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改玲,范忠雄
(1.西北民族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甘肅 蘭州730030)
甘青為佛教文化的中心,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并存共榮,是漢藏佛教文化交流融合的前沿。漢傳佛教和藏傳教相互吸收和影響,促進了漢藏民族間的認同,筑成了漢藏友好的基礎。在甘青漢藏結合部,漢、藏佛教交流的案例比比皆是,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和卓尼縣交界的民間佛教信仰場所嘛呢房即是漢、藏佛教文化交流的典范。
文章選擇卓尼縣阿子塘(也寫作阿子灘、阿字塘)鄉(xiāng)古戰(zhàn)川村的嘛呢房為調查點,例證漢、藏佛教的交流和融合。阿子塘鄉(xiāng)位于卓尼縣西北部,洮河北岸,原為卓尼土司所轄;卓尼設治局時,設立洮北鄉(xiāng);建國初,歸臨潭縣轄;1962年以來設阿子塘鄉(xiāng),歸卓尼縣轄。全鄉(xiāng)面積113.79平方公里,人口1 176戶,6 424人,其中藏族5 802人,占總人口的90.3%,漢族和其他民族602人[1]。阿子塘意為阿貲的川或灘,據傳為吐谷渾王阿才的駐地,阿子塘鄉(xiāng)現(xiàn)還轄上阿子塘(阿子塘牙納)和下阿子塘(阿子塘瑪納)兩個以阿子塘命名的村子。
古戰(zhàn)川村為阿子塘鄉(xiāng)鄉(xiāng)政府所在地,距離卓尼縣城33公里,距臨潭縣城不到5公里,岷合(岷縣至合作)公路穿村而過。東與臨潭縣轄地(漢族聚居區(qū))及卓尼申藏鄉(xiāng)(藏族聚居區(qū))犬牙交錯,西連卓尼完冒鄉(xiāng)(藏族聚居區(qū)),北倚斜藏大山,南有菜子溝、達架山,中與臨潭縣古戰(zhàn)鄉(xiāng)(漢族聚居區(qū))犬牙交錯。以農為業(yè),是典型的漢藏雜居地區(qū)。
嘛呢房是當地民眾對村落宗教活動場所的俗稱,古戰(zhàn)川的嘛呢房匾額書為嘛呢宮。嘛呢房是具有藏傳佛教特色的稱謂,在藏族聚居區(qū),佛教信仰場所有嘛呢康,“康”即 “房”的意思,是藏族老人們集體誦念佛教經典的地方,一般也建有嘛呢經筒,是藏族村落宗教活動的中心,臨潭、卓尼一帶稱其為嘛呢房?!奥锬亍币辉~源自藏傳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 (哄),六字真言為密教重要咒語,又稱觀世音菩薩心咒、六字大明咒。六字真言內容豐富,蘊藏了宇宙中大能、大智與大悲。[2]持誦六字真言不僅可以消除病苦和恐懼,而且能使壽命增加,財富充盈;命終的時候,通往三惡道諸門會因咒語的力量關閉,而往生善道,并得到佛法的加持和庇護,成就無上菩提。因此藏區(qū)僧俗用不同的方式時時處處念誦六字真言,臨潭、卓尼一帶民眾稱念嘛呢。
在臨潭、卓尼漢藏雜居地區(qū)的不少村落有嘛呢房,但與藏傳佛教的嘛呢康有所不同,漢藏結合部的嘛呢房供奉的佛(神)有的源自藏傳佛教,有的來自漢傳佛教,也有源自漢、藏民間信仰的。念誦的經典用漢文書寫,經典內容既有漢傳佛教的內容,也受藏傳佛教的影響。
