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領艷
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梢哉f,識字是學習語文的起點,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不識字或識字數量不足,讀書和作文便不會有理想的效果。因此,小學階段必須把識字作為一項首要任務認真對待,千方百計使學生過識字“關”。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對學習漢字要有濃厚的興趣,養(yǎng)成主動識字的習慣。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這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
筆者認為,在掌握漢字規(guī)律的同時,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可以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一、掌握識字工具,提示漢字構成規(guī)律
識字教學初期,要逐步教給學生三套識字的工具。拼音是幫助讀音、正音的工具;筆畫、筆順、基本字和偏旁部件是分析和識記字形的工具;字典是自學的工具。掌握了這三套工具,就為大量識字打下了基礎。根據漢字的特點,提示漢字的規(guī)律,使學生掌握識字的主動權。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發(fā)現新的識字方法,抓住漢字的音、形、義的聯系,教給學生識字方法,使學生逐步具有自主識字的能力。
象形字:在象形字的教學中,可以充分運用象形字保留事物形態(tài)、表示意思的特點,把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圖畫,引導學生在對圖畫的感受中激發(fā)興趣,識記生字。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識字一中的第二課:《口耳目》一課中的生字都是象形字,教學時引導學生觀察字和圖片,在對比中發(fā)現字和圖相似的特點,在觀察中充分發(fā)揮兒童形象直觀記憶的優(yōu)勢,讓抽象的文字符號在學生面前活起來,以圖形的形式存儲在大腦中,從中學到識記象形字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如果遇到這類字,就用象形的規(guī)律來學。
形聲字:漢字中大部分是形聲字,這些字都是由聲旁和形旁兩部分組成的,這些字的聲旁是相對固定的,只是根據字義的不同匹配形旁,如在教“晴、蜻、情、清、請”這些字時,啟發(fā)學生比一比能發(fā)現什么,通過觀察比較,學生發(fā)現這些字的右邊都一樣,只是偏旁不同,學生感悟到聲旁表音、形旁表意的特點。在學習時,不但能很快記住這些字,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會根據形旁去推測字義,日久天長學生自己就能總結出一些識字方法,如“換一換、加一加、減一減”,把這一識字方法延伸到課外,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就增強了,同時也擴大了識字量。對于偏旁相同的字:如在教“蝴蝶”、“蜻蜓”這些字時,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去探索它們的秘密,發(fā)現這些字都與“蟲”有關,提示構字規(guī)律,舉一反三,在學習中促進自主識字。
二、遵循“在語言環(huán)境中教識字”的原則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孤立地抓認字、寫字,忽視了閱讀和表達的基本訓練。要知道,識字是為了閱讀和寫作,而且,只有在反復讀寫的實踐中,識字才能得到鞏固,因此,忽視讀寫、孤立地抓認字、寫字,客觀效果不一定好。把識字同讀書、作文的基本訓練結合起來,既有助于鞏固識字,也有利于打下讀寫的初步基礎。只有在語言環(huán)境中教識字,才能充分發(fā)揮識字在發(fā)展學生語言中的作用。
一字多義是漢字的一個重要特點。以“花”為例。在“我養(yǎng)了一盆花”里它表示的是“可供觀賞的植物”。在“花錢”里是“用”的意思;在“放花”里表示的是“焰火的一種”;在“掛了兩次花”中是指在“作戰(zhàn)時受的外傷”的意思,在“手榴彈在敵群中開了花”里是指“形狀像花朵的東西”……這個例子說明,一個字的特定含義,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才能清楚地顯示出來,也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教識字,才能使學生準確地領悟字的含義和用法,從而正確地運用于語言實踐。
同樣一個字,孤立地教,費時多,難以識記,結合閱讀去教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因為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三者的統(tǒng)一體,所謂識字,就是掌握統(tǒng)一體中的三個要素,即: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為識記字音、字義提供了有力的“依托”,當一個字的字形重現在學生面前時,即使他一時想不起它的音,但只要回憶一下在閱讀中讀過的句子,便可能依靠字的語言環(huán)境想起它的語音和意義。從這個角度講,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既可以讓學生有識字的愿望,又可以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優(yōu)化識字方法,激發(fā)識字興趣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容易受感情因素感染,要科學地巧妙地設計一些教學情境,讓學生興趣盎然地主動地投入到識字當中去。如:一年級下冊中《識字4》中的字多數帶有“蟲字旁”,我們就可以這樣設計教學:小朋友:一年一度的動物聯歡會,馬上就要舉行了,你們想不想去現場看一看呀,小動物們正準備著呢?(出示課件)你眼睛里都看到什么了?(指名說:“蜻蜓、蝌蚪、螞蟻、蝴蝶、蚯蚓、蜘蛛)學生邊說,教師邊貼出圖。你瞧,動物俱樂部還給我們送來了一份小演員的名單呢。(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指名讀,齊讀,這樣,學生們既有興趣,又能很快地掌握識字規(guī)律:蟲字旁的字都是形聲字,不僅掌握了讀音,也用較短的時間掌握字形。也就是說,給學生創(chuàng)設些有童心童趣的情境,讓學生們在童趣中識字是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識字要求是十分明確的,它要求學生在各學段中掌握一定的識字量,同時,要掌握最基本的識字寫字的方法,另外,還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漢字形體美的基礎上,對漢字產生濃厚興趣,從而養(yǎng)成獨立識字和主動識字的習慣,在識字過程中,還可以通過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通過競賽,評選識字大王、識字之星等多種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有幾十個學生的班級里,教師要了解全班學生的識字情況很難,我們可以采取請小老師的方法,對接愛好的學生,請他們當小老師教其他學生認讀。好的評價方式也是激發(fā)學生主動識字的有效方式。
為了盡快地突破識字關,完成教材中這么大的識字量,我們必須優(yōu)化識字方法。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識字8》中的生字可這樣處理識字:在讀準了字音之后,記憶字形時老師可以這樣處理:同學們對詞語讀得很好,不僅要會讀,還要會記,老師先給同學們一個記字的提示:出示熟字認讀,齊讀這兩個字后,教師提出要求:希望你們用剛才的熟字記一記剛學過的生字,看一看,能記哪一個?指名說,其他七個生字還沒有記,你們動動腦筋,找一找最棒的方法記一記并和同桌交流一下。指名說,你記哪個字?打算怎么記?(嫦=女+常)帶讀,箭=竹+前;宇=于+宀,娥=女+我(部件相加);衛(wèi)=節(jié)-艸+一;宙=宀+由;射=身+寸(身的“ノ”不出頭),利用學過的字+部首,再把要認識的字集中起來學習,讀準字音,再記憶字形,最后理解字義。依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識字方法,比如集中識字的方法,分散識字法,注音識字,字理識字,部件識字法等。
另外,語文的學習資源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要充分引導學生在課外學習漢字。崔巒老師一再強調:識字教學應提倡兩條腿走路:一條是課內,一條是課外,課外識字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嘗試:比如,我們學完某一課的生字可搜集一些帶有本課生字的包裝紙、卡片或利用路標、宣傳欄等,讓學生從中識字,如識字(二)中的《自選商場》一課,就可利用這種方法,這樣把學生學過的生字和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不僅鞏固了生字,更重要的是為學生自主識字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途徑。
總之,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科學地設計教學方案,綜合運用識字方法,充分發(fā)揮現代教學的輔助功能,多角度、多渠道開發(fā)識字資源,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學生識字效率,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只有這樣,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才能得到全面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