豈容濫編偽造。

再次,從《三傳》作者言,亦無偽托孔子言論之必要?!蹲髠鳌?作者,歷來說是左丘明。左丘明其人,《論語·公冶長》中孔子引為同調自重,說明他與孔子年齡相當或略長于孔子,不會小于孔子。《左傳》記事到魯哀公二十七年,此年孔子死已二十六年了,假若左丘明還活著,已是一百二、三十歲的人,不可能著書完成《左傳》這樣之鴻篇巨制。即或是左丘明所作,司馬遷譽其為“魯君子”,說明他已是有相當?shù)峦偷匚徽?,沒有必要偽托孔子自重?!豆騻鳌?作者公羊高和《榖梁傳》作者榖梁赤,相傳均為子夏弟子,有稱引師祖之言可能,但書中所引孔子言論寥寥數(shù)則,且多記孔子事項。從《三傳》稱引之內(nèi)容看,多為孔子評述當時發(fā)生的事件,偽托毫無意義。因此,春秋三傳中孔子言論無疑可信。

二、《春秋左傳》中孔子言論輯(附事略)

(一)《春秋左傳》中的孔子言論

1、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境乃免。”(《宣公二年》)

[注釋]:董狐,春秋時晉國史官。周朝辛有之后裔,世襲為太史之職。晉靈公十四年(前607),晉卿趙盾因避靈公殺害而出走,未及出境,其族人趙穿殺靈公。董狐認為責在趙盾,因在史策上書:“趙盾弒其君”。董狐不畏權勢,秉筆直書,被稱為良史。

書法,即史筆,秉筆直書事實。

趙宣子,即趙盾。春秋時晉國執(zhí)政,趙衰之子。晉襄公七年(前621),掌國政,晉靈公十四年(前607)靈公欲殺之,趙盾出逃,未出境,靈公被趙穿所殺,歸擁立成公,繼續(xù)執(zhí)政。

按:孔子首提撰修史書之書法,時后世歷史學有巨大影響。

2、孔子曰:“ 《詩》云:‘民之多辟,無自立辟?!湫挂敝^乎!”(《宣公九年》)

[注釋]:詩句,引自《詩經(jīng)·大雅·板》。

辟,同僻,僻邪之意。

泄冶,春秋時陳國大夫,忠君死誼。陳靈公(名平國)與大夫孔寧、儀行父三人聚淫于大夫御叔之妻夏姬家,泄冶勸諫曰:“公卿宣淫,民無效焉,且聞不令,君其納之?!北粴ⅰ?/p>

3、仲尼曰:“ 《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谎?,誰知其志?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晉為伯,鄭入陳,非文辭不為功。慎辭哉!”(《襄公二十五年》)

[注釋]:《志》,古書名,類如《莊子·逍遙游》中提到的《齊諧》,己失傳。

伯,同霸。

按:孔子引述《志》中這段話及他的發(fā)揮之言,是在鄭國子展、子產(chǎn)于是年率軍突入陳都勝陳(史稱“東門之役”)之后,子產(chǎn)穿著軍裝向當時霸主晉國去獻戰(zhàn)利品時,回答晉國大夫士莊伯提出的三個質問。一、在回答“陳之罪”之問時,子產(chǎn)說:“今陳忘周之大德,蔑我大惠,棄我姻親,介恃楚眾,以馮陵敝邑?!币鉃殛悋鴮χ?、鄭忘德負恩,拋棄姻親之好,倚仗楚國勢力眾,于去年入鄭破壞甚重。二、在回答“何故侵小”之問時,子產(chǎn)說:“先王之命,唯罪所在,各致其辟?!币鉃榘凑障韧踔?,只要有罪過,就各要處予刑罰。三、在回答問為何穿戎服來獻貢時,子產(chǎn)回答說不敢廢先王之故命故也。晉國執(zhí)政趙文子(武)聽了后認為,子產(chǎn)的言辭合情合理,違背情理不吉祥,于是接受了鄭子產(chǎn)所獻之品??鬃訉ψ赢a(chǎn)的辭令之功效,甚為贊賞。

4、仲尼聞是語也,曰:“以是觀之,人謂子產(chǎn)不仁,吾不信也?!保ā断骞荒辍罚?/p>

[注釋]:子產(chǎn)(約前580—前522),即公孫僑,謚成子。穆公之孫,子國之子,名僑,字子產(chǎn)。春秋時鄭國杰出的政治家。鄭簡公十二年為卿,二十三年執(zhí)政,周旋于當時晉、楚兩大強國之間,保持了鄭國安全和尊嚴。執(zhí)政主張“以寬服民”,實行多項改革:整頓田畝界疆和溝洫,創(chuàng)立“丘賦”制,鑄刑鼎,堅持存鄉(xiāng)校以聽取國人意見。孔子盛贊他,如《論語·公冶長》載:“子謂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庇址Q其為“惠人”(《論語·憲問》)。

按:此則孔子對之稱贊,是對子產(chǎn)不毀鄉(xiāng)校,以聽取民眾對朝政的議論。子產(chǎn)說:“其所善者,吾則行之;其所惡者,吾則改之,是吾師也?!保ā蹲髠鳌は骞荒辍罚┻@即孔子所聞之后評語。

