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靜
(邵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湖南 邵陽 422000)
手術患者術前心理干預模式的構建及其效果研究
劉 靜
(邵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湖南 邵陽 422000)
目的 探討術前心理干預對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影響。方法 將100例外科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干預組患者術前給予心理護理,對照組術前給予普通護理。比較兩組術后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吞咽恢復時間、術后至出院時間、SCL-90癥狀自評量表、匹茲堡睡眠指數(shù)量表(PSQI)、護理滿意度。結果 采用心理護理后干預組患者術后的SCL-90評分、PSQI評分均較術前改善,術后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吞咽恢復時間、術后至出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均<0.05)。結論 術前心理干預可減輕外科手術患者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較好地促進了身體功能的康復。
心理干預;護理;外科手術
手術常導致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強烈應激反應,可影響手術效果甚至會影響術后康復。手術前患者普遍具有恐懼感,做好心理疏導工作,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能夠積極地配合治療,減少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降低手術風險[1]。手術患者術前的心理狀態(tài)評估及其干預已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之一。課題組結合我院手術患者的心理現(xiàn)狀,探討對手術患者術前進行心理干預的模式和對策。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SCL-90及PSQI評分比較(xˉ±s)
表2 兩組術后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吞咽恢復時間、術后至出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比較(xˉ±s)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校附屬醫(yī)院外科擇期手術患者100例,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齡23~63歲、平均(34.6±12.37)歲,包括甲狀腺腫瘤27例、子宮肌瘤13例、消化性潰瘍8例、胃癌12例、乳腺癌9例、腦腫瘤5例、肺癌15例、結直腸癌10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
1.2 心理干預方法:對干預組患者術前進行心理分級護理,于入院當天采用SCL-90及匹茲堡睡眠指數(shù)量表(PSQI)對患者進行心理狀況調查,根據(jù)調查結果進行心理分級。對照組患者術前1 d與患者進行手術情況交流,充分利用術后患者實例,鼓勵患者戰(zhàn)勝恐懼;了解患者焦慮內容,有針對性地加以解釋,提高患者對相應問題的認識,以達到消除焦慮的目的;并指導術中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不適、不便,使患者對手術過程有清晰、明確的認識與心理預期,降低因對手術的不了解而導致的恐懼感。①一級心理護理:SCL-90<160分,患者對手術有擔憂,對手術結果無心理準備。主要采取普通心理護理,如講解疾病知識、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環(huán)境舒適護理、手術疾病信息支持、健康宣教等。責任護士每班巡視,予簡短交流,回答患者疑問。②二級心理護理:SCL-90評分160~250分,患者情緒緊張,非常擔心手術風險。重點進行手術疾病認知重建,如病友現(xiàn)身交流,手術相關圖片、資料講解;加強社會支持,主動與家屬探討治療護理方案,鼓勵其對患者的陪伴、傾聽;采用精神松弛療法,如音樂、冥想、腹式呼吸等緩解患者精神壓力;著重解決患者現(xiàn)存問題。責任護士每班巡視2次以上,根據(jù)患者心理狀況有目的地增加巡視次數(shù),針對其擔心的問題進行交流。③三級心理護理:SCL-90評分>250分,患者情緒淡漠或暴躁,不愿與人交談,對護士勸導無反應。密切關注患者言行,醫(yī)護人員與家屬一起陪伴患者,避免患者獨處;指導患者盡快建立積極應對方式,采用積極性語言鼓勵、開導患者,詳細講解疾病預后情況、手術的基本過程、手術醫(yī)師專業(yè)水平,消除手術不確定感;提供專業(yè)幫助,如請臨床心理專家為其治療;調動一切社會支持資源,聯(lián)系家人、朋友、同事給予患者關心,為其提供精神支持。責任護士每2 h巡視患者1次,根據(jù)患者心理狀況按輕重緩急安排溝通內容。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護理,即常規(guī)給予疾病知識宣教,告之術中注意事項,必要時給予安慰等。
1.3 觀察指標
1.3.1 術后一般情況:記錄術后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吞咽恢復時間、術后至出院時間。
1.3.2 心理評價:患者于入院當天、術后7 d填寫SCL-90癥狀自評量表、PSQI量表。SCL-90癥狀自評量表以全國常模為參照,滿足以下任一標準,可考慮篩查陽性,需進一步檢查: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shù)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匹茲堡睡眠指數(shù)量表總分范圍為0~21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3.3 護理滿意度:采用護理工作滿意度量表[2]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該量表包括12個條目、1個護理工作整體滿意度評價兩部分,各條目采用七級評分制,0分表示與期望值相差極大,6分表示高出期望值極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手術前后SCL-90及PSQI評分比較見表1。
2.2 兩組術后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吞咽恢復時間、術后至出院時間及護理滿意度結果,干預組術后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吞咽恢復時間、術后至出院時間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
外科手術患者往往因對手術的疼痛、后遺癥或擔心手術的成功性等而產(chǎn)生恐懼、害怕心理,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及疾病的康復[3]。因此,對外科患者進行充分的心理護理對患者手術治療十分關鍵。護理工作者是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和患者接觸時間最長且有面對面交流的人,故其更容易了解并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也使其對患者施行心理護理更為方便。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心理護理使患者更好地接受并配合手術是擺在廣大護理人員面前的一大難題。
在術前護理人員應對手術患者進行心理觀察,并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是緩解患者焦慮情緒、促進圍手術期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心理護理后干預組患者術后的SCL-90評分、PSQI評分均較術前改善,術后麻醉蘇醒時間、拔管時間、吞咽恢復時間、術后至出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心理護理后患者的心理狀況得到明顯緩解,也較好地促進了身體功能的康復,更好地度過了圍手術期。我們認為,護理時要認真聽取患者主訴,了解患者及家屬的需求,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將手術的方法、過程、要求及安全性一一介紹給患者,盡量讓患者以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手術,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術前心理干預可減輕外科手術患者的恐懼心理和緊張情緒,顯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較好地促進了身體功能的康復,更好地度過了圍手術期。
[1] 姜雪萌.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3,17(33): 4439-4440.
[2] Aono J,Mamiya K,Manaba M.Preoperative anxiety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problematic behavior on emergence after halothane anesthesia in boys[J].Acta Anaesthesiol Scand,1999,43 (5): 542-544.
[3] 梅文亞.外科手術病人心理護理的體會[J].北方藥學,2013,10(11): 170-171.
R473
:B
1671-8194(2014)33-0072-02
邵陽市科技計劃項目(2013ck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