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曼
(山東省單縣第二中學,山東 菏澤 274300)
古典詩詞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占有很大比重,鑒于文本理解上的困難很多學生對學習大量古典詩詞持排斥心理。因此,激發(fā)學生對古典詩詞鑒賞的興趣需要教師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而音樂在校園文化中占據(jù)強勢地位,席卷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文學與音樂相伴淵源已久,《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就是根據(jù)樂曲來劃分的;楚辭、唐詩、宋詞、元曲都能合樂而唱。列夫·托爾斯泰說:“音樂的魔力足以使一個人對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對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變而為可能。”因此,在古典詩詞教學中,對音樂的運用可以成為落實教學目標的切入口。
比如講到詩詞中起興手法,朱熹關于興起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捷,但學生聽了仍覺云里霧里,而運用學生耳熟能詳?shù)母柙~舉例講解便能古今溝通。黃梅戲《天仙配》里面“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夫妻雙雙把家還”,民歌《東方紅》里面“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兩句歌詞立刻讓學生恍然大悟,此刻趁機引導學生還能讓他們聯(lián)想到許多歌曲里面運用了起興手法。
再比如講到詞的風格,宋詞有婉約與豪放之分,通常我們會引用資料:“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蘇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鐵綽板唱大江東去”,讓學生感受二者風格,引用資料之后讓學生對比來聽鄧麗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屠洪剛的《精忠報國》,學生定會更準確地感受兩種風格的不同。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淺顯易懂。學生學了印象也很深。
流行歌曲中有許多具有中國古典文化元素的“中國風”流行歌曲,專業(yè)詞人在流光溢彩的古典詩詞中尋求詩意的回歸,從歌詞、意象、意境、情感等諸多方面進行有益的嘗試和借鑒。比如林夕、陳小奇、方文山、黃霑、許嵩等,他們的很多作品都成為流行歌曲中的絢爛之作。讓學生經常學習鑒賞這些具有中國風的流行歌曲,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夠培養(yǎng)其對古典文化的興趣和熱情,同時引導學生分析語言、意象、表現(xiàn)手法以及主題情感,在輕松愉悅的狀態(tài)中,與生活親密接觸,潛移默化中也提高了閱讀鑒賞能力。
以方文山《菊花臺》為例,《菊花臺》是一首描寫外出征戰(zhàn)的將軍與獨自在家守候的妻子互相思念的歌曲,歌詞婉轉動人,含蓄哀傷,配合周杰倫的古典曲風,將哀傷之情演繹得淋漓盡致?!熬栈ā边@一意象在詞中不但表示離別之意,更有思念哀傷之感。此處可跟學生舉例李清照的詞句“滿地黃花堆積”、“人比黃花瘦”。而歌詞中“你的笑容已泛黃”運用通感的修辭手法,將“菊花的黃”與“笑容的黃”混淆一起,使人感到那溫暖的笑容正在逐漸淡掉遠去,由此哀傷而又動人的情感自然流露?!俺钅山?秋心拆兩半”以拆字手法,將“愁”字分開來看,而“秋”“心”卻恰恰是情景的寫照。在古代詩文中,“秋”往往有指盼人團聚,孤單離愁之感,而“心”則恰好是妻子真實的寫照,于是情景交融,而又渾然不著痕跡。另外歌詞中運用了很多典故,描寫戰(zhàn)爭離別的獨特視角也值得讓學生細細品味。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加強積累,重視感悟和熏陶。古詩文的背誦、推薦的篇目很多,更何況要求學生背誦的還有許多現(xiàn)代詩文。學生背誦任務艱巨,而在教學中適當?shù)匾牍旁娫~歌曲演唱,直接以唱帶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xiàn)代流行歌曲中有一類歌曲直接以唐詩宋詞為歌詞,配以現(xiàn)代的音樂元素演唱。典型代表是鄧麗君,鄧麗君通過其天生麗質的悠悠情懷將許多首經久不衰的宋詞演繹得深情款款、典雅柔情,如《獨上西樓》、《欲說還休》、《但愿人長久》、《芳草無情》、《胭脂淚》、《萬葉千聲》、《人約黃昏后》、《相看淚眼》等。另外也有其他歌手對古典詩詞直接深情演唱,比如輪回樂隊《滿江紅》是對岳飛《滿江紅·寫懷》的直接吟唱,王祖賢的《聲聲慢》則捕捉了李清照詞作《聲聲慢(尋尋覓覓)》中的國愁、家愁、情愁。這些詩詞都是唐詩宋詞中的精華,有一部分入選初、高中語文教材中,在詩詞教學中就可以將這些歌曲引入課堂,輔助教學,幫助學生融入詩詞的意境中,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和理解詩詞。通過富有情感的音樂演唱,還原詩詞的氛圍,多次聆聽,可以強化學生對于詩詞文本的一記憶。
例如:在熟讀賞析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后,如果讓學生機械背誦,定是索然寡味,筆者在播放一段《甄嬛傳》同名歌曲《菩薩蠻》后,學生聽著熟悉的曲調,學習的興致立刻便提了上來,放第二遍時,許多學生不由自主地輕聲哼唱。整個教室的緊張氛圍得以緩和,輕松的氣氛下班里的背書“特困戶”也會禁不住參與其中。課堂上的一唱一吟,形成了良好的教學氛圍。很多同學當堂便能完成背誦,有的同學甚至能完整地唱出歌曲。同時,學生對詞中描述的閨怨之情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而詞與歌曲的對比,也能夠啟發(fā)學生思考如何用發(fā)散性思維從不同角度來看待同一事物。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在提倡大語文教育思想的今天,不妨啟發(fā)中學生從音樂中捕捉語文的氣息,讓詩詞賞析的課堂也妙趣橫生起來。
【參考文獻】
[1]倪文錦.高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曹明海,陳秀春.語文教育文化學[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
[3]李運松.語文教學與音樂滲透[J].語文教學與研究,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