5、孟懿子與南宮敬叔師事仲尼。仲尼曰:“能補過者,君子也?!对姟吩唬骸邮莿t是效?!腺易涌蓜t效已矣?!保ā墩压吣辍罚?/p>

[注釋]:孟懿子(前531—前481),孔子弟子,姓仲孫,名何忌,謚懿。出身魯“三桓”貴族。其父孟僖子仲孫貜臨終前囑其與其弟師事孔子?!蹲髠鳌ふ压吣辍份d,孟僖子曰:“我若獲沒,必屬說與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學禮焉?!薄墩撜Z·為政》記有孟懿子問孝,孔子回答:“無違?!?/p>

南宮敬叔,姓仲孫,名閱。孟僖子之子,孟懿子之弟,與兄何忌同師孔子。因居于南宮,遂以為氏。

孔子引詩:出自《詩經(jīng)·小雅·鹿鳴》。

按:孟僖子死于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及其弟南宮敬叔遵父往師孔子為魯昭公二十四年,是年,孔子三十四歲,被孟僖子視為“達人?!?/p>

6、王揖而入,饋不食,寢不寐,數(shù)日。不能自克,以及于難。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楚靈王若能如是,豈其辱于乾谿?”(《昭公十二年》)

[注釋]:王,楚靈王。名圍,又名熊虔。春秋時楚共王次子,曾為令尹,主兵事,弒郟敖自立為王,在位十二年,貪得無厭,圖掠周鼎、鄭土。在伐徐恐吳時,弟棄疾乘機政變,殺太子祿,立比為王,熊虔聞懼,亡走山中,縊于申亥家。

乾谿,楚地,今安徽亳縣東南。

按:孔子此語是說楚靈王不能按照禮制克制自己,以致遭羞辱。此處孔子引古籍記載“克己復禮仁也”,字句上與《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相同,可見,孔子關于仁學說于前代思想有所繼承。

7、仲尼謂:“子產(chǎn)于是行也,足以為國基矣?!对姟吩疲骸畼分痪樱罴抑??!赢a(chǎn),君子之求樂者也。且曰:合諸侯,藝貢事,禮也?!保ā墩压辍罚?/p>

[注釋]:國基,國家之礎石。

所引詩句,出自《詩經(jīng)·小雅·南山有臺》,乃古鄉(xiāng)飲賓客時之歌樂詞,表達主人對賓客祝美愿望。

且曰,并且復言。

合諸侯,會盟諸侯。

藝貢事,制訂朝貢賦額。

按:此則是孔子對子產(chǎn)參加昭公十三年(前529)諸侯于平丘(今河南封丘東)會盟,“子產(chǎn)爭承”,提出貢賦限額,不使誅求無厭??鬃诱J為,子產(chǎn)提出的方案合乎禮制。

8、仲尼曰:“叔向,古之遺直也,治國制刑,不隱于親,三數(shù)叔魚之惡,不為末減。曰義也夫,可謂直矣。平丘之會,數(shù)其賄也,以寬衛(wèi)國,晉不為暴;歸魯季孫,稱其詐也,以寬魯國,晉不為虐;邢侯之獄,言其貪也,以正刑書。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殺親益榮,猶義也夫!”(《昭公十四年》)

[注釋]:叔向,春秋時晉國大夫羊舌職之次子,名肸。食邑于楊(今山西洪洞東南),又稱楊肸。曾傅太子彪(晉平公),晉平公六年(前552),范宣子逐欒盈,殺叔向弟羊舌虎,牽連被囚,后得釋,任太傅。曾反對鑄刑鼎。

遺直,古代遺傳下來的正直風格。

叔魚,即羊舌鮒,叔向之弟。

末減,未有稍減輕。

平丘,衛(wèi)國之地名,位于今河南封丘縣東。

平丘之會,昭公十三年(前529),晉昭公以諸侯有二心,會盟于平丘,用叔向計,以兵車四千示威。

魯季孫,魯桓公之子,季康子之父,執(zhí)政魯國,掌握實力,削弱魯公室,反時孔子“墮三都”。

邢侯,即邢伯,晉國大夫。

邢侯之獄,即叔魚處理邢侯與雍子爭土地案中,因接受了雍子之賄而偏袒雍子,邢侯不服,在朝廷上殺死雍子、叔魚。

按:孔子在此據(jù)叔向處理晉國三樁事件稱贊叔向直、義。直、義是孔子倫理道德重要范疇?!墩撜Z》中多次提及。

9、仲尼聞之,見于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保ā墩压吣辍罚?/p>

[注釋]:郯子,春秋時魯國附庸郯國君主,自言少皞之后,巳姓。郯國在今山東郯城西南。

失官,失去了古代官制。

學在四夷,官職之學存在于四方小國。

猶信,可以相信。

按:此則記載了孔子問學于郯子事跡。魯昭公十七年(前525),郯國君主郯子朝魯,魯大夫叔孫昭子問少皞氏以鳥名官事,郯子回答自黃帝、炎帝、共工、太昊、少昊及顓頑以來遠古傳說詳細解釋官職命名的歷史演變??鬃勇牭竭@段話后,大為贊佩,于是往見郯子而學之。

10、仲尼曰:“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韙之。”(《昭公二十年》)

[注釋]:守道,遵守道義原則。

守官,遵守官制規(guī)定。

韙,是,正確。

按:孔子此段話是在掌管田獵的虞人在齊景公于沛澤打獵時以弓為信號,招虞人前往,由于先前有規(guī)定,弓為信號是招士往,招虞人的信號是皮冠,所以虞人不應招。對此,有孔子這段話。在《孟子·滕文公》下中也有類似一段話:“昔齊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將欲殺土?!臼坎煌跍羡?,勇士不忘喪其元?!鬃愚扇⊙??取其非招不往也?!眱啥挝淖执笸‘?,但所記孔子的話卻不盡同。