古戰(zhàn)川村的嘛呢房位于村中心,岷合公路東側不到百米處,從外表上看,和當地普通的民居沒有大的區(qū)別——紅磚砌成的圍墻,鐵質的大門,漢式的門樓,門樓兩側的門廊上分別鑲嵌著黃色的 “?!弊?,門墩為一雙石獅子。與普通民居不同的是嘛呢房大門上貼著“玉瓶法雨灑遍乾地萬戶,紫竹清風吹開云霧千年”的頗具佛教特點的對聯(lián),橫批兩側貼著兩個藏式寶瓶圖案,橫批上方掛著白色的哈達,不難看出這是漢藏文化兼而有之的建筑。院中有座東朝西的三間正房,為漢式,即是嘛呢房,正房的前面是兩個藏式白色煨桑爐。暖廊外的玻璃上掛著醒目的印有六字真言的各色嘛呢旗,廊內柱上掛著方形的漢式鐵制香爐?!胺鸸馄照铡钡狞S色橫幅和印有“唵嘛呢叭咪哄”的藏文嘛呢經并掛在門楣上方。門上張貼著十二幅中國古代孝親圖,其中有臥冰求鯉、打虎救父、棄官等母、聞雷泣墓等家喻戶曉的孝親故事。
有關古戰(zhàn)川嘛呢房的建立,地方史志中沒有記載。據村中老人口述,清末民國,村中已經有嘛呢房。關于嘛呢房建立的緣起,據村中老者記憶,最早有來自麥吾新寺①麥吾新寺在甘南州夏河縣佐蓋多瑪鄉(xiāng)境內,為拉卜楞寺屬寺。的鍍金銅質佛像,十分珍貴,為了供養(yǎng)佛像,村中修建了供養(yǎng)場所即今之嘛呢房的前身。也就是說古戰(zhàn)川村嘛呢房的建立和藏傳佛教有著密切的關系,其最早供奉的佛像源于藏傳佛教寺院。最早的鍍金銅佛像現(xiàn)已丟失,②2005年銅佛像丟失,村民深感惋惜,一方面認為佛像為價值極高的文物,二認為佛像來源于藏傳佛寺,更顯珍貴。銅佛像被盜之后,村民集資于2006年從蘭州請四壁觀音供奉于嘛呢房?,F(xiàn)嘛呢房供奉的佛有:正堂佛龕中供奉著三尊佛像,正中為四壁觀音,兩邊為地藏王菩薩和護法神。佛龕左側供奉的是本村的山神——大東山山神,山神前供奉神牦牛。神牦牛為化纖質地,高約40厘米,牦牛身上掛有村民獻祭的各色哈達,靠近山神的左側墻壁上掛著六幅唐卡。佛龕的右側是村民一戶人家的家神,據村中張家阿爺介紹,由于這家的家神過大,在家不能供養(yǎng),就供奉到了嘛呢房中。佛龕正前方是一張木質大方桌,上有村民對佛的各種供養(yǎng)和酥油燈。禮佛的順序一般為,點燈(以食用菜籽油為燃料,銅質燈具,大小形制和藏傳佛教寺院的酥油燈一樣);上香;燃柏枝和黃表紙;叩頭(不磕長頭,一般為三叩首);念六字真言。是漢藏合璧的禮佛儀式。
參加嘛呢房活動的主要為村中的老人,一般為六十多歲且家中沒有太多雜務的老者,會定時參加嘛呢房的活動。臨潭卓尼一帶地處偏僻,民風淳樸,傳統(tǒng)文化保存完好,強調孝敬父母,長幼有序。父母六十多歲就不再參加生產勞動,專心念嘛呢。現(xiàn)在嘛呢房念嘛呢的老人共有二十多位,其中有一男性③臨潭、卓尼海拔較高,氣候惡劣,人均壽命相對較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已不多見,八十歲以上者更是寥寥,而且六十歲以上的老者多為女性,男性壽命遠不如女性長。。參加嘛呢房的活動為村民自愿選擇,大多數老人會選擇去嘛呢房。平時村中的皈依佛教徒也會參加嘛呢房的活動,她們?yōu)闈h傳佛教凈土宗居士,也經常去臨潭慈云寺參加佛事活動。
嘛呢房與村民的生活關系密切,嘛呢房的念誦活動是為全體村民進行的祈禱,得到村人的大力支持。2006年,嘛呢房倡議去蘭州請佛像,村民踴躍捐款,每家捐款幾十元、上百元不等,附近漢、藏族村落也都積極贊助,鄉(xiāng)政府各機關也給予了支持。今年,嘛呢房由于年久失修出現(xiàn)漏雨,村民決定重新修建,由村中德高望重者組成重建管理組織,開展募捐活動,已募捐60多萬元。筆者2013年7月去嘛呢房考查時,嘛呢房的佛像已移往他處,幾個工人正在拆遷,房內已空無一物。
嘛呢房的資金管理者為青苗會,青苗會由村中德高望重的人組成(有關青苗會的問題作者將另文論述),定期公布嘛呢房的收支,接受村民的監(jiān)督。青苗會有會長一人,副會長2人,會員11人,總負責一人,財務管理二人,由全體村民選舉產生。青苗會的活動場所也在嘛呢房,是村民管理嘛呢房的民間機構。
