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皿[蘇州大學,江蘇蘇州215006]
簡析《周禮》官制實踐的可能性及其當代啟示
——以新朝經(jīng)濟改革為例
⊙李子皿[蘇州大學,江蘇蘇州215006]
《周禮》以“六官制”詳細地反映了上古時期的政治體系,其中尤以“天官”“地官”二官為主。本文將從新朝在經(jīng)濟政策改革方面對上古官制的實踐進行初探,從土地制度、貨幣制度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淺談《周禮》官制在當代政治改革的可能性。
《周禮》土地制貨幣制當代啟示
《周禮》是記載上古官制的一部書,目前對于這部書的成書年代和作者仍存在很多疑問,但對于其中所涉及的上古的官制系統(tǒng)學界并無二見。本文主要探討上古官制對當代社會是否有意義,甚至這種上古的制度在當今社會是否還具有實踐的可能性。筆者將以王莽新政改革中的經(jīng)濟實踐為例進行研究,淺析關(guān)于上古到兩漢之交這一時期內(nèi)官制的變化。
王莽是一位深受儒家學說熏染的“學者皇帝”,新朝時期,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涉及政治、文化、民族等多個方面。本文主要從土地政策和幣制改革兩方面著手討論這些政策在當時的影響以及其在后來的實踐意義。
首先,新政在土地制度上進行“王田制”改革。《漢書·王莽傳》說:“更名天下田為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鄰里鄉(xiāng)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睆淖至x上看,王莽試圖恢復井田制,但實際上這條政策卻旨在說明王莽希冀以此抑制當時日益猖獗的土地兼并,穩(wěn)定社會秩序?!吨芏Y》中掌土地征稅之官的是地官之屬,這類官職主要是掌任土地之法,分別征之。賈公彥《周禮注疏》中有“載師,上士二人,中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六人,徒六十人”之說,載師之事,就是“事民而稅之”。《禹貢》中有“冀州既載”,這里就可以看出載師乃為人官之長。按照“地官篇”的“敘官”描述,地官系統(tǒng)共有七十九個職司,地官“使屬其帥而掌邦教”,但同樣從“地官篇”中可以發(fā)現(xiàn),掌教固然是地官職責的一部分,但地官似乎更重視土地與人民。中國古代社會,尤其是在上古時期,生產(chǎn)技術(shù)并沒有出現(xiàn)兩漢之交時的鐵犁牛耕,大多數(shù)仍然是粗耕的方式,這也就導致這兩個時代對于掌管土地官員的不同態(tài)度,換言之,也就為“王田制”的失敗埋下了禍根。
第一,二者目的不同?!吨芏Y》中地官之屬主要是為了平衡當時土地分配,更加重視土地對于人們生產(chǎn)作業(yè)的影響,但是王莽時期的“王田制”主要是為了平衡階級關(guān)系,更多的是為了維護當時的土地秩序,保證社會持存。
第二,二者經(jīng)濟基礎(chǔ)不同。即使到了西周晚期,銅制器具被大量使用的時期也沒有實現(xiàn)生產(chǎn)力的急速進步,直到春秋末年,鐵制器具出現(xiàn)以后,人類社會才開始擺脫刀耕火種的作業(yè)方式。文景之治使得漢朝的經(jīng)濟實力大增,雖然經(jīng)歷了漢武帝時代的瘋狂外侵、成哀之世的入不敷出,但西漢末年的經(jīng)濟基礎(chǔ)仍然是《周禮》之世不能抗衡的。因此,在生產(chǎn)力已經(jīng)超越時代限制的條件下企圖回歸當時的政治是極為不現(xiàn)實的,這與王莽的“儒生政治”有密切的關(guān)系。
第三,這種土地官制的設置顯然違背了當時貴族的利益。上古時期的官制設置其政治形態(tài)是土地國有,魯改革之后,在漢代實際上是土地私有制。在這種情況下希冀以《周禮》之制度規(guī)范當時的土地貴族是一大謬誤。在貴族政治的社會,這種“王田制”的實踐是必然失敗的。
王莽對于幣制的改革政策最終成為新朝滅亡的根本原因。王莽時廢五銖錢,據(jù)《漢書·食貨志》載:“更為金、銀、龜、貝錢布之品,凡二十八種”,并且下令對于私自鑄幣者嚴加懲治。這在當代人看來實屬多此一舉,當時漢代已經(jīng)有了固定通行的貨幣,為何要恢復龜、貝為通貨媒介?(當時金銀并沒有成為貨幣,其同龜、貝一樣都是普通的交換媒介)除了利用托古改制使政權(quán)立于合法地位的目的之外,也是因為當時的漢朝莊園制時興,貴族私自鑄幣的事情屢見不鮮,因此新帝想要以此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這種改革和《周禮》中對于財政的調(diào)整是不同的,一為生產(chǎn)力水平不同,已于上文所述;二為《周禮》的財政政策并不是針對貨幣本身,而是為了市場的通行需要。
《周禮》天官第三類共有屬官九人,均為掌財貨之官。當時的掌管財政的大臣主要是“掌大貢九賦,受其貨賄之入,頒其貨賄于諸府”?!渡袝ず榉丁份d:“一曰食,二曰貨。”有做生意的人,那么府官就要設置市場讓百姓在其中進行買賣,并須知物貨好壞與否。同時有玉府“掌邦之賦入,辨其財用之物而執(zhí)其總”,進入太府的物品,皆由職內(nèi)一一檢驗,這大概就是鄭玄所說的“受用之府若職內(nèi)”。從這里可以看出,《周禮》中的貨幣政策不僅對于貨幣種類沒有明確要求,而且對于邦之出入有專門的官員管理。依《周禮》,當時的龜、貝之類只是為了應付交換,方便出貨,而王莽的幣制改革則更多的側(cè)重于緩和政治沖突,并且只是膚淺地改變貨幣的類型,對于上古貨幣政策的本質(zhì)并沒有深切地把握,不僅沒有實現(xiàn)緩和社會矛盾的目的,而且加速了新朝的滅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希望以上古的財政政策改變現(xiàn)狀的做法是十分不妥的。
