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西偉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學
中小學數(shù)學教學應加強對現(xiàn)象板塊的教學
閆西偉
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學
二十多年來,中小學數(shù)理化教學改革往往側重于從師生關系這一視角去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效果也并不見佳。事實上,只有從學生的對象性關系,即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入手,才能真正地樹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本文論述了加強現(xiàn)象板塊教學的重大意義,以及學生學習這一板塊的各種學習方法。
現(xiàn)象;主體地位;視角轉換
二十多年來,中小學數(shù)理化教學改革,往往側重于從師生關系這一視角入手去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學生所獲得的主體地位也非常有限——只是積極認真地聽老師講課,學生仍是老師在課堂上開動的一部被動的機器,主體地位仍在老師那一邊。事實上,只有從學生的對象性關系,即學生與其所學內容的關系亦即學習方法入手,才能真正地樹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習內容入手樹立學生主體地位,莫若首先加強對現(xiàn)象板塊的教學。所欣的是,新課程改革加強了現(xiàn)象方面的內容,這就為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思維視角提供了表演的舞臺。如果教師仍囿于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不敢放手發(fā)動學生直面教學內容,不敢放棄自己傳統(tǒng)的父母包辦和媒妁之言的主體地位,那么,學生將永遠處于教師和課本的客體地位而不能成為主體。但是,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然重視公式而輕視現(xiàn)象,仍不讓學生以新的學習方法主動學習這一現(xiàn)象板塊,那么,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仍不會樹立起學生的主體地位,仍不能實施素質教育,仍不會發(fā)揮其應有的重大作用。
用什么方法學習這一板塊呢?用這一板塊所要求的客觀的科學方法,而這些方法本身也成為學習這一板塊的主要內容,直到它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這些科學的方法是:
1.感知。
感知是外界事物進入心靈的唯一門戶,感知是認識的基礎,感知是觀察、想象、概括、創(chuàng)造等智力發(fā)展的前提,有無清晰的感知是優(yōu)秀生和后進生的分水嶺。如何感知?即用五官與事物接觸并留下清晰的印象,比如感知蘋果,就要看看,聞聞,摸摸,敲敲,咬咬,大腦就會產(chǎn)生清晰的表象。感知萬物,是兒童的首要任務,是兒童和成人學習的前提。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學習之初,若不加強感知教學,終生學習將輸在起跑線上。
2.實踐實踐是智慧和快樂的源泉。
把書中所列的事實過程再親身體驗一次,像伽利略那樣手握鐵球登上高樓并讓他們同時著地,像牛頓那樣躺在樹下等待天賜杏餅蘋果落下,象阿基米德那樣把自己浸入盛滿清水的水缸以發(fā)現(xiàn)浮力定律。還要親自動手制作模具,創(chuàng)造一個科學的世界。現(xiàn)在,有時髦的直觀教學法、模型教學法、演示教學法等等,可惜的是,都是老師代替學生去實踐,學生仍是君子動口不動手。這實在是籠中養(yǎng)鳥,庭中喂馬,其結果是閉塞眼睛,捆住手腳,何能求其在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大千世界一飛沖天,一舉千里?
3.實驗。
不能夠用五官接觸去感知和實踐的事物就以實驗的方式認識它。比如區(qū)別濃硫酸和稀硫酸的不同特性,就不能繼續(xù)幽默地使用“把食指伸入燒杯而把中指含入口里”的感知方式誘導學生去感知,而應該用實驗的方法。
4.假想實驗。
不能進行具體操作的實驗,以想象的方法在頭腦里實驗,其效果與實驗等同。即使能夠感知、實踐和實驗的事物,也一定要用想象的方法實驗它。這是一條必須堅守的學習原則,因為想象的方法,把白紙黑字翻譯為客觀現(xiàn)象,把客觀現(xiàn)象翻譯為大腦表象,使我們看到真正的學習對象。否則,數(shù)理化學習便是只見文字不見真諦的盲人摸象,須知言以立象,象以盡意,而意有所隨,學生獲得想象力,就是獲得了學習之宇宙運轉的第一推動力,就是克服了學習上的最大靜摩擦力,就是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者。
5.體驗中小學數(shù)理化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親身體驗。
理論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樹常青。沒有體驗,談不上學習,甚至連親身實踐也是形存神亡形同虛設。學習就是把書中所寫的他人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翻譯建構為自己的生活實踐經(jīng)驗,而母語就是自己的親身實踐經(jīng)驗,翻譯的能力就是產(chǎn)生于親身實踐之中的能感知事物神韻的生活體驗,就是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涵養(yǎng)出來的,所謂體驗,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實踐主體的感受,二是實踐對象的感受。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在體驗中,客體與主體的距離縮短乃至最后消失,進入一種物我同一的境界,并使主體產(chǎn)生感受、情感、理解、聯(lián)想及領悟等諸多心理活動,從而充分地認識事物。只有體驗,才能塑造人的主體意識,才能談得上主動學習。體驗要從主體和客體兩方面出發(fā),假如學生能夠把自己幻想為一列火車,能體驗到火車的起動、加速、前進、減速、受阻、轉彎、停止等等情狀,那么學習物質的運動定律將感到易如反掌、其妙無窮;假如學生能夠把自己幻想為淘氣的核外電子,那么學習化學反應和物質結構將感到如魚得水、其樂無窮??上У氖莻鹘y(tǒng)的教學并沒有這樣去教育學生,致使學生的學習流于枯燥乏味、盲人摸象和被動聽講。人類把物質世界和自己的活動通過文字轉化為符號世界,學生應該再把這符號的世界轉化為自己的實踐和體驗,應該象農(nóng)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那樣把課本實踐一次,體驗一次,生活一次。所謂的“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那是假知而不是真知,體驗課本,應成為樹立學習主體意識的首要條件。
立足于感知、實踐、實驗和體驗,邁開類推的步伐,展開想象的翅膀,創(chuàng)造一個絢麗多姿奇情異彩的數(shù)理化世界,抽象出一個現(xiàn)象的譜系。開辟鴻蒙,扭轉乾坤,只有通過這一板塊的創(chuàng)立和學習,才能樹立起學生依靠體驗和想象力自由學習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步入數(shù)理化學習的門坎,才能使學生走上自學成才的道路。這是創(chuàng)立第一板塊的偉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