11、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詩》曰:‘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施之以寬也。‘毋從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慘不畏明?!m之以猛也?!徇h能邇,以定我王?!街院鸵?。又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布政優(yōu)優(yōu),百祿是遒?!椭烈??!保ā墩压辍罚?/p>

[注釋]:慢,怠慢、輕侮。

猛,威猛、嚴厲、暴力。

殘,傷害。

濟,調節(jié)。

和,和諧、調和。

《詩》,引自《詩經(jīng)·大雅·民勞》。

汔,乞求、或可。

小康,稍微安康。

中國,中原諸國。

綏,安定。

詭隨,詐騙。

無良,沒良心悪人。

寇虐,掠奪殘暴。

慘不畏明,曾經(jīng)不怕法度。

柔遠,眾安撫邊遠。

能邇,親善鄰邦。

絿,急躁。

布政優(yōu)優(yōu),施政溫和寬厚。

遒,聚集。

按:這是孔子在聽到子產(chǎn)臨終之前囑咐將替代他執(zhí)政的大叔施政要“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的話之后,引發(fā)的一篇引《詩經(jīng)·民勞》中詩句伸述自己的施政觀點:寬猛相濟。孔子政治主張“德治”,這一觀點,在《論語》中有:“寬者得眾”(《陽貨》),“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為政》);“勝殘去殺”(《子路》)?!墩撜Z》中提到的“猛”與人的容止威儀聯(lián)系,講人的威儀不兇悍,這里提到以猛濟寬之“猛”,或受子產(chǎn)之影響。

12.、及子產(chǎn)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也?!保ā墩压辍罚?/p>

[注釋]:卒,死,按書法,大夫死書卒,天子死書崩,諸侯死書薨。

遺愛,前代傳下來慈惠。

按:孔子對子產(chǎn)評價甚高,有“惠人”“仁”“國基”等,其基本標準是看他如何對待民眾。

13、仲尼聞魏子之舉也,以為義,曰:“近不失親,遠不失舉,可謂義矣。”又聞其命賈辛也,以為忠:“ 《詩》曰‘永言配命,自求多?!?,忠也。魏子之舉也義,其命也忠,其長有后于晉國乎?!保ā墩压四辍罚?/p>

[注釋]:魏子,魏舒,稱魏獻子,魏絳之子。韓宣子(韓起)死,代宣子執(zhí)政。

賈辛,晉國大夫

引詩二句,出自《詩經(jīng)·大雅·文王》。

按:魏子為執(zhí)政后,分祁氏之田為七縣,羊舌氏之田為三縣,分別任命賈辛及其庶子魏戊等十人為大夫??鬃友越皇вH指魏戊,遠不失舉指賈辛等。如此之舉,孔子認為具體體現(xiàn)了義、忠,因此,他的后代會長久食祿于晉國。

14、仲尼曰:“晉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晉國將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經(jīng)緯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貴,貴是以能守其業(yè)。貴賤不愆,所謂度也。文公是以作執(zhí)秩之官,為被廬之法,以為盟主。今棄是度也,而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貴?貴何業(yè)之守?貴賤無序,何以為國?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晉國之亂制也,若之何以為法?”(《昭公二十九年》)

[注釋]:唐叔,姬姓,名虞,周成王之弟。周公滅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給他,始為晉國始祖,子爕繼位,因有晉水而稱晉侯。

經(jīng)緯,喻大綱大法。

不愆,無差誤。

文公(前697—前628),名重耳春秋時晉國君主,周襄王十九年(前633)以“尊王”號召,在城濮(今山東鄄域西南)大勝楚軍后,在踐土(今河南滎陽東北)會盟諸侯,是為霸主。

執(zhí)秩,晉國掌管爵秩之官名。

被廬,晉國地名,今無考其地在何處。

宣子,即范宣子,名匄,士氏。春秋時晉國大臣。把過去的閱兵典禮的“夷之蒐”宣布的法令,制定為夏刑書。

按:魯昭公二十九年(前573)趙鞅、荀寅向民眾征“一鼓鐵”(四百八十斤),把范宣子所制定的刑書鑄在鼎上,引起孔子上述議論??鬃訉Α拌T刑鼎”持強烈反對態(tài)度,源于他“德治”主張。

15、齊侯執(zhí)陽虎,將東之?!粲邶R。又以蔥靈逃,奔宋,遂奔晉,適趙氏。仲尼曰:“趙氏其世有亂乎。”(《定公九年》)

[注釋]:齊侯,齊景公。

陽虎,即陽貨。魯權臣季孫氏之家臣。挾持季桓子,據(jù)有陽關(今山東泰安南),曾因與季桓子家臣仲梁懷有隙,囚季桓子結盟,驅逐仲梁懷等人。繼又與定公、三桓盟于周社,掌國政。定公八年,謀殺季桓子失敗,據(jù)陽關叛,三桓往征,陽虎奔齊、宋逃晉,為趙簡子(鞅)收為謀臣??鬃勇勚笳f趙氏今后世代不得安寧了?!墩撜Z》中多處提到陽虎,有以其名名篇《陽貨》??鬃釉馄錇楦徊蝗省?/p>