王莽新政失敗之后,其經(jīng)濟改革也隨之灰飛煙滅。當代中國的政治體制多是源自唐宋以來的三省六部制,這種制度在宋元明清時期逐步演化成中央集權(quán)制度,形成獨裁政治。通過對漢代管理經(jīng)濟方面官制的初步探微可以得知,在政治上實現(xiàn)超越是可能的,但是在經(jīng)濟上實現(xiàn)跨越是絕對不現(xiàn)實的。上古的官制之所以會如此,主要取決于當時粗耕經(jīng)濟的基礎(chǔ),其政治上的官制設置是符合當時社會需求的,放在新朝尚且不很合適,對于經(jīng)濟基礎(chǔ)和政治形態(tài)發(fā)生巨變的當代中國這種官制的實踐更是無稽之談。但是,這并不意味《周禮》的官制體系對于我們當代政治建設毫無意義。
《周禮》的官制系統(tǒng)在王莽新朝時期并沒有得到較好的運用,但這并不意味著《周禮》官制的失敗。在當代政治的轉(zhuǎn)型時期,怎樣更好地完善公務員體系儼然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從《周禮》的“六官”中可以顯見一些對于當代政治實踐較為有益的策略,筆者于此僅做淺陋之談。
第一,通過分權(quán)解決獨裁問題。唐代賈公彥在《周禮正義序》中寫道:“夫天育蒸民,無主則亂;立君治亂,事資賢輔。但天皇地皇之日,無事安民。降自燧皇,方有臣矣?!痹谶@里,《周禮》強調(diào)通過君臣合力來治理國家。筆者以為,《周禮》中最大的政治特色就是沒有獨裁,即使是作為冢宰的天官也是有八法對其進行制約,制約獨裁的最好方法就是分權(quán)——六官各司其職,官下設屬,分管其政?!肮俾?lián)”使得官員之間實現(xiàn)相互制約,這和啟蒙時期孟德斯鳩以三權(quán)分立實現(xiàn)權(quán)力的制衡有異曲同工之效。這對于當代中國怎樣解決權(quán)力交叉、官員隊伍冗雜問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例。
第二,通過模擬“春官”的設定規(guī)范官員“禮”的實踐。古代講求“禮制”,春官的設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障官員的精神層次,這對于提高官員的個人素質(zhì)有重要的作用。對于行政官員而言,僅僅靠法律的約束已經(jīng)不能保證官員政治的合理合法,或許從精神引導的層面考慮問題,能夠取得一定效果。這對于平衡社會關(guān)系和穩(wěn)定民眾心理具有超乎法律的意義。法律在當代中國民眾看來其威懾力遠不如文化輿論,這與中國傳統(tǒng)習俗密切相關(guān)。西方與中國不同,古希臘時代的法律條例對于其民眾具有深遠的影響,中國民眾則多依靠禮制、輿論等方式進行道德上的譴責。因此,《周禮》“春官”的設置對于官員隊伍整體素質(zhì)的督促具有重要作用。這并不意味著必須要恢復上古的“春官”制,但對于如何保持公務員隊伍的廉潔不得不說有很深的借鑒意義。
第三,在反觀歷史的同時,對于當代中國借鑒的西方某些體制也要高度重視。孫詒讓在《周禮政要》中曾講到,西洋之體制古中國無一不有。這是當時晚清至民國時期學者常持的一種觀點。對于任何一種體制的借鑒都應該有太炎先生“辨章學術(shù),考鏡源流”的精神,《周禮》是,西洋之體制更是。
《周禮》中對于政府在社會中的分工的闡釋已經(jīng)很明確,對于國家機器功能的分配已初具現(xiàn)代國家政治的模型,并成為后代政治改革的依據(jù)(如王莽改議制;蘇革管制;王安石變法;太平天國的“天國新法”等)。不得不說,《周禮》對于現(xiàn)代國家政治改革依舊有很多可以借鑒的方面,以上只是筆者的一些淺見,不當之處,望大方之家指正!
[1]鄭玄注,賈公彥疏.周禮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孫詒讓.周禮政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0.
[3]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87.
[4]錢穆.國史大綱[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5]蔣伯潛.十三經(jīng)概論[M].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10. [6]顧遷注譯.尚書[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7]錢穆.秦漢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
作者:李子皿,蘇州大學在讀本科生。
編輯:康慧E-mail:kanghuixx@sina.com
江蘇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蘇州紫陽書院教育體制研究和當代啟示》的項目負責人;蘇州大學第十六批大學生重點基金項目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