青苗會和嘛呢房都不隸屬于村委會,也不受鄉(xiāng)政府的管理,村中行政方面的事歸村委會,而信仰和村民的婚喪大事等都依托于嘛呢房。村委會是村行政事務的中心,嘛呢房則是村民信仰、道德、民俗文化的中心,所以嘛呢房還掛著另外一塊匾額——文化室。
作為村民宗教信仰的中心,嘛呢房有固定的宗教活動時間和儀式,其重大的宗教活動既有漢傳佛教的重大節(jié)日,也有藏傳佛教的禮佛儀軌,在重大活動時村中老人集聚于嘛呢房念嘛呢①當地把嘛呢房的念誦活動稱念經,也稱念嘛呢。,重大而且集中的活動有:
漢族傳統(tǒng)春節(jié)的念嘛呢活動:漢傳佛教寺院在大年初一會有早課,僧眾一起唱贊、誦經,祈禱國泰民安,祈求?;蹐A滿。秉承漢傳佛教儀軌,嘛呢房在春節(jié)前后有集中的念誦活動,主要在農歷臘月二十九、三十和正月初一、初二、初三的五、六天時間,這時老人們每天會帶上自做的饅頭、糖果、點心、少許炒面(糌粑)、松柏枝、黃表紙和一小瓶菜籽油,到嘛呢房煨桑、做燈、念嘛呢。在念嘛呢時用自帶的菜籽油做燈,以炒面和松柏枝煨桑。在念嘛呢的幾天中吃素食,一般從早上八九點鐘念至下午四五點。
四月佛節(jié)的念誦活動:四月是漢傳佛教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四月初八為釋迦摩尼誕辰,即漢傳佛教的佛誕節(jié),每年農歷四月,嘛呢房集體念經一個月,以紀念佛祖的誕生。另外,據漢傳佛寺禮佛儀式,每月初一、十五嘛呢房都要集體念經。
臨終關懷和超度:村民有重大疾病無法治愈時,也寄希望佛陀諸神。在家人病重時,村民會請嘛呢房念經,當地稱念“開路經”。他們堅信,一個人的塵緣是由佛祖決定的,如果其塵緣未了,念誦嘛呢后病人會自然痊愈;如果其塵緣已盡,則念誦嘛呢可以減輕病人痛苦,使其早日進入極樂世界,并消除病人對死亡的恐懼。人離世后,家人會在七日(頭七、二七到七七)、周年、二年、三年忌日請嘛呢房為逝者誦經超度,使其盡快超脫并轉世輪回,有條件的家庭也會請當地藏傳佛教寺院高僧大德進行超度,也有的請臨潭慈云寺、五臺山或福建普陀山等漢傳佛教師傅念經超度。
坐敦巴:敦巴,意為守戒、受戒、除私念、封閉、斷除。坐敦巴是藏傳佛教信眾的重要禮佛活動,具體要求為,在固定的時間內持戒,要求早上、晚上各吃一次飯,白天一整天不進食、不喝水、不說話,可以念誦佛經,要求信徒斷除雜念持戒修行。嘛呢房的坐敦巴活動,一般持戒的時間為15天,具體什么時間坐敦巴,由信徒根據自身的條件和時間做出安排。嘛呢房的坐敦巴和藏傳佛教的坐敦巴不完全一樣,其中變通的地方在于由早吃、晚吃改為每日吃三餐,但是必須素食,其他要求和藏傳佛教的要求完全相同。②嘛呢房的坐敦巴要求是由村人自己做出的變通。在早期,老人們也和藏傳佛教一樣每天兩餐,但是他們同時有素食要求。考慮到氣候寒冷,老人們身體條件等因素,嘛呢房做出每日三餐素食的變通。嘛呢房的持戒除了坐敦巴外,還有漢傳佛教的持戒要求,如初一、十五忌素,不吃葷食,而且所有坐嘛呢的老人都不食牛肉,他們認為牛為人驅使勞作,很辛苦,念佛修善不忍食牛肉。其實,禁食牛肉是印度教的要求,在印度,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印度教徒敬牛如敬神,他們認為每頭牛背上都乘坐著濕婆神,印度佛教受其影響禁食牛肉。
念卡冬:念卡東是藏傳佛教念誦活動的一種,藏族信眾時時處處禮佛,方式多種多樣,在不方便攜帶經書時,信徒就持續(xù)不停地念六字真言或者藏文經典或咒語,稱念卡冬。古戰(zhàn)川的老人們在不去嘛呢房參加活動,也沒有閑暇誦經時,一般念誦六字真言或者念誦他們背熟的咒語,以積更大的功德,保佑自身、家庭和村人的平安、健康。