16、夏,公會齊侯于祝其,實夾谷。孔丘相。犁彌言于齊侯曰:“孔丘知禮而無勇,若使萊人以兵劫魯侯,必得志焉?!饼R侯從之??浊鹨怨?,曰:“士兵之!兩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亂之,非齊君所以命諸侯也?!岵恢\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偪好?!谏駷椴幌?,于德為愆義,于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饼R侯聞之,遽避之。將盟,齊人加于載書曰:“齊師出竟,而不以甲車三百乘從我者,有如此盟?!笨浊鹗蛊潫o還揖對曰:“而不反我汶陽之田,吾以共命者,亦如之?!饼R侯將享公,孔丘謂梁丘據(jù)曰:“齊、魯之故,吾子何不聞焉?事既成矣,而又享之,是勤執(zhí)事也。且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饗而既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辱君;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定公十年》)

[注釋]:公,魯定公,名宋。昭公弟。在位十五年。

齊侯,齊景公。

祝其,即夾谷,其地在今山東萊蕪縣夾谷峪。王夫之《春秋稗疏·夾谷》:“漢有稅其縣,屬東???。……其地乃郯莒之境,非齊魯?shù)?,不應遠涉而會于此。按萊蕪、澡川皆有夾谷;在萊蕪者,酈道元謂定家桑谷;在淄川者,一曰祝其。則此夾谷為淄川之境,魯東齊西,正其地矣?!?/p>

犁彌,齊國大夫。

士兵之,猶如今言衛(wèi)士們緊握武器準備戰(zhàn)斗!

合好,雙方友好合作。

裔,邊疆,中原之外之地方。

夷,華以外之人。

俘,俘虜。

偪,同逼。

愆,喪失。

茲無還,魯國大夫。

汶陽之田,魯國之地名,在今泰安東南。當?shù)刂锉积R國侵占。

梁丘據(jù),齊景公嬖大夫。

勤執(zhí)事,勞動掌管此事務者。

犧象,古宴會酒器。

嘉樂,宴會用之如鐘、磬等樂器。

野合,不合于禮的野外合奏。

秕稗,稻谷中不實的空殼,意言輕視。

昭德,光輝德行。

按:這是孔子在歷史上有名的齊魯夾谷之會的一席話。夾谷之會,齊恃強圖欺凌魯弱,孔子輔佐魯定公據(jù)禮力爭,齊不得不歸還侵地,魯取得了勝利,也顯現(xiàn)了孔子政治和外交才能。

17、公為與其嬖僮汪锜乘,皆死,皆殯??鬃釉唬骸澳軋?zhí)干戈以衛(wèi)社稷,可無殤也?!比接杏妹邶R師,故能入其軍??鬃釉唬骸傲x也?!保ā栋Ч荒辍?/p>

[注釋]:公為,魯國公子。

嬖僮,寵愛的童子,指汪锜。

殤,夭折。

冉有,即冉求??鬃拥茏?,少孔子二十九歲,長于政事,多才藝,孔子極贊他才能“求也藝”(《論語·雍也》),但于一些具體事務,常不為孔子贊成。如任季氏宰后,積極推行田賦制,孔子批評他“聚斂而附益之”(《論語·先進》)。然而師徒關系還是密切的。在此則中,是冉有在作戰(zhàn)中表現(xiàn)勇敢,因而褒之以義?!墩撜Z·為政》中義、勇常并舉:“見義不為,無勇也?!?/p>

按:周敬王三十一年、魯哀公十一年(前484),齊入侵魯,魯國在國都郊外展開一場保衛(wèi)戰(zhàn),冉求率左師,孔子另一弟子樊遲為車右,力戰(zhàn)敗齊軍,小戰(zhàn)士汪锜戰(zhàn)死。照常規(guī),未成年童子死為夭折,但汪锜為保衛(wèi)社稷而戰(zhàn)死,可不作殤葬而殯。

18、孔文子將攻大叔也,訪于仲尼。仲尼曰:“胡簋之事,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蓖?,命駕而行,曰:“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文子遽止之,曰:“圉豈敢度其私,訪衛(wèi)國之難也。”(《哀公十一年》)

[注釋]:孔文子,即孔圉(?—前480)。衛(wèi)國大夫??鬃釉Q贊他:“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大叔,名疾,又稱世叔齊,衛(wèi)國大夫。

胡簋,竹編禮器。

按:孔子不贊成孔文子攻大叔,打算離開衛(wèi)國,以鳥擇木而棲為喻。就在此年歸魯,歷衛(wèi)、宋、陳、蔡、楚等國,在外為時長達十四年之久。

19、季孫欲以田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曰:“丘不識也?!比l(fā),卒曰:“子為國老,待子而行,若之何子之不言也?”仲尼不對,而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則以丘亦足矣。若不度于禮,而貪冒無厭,則雖以田賦,將又不足。且子季孫若欲行而法,則周公之典在。若欲茍而行,又何訪焉?”弗聽。(《哀公十一年》)

[注釋]:國老,卿大夫致仕者,或稱帝師。冉有于此稱孔子國老,此年孔子已六十八歲。

度于禮,以禮為準則來衡量。

施取其厚,施舍做到豐厚。

事舉其中,舉事不要偏頗,要適中。

斂,賦斂。

丘,丘法。杜預注:十六井,出戎馬一匹,牛三頭,是賦之常法。此或指成公元年“作丘甲(兵役法)”。

貪冒,貪婪。

周公之典,周公姬旦制訂的典章。

茍,輕率。

訪,訪求,征求。

按:“以田賦”,是中國歷史上首次改革農(nóng)業(yè)稅制,孔子主張輕斂薄賦,認為季孫氏這一改革,是貪冒無厭,誅求更多的財富,滿足私欲而持反對態(tài)度。

