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景春,董延超,石亮亮,顧 濱
(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吉林 長春 130021)
旁多泄洪兼導流洞工作閘室位置選擇
范景春,董延超,石亮亮,顧 濱
(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吉林 長春 130021)
旁多泄洪兼導流洞承擔了工程施工導流、生態(tài)放流、泄洪及水庫放空任務,是一洞多用的典型案例。文中就工作閘室位置選擇及隧洞壓力狀態(tài)等問題進行了論述,并提出幾點體會,對類似工程設計具有借鑒意義。
泄洪兼導流洞;工作閘室;位置選擇;隧洞壓力狀態(tài);旁多水利樞紐工程
旁多水利樞紐工程地處西藏自治區(qū)拉薩河中游,工程任務以灌溉、發(fā)電為主,兼顧防洪和供水,為Ⅰ等大(1)型工程,大壩設計洪水標準為千年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萬年一遇。樞紐主要由碾壓式瀝青混凝土心墻砂礫石壩、泄洪洞及泄洪兼導流洞、發(fā)電引水系統(tǒng)、發(fā)電廠房和灌溉輸水洞組成。水庫正常蓄水位 4 095 m,總庫容 12.3 億 m3,電站裝機容量 160 MW,灌溉面積 4.3 萬 hm2。
旁多泄水建筑物由泄洪洞和泄洪兼導流洞組成。其中泄洪兼導流洞由導流洞改建而成,施工期承擔導流任務、水庫蓄水初期承擔生態(tài)放流任務、完建期承擔泄洪及水庫放空任務。泄洪洞為表孔無壓隧洞,校核泄洪流量 1 644 m3/s,城門洞型斷面尺寸 10.0 m×11.5m,全長 778.9 m,采用挑流消能;泄洪兼導流洞為深孔有壓隧洞,校核泄洪流量 1 237 m3/s,圓形斷面直徑 11 m,全長 756.8 m,采用挑流消能。
利用導流洞改建為永久泄洪洞,多采用“龍?zhí)ь^”陡槽式無壓泄洪洞,由于旁多水庫有放空要求,導流洞改建為永久泄洪洞時,利用其進口高程較低的特點,進水口采用深孔式進口,以滿足水庫放空要求,簡化工程布置。
工作閘門如布置在進口,則與檢修閘門同設于進口閘室,檢修閘門可先期安裝,工作閘門需下閘蓄水后,通過對進口閘室改造后形成。由于下閘蓄水至次年汛期的施工工期有限,且進口閘室施工空間狹小,結構改造和閘門安裝調試均較困難。工作閘門和檢修閘門同設在一個閘室,同時出現問題的可能性也較高。綜合考慮,擬定了 2個比選方案:有壓與無壓洞相結合,工作閘室布置在洞內方案;完全壓力洞,工作閘室布置在出口方案。
3.1 運用條件
工程采用分期導流,一期束窄河床利用右岸主河槽過流,二期采用導流洞過流,下閘蓄水后導流洞改建為永久泄洪洞,施工期洪水標準為 20 年一遇。經調洪演算綜合比較,確定導流洞進口底板高程 4 031.5 m,圓形斷面洞徑 11 m,大汛泄洪流量 1 346 m3/s。
考慮工程地處邊遠地區(qū),地震烈度高、壩體為當地材料壩,表孔泄洪洞超泄能力強,運用可靠,常遇頻率洪水通過表孔泄洪洞敞泄?jié)M足出庫流量要求,工程運行管理相對簡單,因此,經泄洪規(guī)模、孔口尺寸綜合比較確定泄洪兼導流洞閘孔尺寸 7m×7m,收縮比為 51.6%,校核泄洪流量 1 237 m3/s,泄洪洞與泄洪兼導流洞泄量分配比為 5.7∶4.3。
3.2 布置條件
工作閘室布置在洞內,其前為有壓段,后為無壓段。有壓段流速小,水流條件好,可設平面或立面彎道,布置靈活;無壓段對巖體厚度和巖石條件無特殊要求,出口段可避免內水外滲對邊坡的影響,有利于邊坡處理。但為滿足運行維護及檢修要求,需增設交通洞或閘門豎井。
