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
[譯文]
有人十分討厭老鼠,破產(chǎn)討得一只好貓。用大魚大肉去喂貓,用棉墊毯子給貓睡。貓過著很安逸的生活,都不去捕鼠了,甚至與老鼠一塊玩樂,老鼠因此更加兇暴。這人十分生氣,把貓趕走后,于是再也不在家里養(yǎng)貓了,他認(rèn)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么好貓。
魯小班:故事主人公最后的結(jié)果全是他一手造成,他沒有想過安逸會削弱貓的斗志。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溺愛是不可取的,溫室里是培養(yǎng)不出棟梁來的。貓如此,人亦如此:環(huán)境過于安逸,人就會懶散,不思進取。溺愛毀掉孩子的事例古今不在少數(shù),下面的故事或許可以引起我們更深的思考!
古時候有一對老夫婦,直到晚年才生了一個寶貝兒子,所以他們看得異常珍貴,孩子自小長得聰明伶俐,父母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頂在頭上怕摔下。一日,孩子在鄰居家玩,回來時在鄰居家拿了一根針來,交給了媽媽,媽媽不問原委,也不管來由,喜出望外地說:“我兒真是聰明,曉得從外面帶東西給父母。”漸漸地,孩子常常從外回來時拿些小東西,只說撿的,討得媽媽的歡心,孩子也十分高興。
到了成年以后,有一次,孩子從外面牽回來一頭牛,父母也竟然不問原因,以為是兒子有本事買回來的,誰知過了幾天,鄰家失牛者終于發(fā)現(xiàn),便揚言要告官,這孩子一聽人家要告官,竟出手打人,失手將人打死,這下事情鬧大了,地保將人扭送到縣官處,當(dāng)庭判為處斬。臨上刑場時,縣官問他還有什么要求,他提出要見他媽媽一面。可憐的媽媽提上飯來給兒子送行,孩子跪在媽媽的面前,哭道:“兒受媽媽的養(yǎng)育之恩,臨死前想再吸一次母乳,以慰兒在天之靈。”媽媽便解懷,兒子竟然一口咬下乳頭,恨恨地道:“吾今日之行,皆因媽媽幼年的過分溺愛,不教之過?!甭?wù)吣粐@息。所謂“養(yǎng)子溺愛不教,父母之過”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