20、冬,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后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歷過也?!保ā栋Ч辍罚?/p>

[注釋]:螽,即螽斯,蝗蟲,此指蝗蟲成災。

火伏,大火星不出現(xiàn),已是冬季十二月了,天寒地凍,所有昆蟲都蟄伏起來。

西流,大火星向西方沉落。

司歷過,司管歷法者的錯誤,指這年應閏未閏推算有誤。

21、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鉏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比缓笕≈?。(《哀公十四年》)

[注釋]:十四年,哀公十四年,周敬王三十九年,公元前481年。

狩,打獵,特指君主冬季打獵。

大野,巨野,魯國地名,今山東巨野縣北。

子鉏商,駕車人名。

麟,麒麟,中國古代傳說神化動物。

虞人,古代掌管山林之官。

按:傳孔子修《春秋》,“西狩獲麟”后,孔子絕筆于此年。自隱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共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以后至孔子去世《春秋》經(jīng)文,皆出自后人或孔子弟子手。

22、甲午,齊陳恒弒其君壬于舒州??浊鹑正R,而請伐齊,三。公曰:“魯為齊弱久矣,子之伐之,將若之何?”對曰:“陳恒弒其君,民之不與者半。以魯之眾,加齊之半,可克也?!惫唬骸白痈婕緦O?!笨鬃愚o,退而告人曰:“吾以從大夫之后也,故不敢不言?!保ā栋Ч哪辍罚?/p>

[注釋]:甲午,六月初五。

陳恒,齊國大夫。《史記》作田常。與閼止共事齊簡公(名壬),閼止有寵,欲盡逐陳氏,陳恒得知后,殺閼止弒簡公,立簡公弟驁為平公。

舒州,齊國極北邊地,今河北省大城縣境內(nèi)。或曰在今山東薛縣。

三日齊,齋戒三日,齊,同齋。

弒,《春秋》書法,下殺上曰弒。

從大夫之后,位于大夫行列之末。

23、大子聞之,懼,下石乞、孟黡敵子路。以戈擊之,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苯Y纓而死。孔子聞衛(wèi)亂,曰:“柴也其來,由也死矣?!保ā栋Ч迥辍罚?/p>

[注釋]:大子,衛(wèi)國太子蒯聵,后即位為衛(wèi)莊公,在位二年。

石乞、孟黡,蒯聵之同黨。

柴,高柴??鬃拥茏?。字子羔。衛(wèi)人,孔子說他“柴也愚”。在衛(wèi)任士師,衛(wèi)亂,逃魯,先后任武城、成邑宰。

由,即仲由,字子路。魯國之卞人(今山東泗水縣東)人。孔門弟子中年長者,性耿直好勇,有才能,長政事,任魯季氏宰時,協(xié)助孔子“墮三都”,后任衛(wèi)孔悝之邑宰,在衛(wèi)內(nèi)亂中死難?!墩撜Z》中多處提到他。

(二)《春秋左傳》中的孔子行跡

1、(成公)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舍族,尊夫人也。故君子曰:“ 《春秋》 之稱,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盡而不汙,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成公十四年》)

[注釋]:僑如,即叔孫僑如。又稱叔孫宣伯,魯國大夫。

姜氏,即定姜。

舍族,《春秋》不記族名。

君子,《左傳》作者稱當時名賢。

《春秋》之稱,《春秋》所書。

微而顯,簡約而明達。

志而頃,記載史實含蓄深遠。

婉而成章,委婉而順理成章。

汙,歪曲。

按:上段文字,有兩點值得重視研究。其一,這里所言“圣人”是指孔子嗎?近代學者顧頡剛《古史辨》第二冊認為,“春秋時的孔子是君子,戰(zhàn)國時孔子是圣人”。《左傳》對孔子一直稱仲尼、達者或孔丘。其二,這里說修《春秋》,而不像孟子那樣說“作《春秋》 ”;修意為編纂,作則為創(chuàng)作,二字意有別。

2、(昭公)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茍能禮者從之。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禮,人之幹也。無禮,無以立。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而滅于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共。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墻而走,亦莫余敢侮。饘干是,鬻于是,以餬余口。’其共也如是。臧孫紇有言曰:‘圣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后必有達人?!衿鋵⒃诳浊鸷??我若獲沒,必屬說與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學禮焉,以定其位。”(《昭公七年》)

[注釋]:弗父何,孔子第十代祖先。宋湣公共之長子,湣公卒,弟煬公立,湣公次子鮒祀弒煬公讓國于弗何父,不受,鮒祀自立,是為宋厲公。弗父何為卿,孔子之先祖從此由公侯爵位轉為卿大夫爵位。

正考父,孔子第七代祖先,于戴公、武公、宣公三朝為上卿輔佐君主。熟諳文史,傳曾作《商頌》十二篇等。

共,同恭。

三命,《禮記·王制》:“大國之卿,不過三命?!弊罡呷蚊浯蠓?。

僂,曲背

傴,鞠躬。

俯,低頭。

饘,稠粥。

鬻,稀粥。

臧孫紇,即臧武仲,魯國大夫。

按:孟僖子臨終遺囑,上溯了孔子宗族世系。昭公七年,孔子年僅十七歲,被孟僖子、臧孫紇稱為“達者”。《史記·孔子世家》同于《左傳》,均定于此年孟僖子、南宮敬叔師事孔子。一說在魯昭公二十四年,孔子三十四歲時。