工作閘室布置在出口,則為完全壓力洞。有壓洞對巖層厚度、巖石條件要求較高,需深埋于巖石條件較好的巖體中,使巖石能承受較多的內水壓力,避免高壓水滲出后抬動山坡。
從布置條件看,兩方案各有利弊,當出口山坡巖體條件較好時,工作閘室布置在出口較為有利。
3.3 水力學條件
高水頭無壓隧洞流速大、壓力小、流態(tài)復雜,需要考慮摻氣、氣蝕等問題,洞內凈空余幅要求大(規(guī)范余幅要求為15%~25%,水面不宜超過直墻范圍),對體型布置及襯砌結構的不平整度要求較高。有壓隧洞因阻力大、流速小、下泄同樣流量所需過水斷面比無壓洞大,但無凈空余幅要求,襯砌后的斷面反而比無壓洞小,并且壓力洞內水壓力比較穩(wěn)定,氣蝕的可能性小,水流流態(tài)較好。有壓與無壓洞斷面面積與流速比較見表 1。
表1 有壓與無壓斷面面積與流速比較表
由表 1 可以看出,在泄量相同時,無壓洞斷面比有壓洞斷面大 39%,流速增大 24%,而氣蝕可能性反而增大,從水流條件看,工作閘室布置在出口有利。
3.4 結構設計
工作閘室布置在洞內,其后為無壓段,無壓洞襯砌主要控制荷載為自重、外水壓力、灌漿壓力及山巖壓力等,襯砌受力狀態(tài)及圍巖作用不是很明確;但工作閘室可利用巖體來承擔一部分閘門推力,閘室穩(wěn)定、支鉸大梁結構設計相對簡單。
工作閘室布置在出口,為完全壓力洞,有壓圓洞主要控制荷載為內水壓力,襯砌受力狀態(tài)及圍巖作用比較明確,結構設計相對簡單可靠;但閘門推力均由工作閘室來承擔,閘室穩(wěn)定及結構處理相對復雜。
從結構設計看,2方案各有利弊,就閘室穩(wěn)定及結構處理而言,工作閘室布置在洞內有利。
3.5 施工工期
此工程初期蓄水期間,需通過調節(jié)導流洞進口閘門開度下泄生態(tài)流量,待首臺機組發(fā)電后,導流洞進口閘門才能完全關閉,之后按永久泄洪洞使用要求對導流洞進行改造,并在次年大汛前滿足泄洪要求。因此,導流洞改造工期僅為首臺機組發(fā)電至次年大汛前這一時段,工期有限。
導流洞改造主要內容有漸變段、工作閘室、泄槽及挑流鼻坎的改造,以及工作弧門的安裝調試等。閘室布置在洞內,改造工程量大,且大部分改造工作在洞內進行,混凝土施工及弧門安裝調試均不便,工期緊張;閘室布置在出口,改造工程量小,僅漸變段改造在洞內進行,其他均在洞外進行,工期滿足要求。從施工工期看,工作閘室布置在出口有利。
3.6 工程投資
工作閘室布置在洞內比布置在出口工程直接費用增加 796 萬元,約增加 7%的投資。從投資上看,工作閘室布置在出口較優(yōu)。
3.7 比選結論
工作閘室布置在出口對山坡巖層厚度、巖石條件要求較高,閘室穩(wěn)定及結構設計相對復雜,但從水力學條件、施工工期及工程投資上看,該方案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該工程結合出口邊坡滑坡體的處理,經綜合論證,選擇工作閘室布置在出口方案。
1)旁多泄洪兼導流洞施工期承擔導流任務、水庫蓄水初期承擔生態(tài)放流任務、完建期承擔泄洪及水庫放空任務,是一洞多用的典型工程案例;
2)采用深式進水口滿足水庫放空要求,簡化了工程布置,節(jié)省了工程投資,但進口閘門承受較大的水壓力,對閘室的結構布置及閘門、啟閉機的技術條件要求較高;
3)壓力洞需深埋于條件較好的巖體中,避免內水外滲影響山坡,而無壓洞對巖體無特殊要求,有利于邊坡處理,出口山坡巖層厚度及地質條件是閘室位置選擇的關鍵因素之一;
4)導流洞改建為永久泄洪洞,工作閘室位置決定了隧洞的壓力狀態(tài),改造工期是工作閘室位置選擇的關鍵因素之一。
TV65
A
1002-0624(2014)01-0009-02
201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