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陽
給持護照入境者免簽,本無太多的意思可言,然而,這事經(jīng)臺灣地區(qū)副領導人吳敦義一說,大陸門戶網(wǎng)站一轉(zhuǎn)載發(fā)酵,倒整出了點意思。
吳敦義在在臺召開的“僑務委員會議”上說,現(xiàn)在世界上給臺灣免簽的國家高達一百三十四個。但不好意思講,有一個國家很大很大,免簽卻只有二十個。臺下有人響應說“中國”。吳說,大家都知道,但我不好意思說。
剔去稱謂不合理不說,這個問題之所以有點意思,無疑是在陸臺兩岸20∶134這個比例上。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沒有外交主權(quán),就連參加個世界健康大會什么的都受到困擾,居然能得到一百三十四個國家免簽待遇,這讓其不驕傲都不行。相比較而言,咱大陸是聯(lián)合國常任理事國,GDP居世界第二,媒體上天天都在說,國際威望不斷提高,可不知怎么搞的,在國際間人員往來免去簽證這件事上頗不爭氣,才那么幾個國家表現(xiàn)得友好,讓臺灣人看了笑話。
當然,也有人對有沒有免簽待遇不在乎,說這玩意兒說明不了什么??墒鞘虑橛袝r真不那么簡單。比如在某國有一筆極棒的生意,機不可失,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地區(qū)以及韓國、日本等很多人都去搶。人家因為免簽,十個八個小時一飛就到了,可咱們倒好,先得到人家大使館、領事館窗外排隊,還要看簽證的老外這天咖啡是否喝痛快了、心情好不好,這生意還有把握嗎?
很少有人能說得清給咱們免簽待遇的國家這么少的真正原因。愚以為,這多少與國人的素養(yǎng)有些關系。你想啊,這公民國際間來往,其實就像人們串門兒一樣,人家讓不讓你到他家去,關鍵看你會不會給人家里添麻煩。你有錢,又懂規(guī)矩、有禮貌,人家自然歡迎;相反,進門就翻箱倒柜、亂刻亂畫、隨地吐痰、喧嘩吵鬧、偷偷摸摸,甚至待著不走,搶人家飯碗,人家能讓你隨便進屋嗎?
可素質(zhì)問題又出在哪里呢?素質(zhì)是教出來的。我們從小學開始就對孩子進行這主義那理論的教育,還有什么接班人教育,可是長大后,他竟連怎么按規(guī)矩走路,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都不知道,那還是合格的人嗎?走到國外去,人家可不問你有沒有解放全人類的遠大理想,只看你是不是一個有教養(yǎng)的人。據(jù)說,臺灣的孩子仍在堅持讀《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增廣賢文》,結(jié)果走出國門就好使。
看到這么多國家不給免簽,我不禁想起了那句“咱們的朋友遍天下”。朋友是啥?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有傷有痛一起受,風風雨雨結(jié)伴行。如此,彼此給個免簽待遇,那算個鳥事啊??涩F(xiàn)在是這樣的,有人說,我的朋友多得不得了,可是他的家人到朋友家去,人家先要認真查看身份證,稍有疑點就不讓進。就是進了,也到處拿警示牌告誡你別做壞事。這算朋友嗎?有人說,我們不是與他們都建立了外交關系了嗎?可有外交關系就算是朋友啦?是朋友的話,為何連個免簽待遇都不給?
敝人除了作戰(zhàn)持槍出過國,正式出國只有一次。那是一次受邀訪問,集體辦簽證,自然沒遇到太多的麻煩??墒?,有時不出國倒遇到了比出國還大的麻煩。那是一次出差中南某市回京,在火車站,出示身份證不算,還要出示進京介紹信。我問他要這個做什么?他回答三個字:“少廢話。”我雖不是金口玉言,但又何嘗愿多廢話,也硬邦邦回敬他三個字:“我回家!”這事與簽證有關系嗎?大有關系!一國國民如果在自家都得不到尊重,他到別國也難以受到禮遇。自尊者人尊之,自辱者人辱之。
也有人說,免簽這件事很簡單,其實就是兩國相關部門達成的一種互利互惠協(xié)議。但愿如此簡單,那我還是想問,為什么我們的有關部門不作為,不去做這件于國于民有利有惠的事呢?
免簽是一面鏡子,我們從中照出了什么?
“人艱不拆”,吳副領導人也許沒學會大陸網(wǎng)民新發(fā)明的這一成語,他只須夸夸臺灣僑務成就就得了,說那么多,真的不大夠意思。
【原載2014年1月(上)《雜文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