按:孟僖子卒于魯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孔子三十四歲,孟僖子于是年囑子從學孔子當合情理。

3、“仲由為季氏宰,將墮三都。于是叔孫氏墮郈。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帥費人以襲魯。公與三子入于季氏之宮,登武子之臺。費人攻之,弗克。入及公側,仲尼命申句須、樂頎下伐之,費人北。國人追之,敗諸姑蔑。二子奔齊,遂墮費。將墮成,公斂處父謂孟孫:“墮成,齊人必至于北門。且成,孟氏之保障也;無成,是無孟氏也。子偽不知,我將不墮?!保ā抖ü辍罚?/p>

[注釋]:仲由,即孔子弟子子路。

三都,即費、郈、成。為“三桓”私筑城堡。季孫氏所據(jù)費邑在今山東費縣西業(yè),叔孫氏所據(jù)郈邑在今山東汶上縣北,孟孫氏所據(jù)成邑在今山東寧陽縣東北。

公山不狃,即公山弗擾,春秋時魯國執(zhí)政大夫季氏私邑費之宰。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將墮費,公山不狃率費人襲擊魯國都,時孔子為魯司寇,命令申句須、樂頎反擊,敗費人,公山不狃逃齊?!墩撜Z·陽貨》有“公山弗擾以費畔”。

叔孫輒,未詳。

申句須、樂頎二人均為魯大夫。

公斂處父,孟孫氏之家臣。

按:“墮三都”之舉原為強公室,時孔子為魯司寇,實主使者,首先引起孟氏反對,叔孫、季孫疑慮;此后,“三桓”逐漸失去對孔子之信任。

4、夏四月己丑,孔丘卒。公誄之曰:“旻天不吊,不慭遺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煢煢余在疚。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子贛曰:“君其不沒于魯乎!夫子之言曰:‘禮失則昏,名失則愆。’失志為昏,失所為愆。生不能用,死而誄之,非禮也;稱‘一人’,非名也。君兩失之?!保ā栋Ч辍罚?/p>

[注釋]:夏四月己丑,夏季四月十一日。

誄,致悼辭。

旻天,上天。

不吊,不給予恩待。

慭,暫且。

俾,使。

屏,捍衛(wèi)。

余一人,國君自稱,同于帝王自稱寡人。

煢煢,孤獨無依。

無自律,失去律己的榜樣。

子贛,即子貢,端木賜,孔子弟子。子貢對魯哀公于孔子生時不能任用非常不滿?!墩撜Z》中多次出現(xiàn)其名。

不沒于魯,不會在魯國善終。

禮失,禮儀喪失。

昏,昏亂。

名失,名分喪失。

愆,錯誤。

按: 《左傳》所載孔子卒年月日,是解《春秋》經(jīng)文所記。孔子修《春秋》,絕筆于魯哀公十四年(前481)“西狩獲麟”,不可能自書卒年,以后所紀之年,當為魯史官或孔子弟子所補紀。又,《左傳》所記孔子卒年月日,為周歷四月己丑,據(jù)清崔述推算,當為夏歷春二月十一日。

《禮記·檀弓上》所載魯哀公誄詞是:“天不遺耆老,其相予位焉。嗚呼哀哉,尼父!”

以上輯出孔子言論二十三則,加上選輯有關孔子事跡的四則記載,都是未見于《論語》及《孟子》《荀子》等先秦典籍者?!洞呵镒髠鳌纷鳛橐徊渴窌d言論、事件等,都是依據(jù)事實,無虛假,這也經(jīng)受了2000多年的時間驗證,得到歷代學者的肯定。其中載錄孔子之言,無偽托,是可信的。

在這二十多則言論中,涉及內(nèi)容頗廣,主要有:第一,評論了歷史上重要人物,子產(chǎn)、叔向、范宣子、孔文子、魏獻子等,對他們治政、品格等都有所評價。其議論準則,體現(xiàn)了孔子思想觀點,如稱贊子產(chǎn)仁,是子產(chǎn)對待庶民寬惠;稱贊叔向義、直,是因他不貪賄,不私親;稱贊范宣子為良大夫,給官員樹立了一樣板。這些也是孔子自己的主張。第二,記載了孔子從政期間重要舉措,諸如“夾谷之會”“墮三都”中的言行。第三,論述了孔子政治主張及道德倫理思想:寬猛相濟、克己復禮、忠、義等。在《論語》中,孔子多講待民以寬惠,未及于猛;于忠,多限于誠實待人,未及忠于君、忠于社稷。在《左傳》中有所彌補。第四,對董狐的評論,體現(xiàn)了孔子的史觀,書法不隱,秉筆直書,對后世纂修信史有著直接影響,成為中國史學優(yōu)良傳統(tǒng)。

三、《公羊傳》《榖梁傳》中孔子言、事輯

(一)《公羊傳》中孔子言、事輯:

1、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襄公二十一年》)

[注釋]:庚子,二十一日。

按:孔子生年,后世有所爭議,《公羊傳》和《榖梁傳》均記于魯襄公二十一年,此年為周靈王二十年,公元前552年??伞妒酚洝斒兰摇芳啊犊鬃邮兰摇肪浬隰斚骞?。二說相差一年。史家考定,《公羊傳》和《榖梁傳》所記是夏歷,而《史記》用的是周歷,孔子生于十一月,當屬周歷襄公二十二年,今皆認定此年,即公元前551年。

2、昔孔子受端門之命,制《春秋》之義,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記,得百二十國寶書,九月經(jīng)立。(《隱公第一·疏引》)

[注釋]:端門之命,端門為宮殿正南門,此抬君王之命。

3、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復?!本有拗唬骸靶庆B如雨。”(《莊公七年》)

[注釋]:不修《春秋》,孟子曾說孔子作《春秋》,《左傳》作者說是孔子所修,此修有在原著之上加以刪削之意,《公羊傳》說未經(jīng)孔子刪修的原本《春秋》稱“不修春秋”。

星霣,霣同隕,流星隕落。

按:魯莊公七年,即周莊王十年,公元前687年,所記發(fā)生流星雨,是世界上最早一次記載天象。據(jù)現(xiàn)代天文學家推算,此次是天琴座流星雨發(fā)生在公元前687年3月16日。

4、孔子作《春秋》,一萬八千字。九月書成,以授游夏之徒,游夏之徒不能改一字。(《昭公十二年·疏引》)

[注釋]:游夏,孔子弟子子游(言偃)、子夏(卜商)。

5、昭公于是噭然而哭……以人為葘,以幦為席,以鞌為幾,以遇禮相見??鬃釉唬骸捌涠Y與,其辭足觀矣?!保ā墩压迥辍罚?/p>

[注釋]:噭然,呼號高急哭聲。

葘,同側。

幦,車之覆帷。

鞌,同鞅。

遇禮,未期而偶然相逢之禮。

按:魯昭公二十五年(前517),昭公(名稠)感到季氏威脅公室,欲討伐季氏。子家駒勸阻說:“季氏得民久矣,君無多辱?!辈宦牎C蠈O氏、叔孫氏救助季孫氏,昭公敗,逃亡至齊,狼狽不堪,轉晉求助,晉把他安置在乾侯(今河北成安東南),在外流亡八年,直至亡于乾侯。昭公流亡至齊時,對齊景公說:“喪人不佞,失守魯國社稷,執(zhí)事以羞,敢辱大禮,敢辭。”一席話引起孔子對之評論。

6、齊人來歸運、讙、龜、陰田,……孔子行乎季孫,三月不違,齊人為是來歸之。(《定公九年》)

[注釋]:運、讙、龜、陰,魯國所屬四邑,地在今山東鄆城、泰安地域內(nèi)。王夫之《春秋稗疏·鄆讙龜陰》:“此鄆,西鄆,今鄆城也。讙在漢蛇邱縣,與僑如圍棘之棘相迫,當在汶上縣之北。龜山在泰安州;陰,山之北。三邑皆夾汶之壤?!?/p>

不違,無牴牾。

按:魯定公十年夏,齊景公、魯定公盟會于夾谷,孔子相,使隨行大夫茲無還向齊索還被齊國侵占的汶陽之田。這一年,孔子由中都宰改任為司寇,此職歷來由“三桓”把持,孔子任職后與季孫氏家族未發(fā)生沖突,于是齊國派人來歸還侵占的四邑之田。

7、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幸愿嬲撸唬骸坝宣幎钦?。”孔子曰:“孰為來哉?孰為來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子路死,子曰:“天祝予!”西狩獲麟,孔子曰:“吾道窮矣!”(《哀公十四年》)

[注釋]:狩,君主冬季打獵。

麟,古代認為是仁獸,“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保ā豆騻鳌ぐЧ哪辍罚┙裰^即長頸鹿或四不象。

麕,即麇。朱熹解釋為獐(見《詩集傳·野有死麕》)。

袂,衣袖。

顏淵,即顏回,孔子最器重弟子。生于周景王十八年,魯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死于周敬王三十九年,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子路,即仲由,孔子弟子中年齡較長者,生于周景王三年,魯襄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42年;死于周敬王四十年,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

祝,斷絕。

按:魯哀公十四年,孔子已是七十一歲老人了。其時,殺伐頻頻,臣弒君,子弒父,世衰道微。晚年的孔子,甚為悽愴,妻子亓官氏、子孔鯉特別是弟子顏回、子路先后去世,對被視為只是在行王道時仁獸麟才出現(xiàn)而感嘆自己的學說理想到了窮絕地步。所修《春秋》也于此年絕筆,史家作為時代而稱之“春秋”也將結束。

8、君子曷為為《春秋》 ?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則未知其為是與?其諸君子樂道堯舜之道與?未不亦樂乎堯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義,以俟后圣,以君子之為,亦有樂乎此也。(《哀公十四年》)

按:此則提出君子為何為《春秋》,所言之君子是指孔子嗎?所言之為,其義是作還是修?對前一問題,《公羊傳》作者回答是為撥亂反正。這與孟子說孔子作《春秋》目的一致。這位為《春秋》的君子,是樂道堯舜之道者,也合于所指是孔子,《禮記·中庸》:“仲尼祖述堯舜?!薄睹献印る墓罚骸把员胤Q堯舜?!笨鬃訉蛩礃O其贊頌,《論語·泰伯》:“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又稱贊舜“無為而治”,“博施于民而能濟眾”。

9、孔子年七十歲,知圖書,作《春秋》。(《哀公十四年,疏引》)

[注釋]:略。

10、獲麟而作《春秋》,九月為成。(《哀公十四年,疏引》)

[注釋]:略。

(二)《榖梁傳》中孔子言、事輯

1、庚子,孔子生。(《襄公二十一年》)

[注釋]:所記孔子生年月,與《公羊傳》同。

2、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桓公二年》)

[注釋]:物,指來自宋國之郜鼎。

3、子貢曰:“冕而迎親,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繼萬世之后,何謂已重乎!”(《桓公三年》)

[注釋]:略。

4、《春秋》之義,用貴治賤,用賢治不肖,不以亂治亂也。孔子曰:“懷惡而討,雖死不服,其斯之謂與?!保ā墩压哪辍罚?/p>

按:孔子此言,按《榖梁傳》所記,是針對這一情況說的:魯昭公四年七月,以楚靈王為首,聯(lián)合蔡、陳、鄭、許、頓、胡、沈、淮夷伐吳,于吳國所屬的朱方(鍾離)抓獲在齊弒君作亂未遂逃魯轉吳的慶封,并以弒君罪殺之。楚靈王(熊虔)為楚令尹時,曾弒其君郟敖自立為王,所以以弒君罪殺慶封。慶封不服楚靈王,孔子說是“懷惡而討”。又,在此,《榖梁傳》作者稱,修《春秋》的深意在“用貴治賤,用賢治不肖”,可視為一說,也是其自己臆說。

5、頰谷之會,孔子相焉。兩君就壇,兩相相揖。齊人鼓噪而起,欲以執(zhí)魯君??鬃託v階而上,不盡一等,而視歸乎齊侯。曰:“兩君合好,夷狄之民何為來為?”命司馬止之。齊侯逡巡而謝曰:“寡人之過也?!蓖硕鴮倨涠蠓蛟唬骸胺蛉寺势渚c之行古人之道,二三子獨率我而入夷狄之俗,何為?”罷會,齊人使優(yōu)施舞于魯君之幕下,孔子曰:“笑①笑:原刻為“”。君者罪當死。”使司馬行法焉,首足異門而出?!褒R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者,蓋為此也。因是以見雖有文事,必在武備,孔子于頰谷之會見之矣。(《定公十年》)

按:頰谷之會,魯國取得了外交勝利,也展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外交才能?!蹲髠鳌贰豆騻鳌肪杏涊d,《榖梁傳》對這次齊魯盟會記載比較詳細,如齊景公謝過及責備其大夫不當行為一席話?!稑b梁傳》作者稱贊孔子既有文事又有武備語,不見于《左傳》和《公羊傳》。

6、王,尊稱也;子,卑稱也。辭尊稱而居卑稱,以會乎諸侯,以尊天王。吳王夫差曰:“好冠來?!笨鬃釉唬骸按笠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哀公十三年》)

[注釋]:王,有天下者,位于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上。

子,五等爵位低下之第四等級。

按:魯哀公十三年,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晉定公、魯哀公及周卿士單平公會于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吳時為子爵國,按禮制規(guī)定,五等爵位之君主冠飾也有差等,冕上旒數(shù)不得與公、侯同,否則是僭越。吳王夫差想欲好冠而未能,孔子是在此情況下講此話的。

7、“西狩獲麟”,引取之也。(《哀公十四年》)

[注釋]:引取之,楊士勛疏:“獲麟者欲自為,孔子有王者之德而來應之,魯引而取之?!?/p>

8、《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隱公元年》)

[注釋]:《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薄稑b梁傳》中此語疑來自《論語》。

以上《公羊傳》《榖梁傳》各則記孔子言論和事跡,都為其他典籍未見,對研究孔子生平事跡及思想有一定價值。如《左傳》只記孔子卒年,未記生年,《公羊傳》和《榖梁傳》所記生年同。又,“西狩獲麟”及“頰谷之會”比《左傳》更詳細。對修《春秋》《春秋》之義,也有所涉及。如此等等,于后世研究孔孒及先秦史等方面提供了寶貴資料。

2014年8月校修于蕺薑居

責任編輯:潘文竹

Quotations of Confucius from Three Annotative Book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ZHONG Er-ju

( Research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compiled about 70 years after the death of Confucius, only collects 511 quotations of Confucius, totaling over 16000 Chinese characters. Considering Confucius' long years of teaching and the large number of his disciples, this paper collects another 30-odd quotations from three annotative books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This collection is a valuable addition to the study of Confucius thought.

three annotative books on The Spring and Autumn; quotations of Confucius; credibility

B222

A

1005-7110(2014)06-0044-11

2014-09-10

衷爾鉅(1928-),男,江西南昌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離休特邀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國哲學。

猜你喜歡
仲尼孔子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仲尼”還是“仲泥”?
讀書(2022年8期)2022-05-30 20:38:20
詠杏
抱樸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不知道有多少水
孔子獻計救火
孔子在哪兒
如果孔子也能發(fā)微博
聰明語文(2013年4期)2013-05-20 05:36:22
富裕县| 泸州市| 叶城县| 双柏县| 佛冈县| 嘉兴市| 香港 | 平南县| 海城市| 美姑县| 金门县| 勐海县| 高雄县| 青冈县| 张家界市| 双流县| 博罗县| 鄢陵县| 盐城市| 普兰店市| 铜山县| 太保市| 马山县| 石首市| 嫩江县| 镇安县| 延津县| 太保市| 延吉市| 襄汾县| 天等县| 万全县| 铜鼓县| 廉江市| 蒲城县| 临江市| 崇仁县| 南岸区| 龙里县| 雷州市|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