撒路馬①“路馬”藏語音譯為隆達、意譯為風馬?!奥否R”前一字 “路”為音譯,而后一字“馬”為意譯,但這兩個字也正符合從事這項活動的實際含義,即在出行的路途中、山口處拋撒。:撒路馬是藏族習俗,古戰(zhàn)川村村民遠行或有要事時會去嘛呢房磕頭、點燈,之后撒路馬,期盼平安、順利。
念嘛呢對于村中的老人們而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地處偏僻,教育滯后,60歲以上的老人大多不識字,他們學經一般跟著領經人念誦,領經人一般也不識字,領經人會找村中識字的人教經,實際是領經人背會,再領著其他人誦讀。誦經包括誦和念,誦即說唱,誦經有多種調式,格調都是固定的,調式既有源自藏傳佛教念經調式,也有源于漢地古典詩詞的詞牌,同時跟洮岷一帶花兒調式也有相似之處,有待深入研究。念即快速讀,誦念結合是念嘛呢的一般要求。
嘛呢房念誦的經典有《金剛經》《大悲咒》《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嘛呢經》(即《觀音菩薩嘛呢真經》上下、《大乘經》)《老爺經》《娘娘經》等。
《金剛經》《大悲咒》《般若波羅密多心經》是嘛呢房老人經常念誦的漢傳佛教經典?!督饎偨洝啡Q《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經典之一,在中國佛教信徒中極為普遍?!督饎偨洝吩诎闳纛惤浀渲凶詈喞?,含義卻最廣博精深,深受嘛呢房老人的喜愛,嘛呢房的老人一般都能誦念。他們念誦的《金剛經》是沒有分章分段的譯本,也沒有標點?!洞蟊洹肥抢先藗兘洺3掷m(xù)不斷念誦的佛教經典,一般老人都會背誦。《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心經》,為佛教廣為流傳的智慧經典,據說由觀音菩薩所宣講,全文僅260字,容易持誦。除此,嘛呢房還會請外地漢傳佛寺的高僧講經說法。
嘛呢經由《觀音菩薩嘛呢真經》(上)《觀音菩薩嘛呢真經》(下)和《大乘經》三部各自獨立的部分組成。從嘛呢經的內容看既有漢傳佛教的內容,也有由藏傳佛教經典音譯而來的嘛呢番經,還有民間信仰的內容,是漢、藏佛教揉合了民間宗教而形成的以佛教思想為核心的經典。
另外,嘛呢房也經常念誦一些民間信仰的經,如《老爺經》《娘娘經》等,《老爺經》是祈求平安的經典,一般在春節(jié)期間,家族成員聚集在一起念誦,以祈求外出平安?!赌锬锝洝窞榍髢号牡浼?,祈求多子多福,添丁增口。
嘛呢房念經的順序一般為早上念誦《觀音菩薩嘛呢真經》(上),上午念誦《大乘經》,下午念誦《觀音菩薩嘛呢真經》(下)《大悲咒》《金剛經》等。
嘛呢房念誦的《金剛經》《大悲咒》《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為印刷出版的佛教書籍?!队^音菩薩嘛呢真經》為抄本,一般由村中受過教育、諳熟地方民俗文化的德高望重之人義務抄錄。抄寫經典,功德無量。一般用毛筆抄錄,楷體,字體較大,便于誦讀,村中的楊老師就多次為村民義務抄錄②楊老師是古戰(zhàn)川本村人,曾任教于當地多所學校,諳熟漢藏兩種語言,熱心地方民俗文化和宗教,對甘南藏傳佛教、漢傳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多有涉獵。他不去嘛呢房念經,但經常為村人抄經,楊老師退休后最大的愛好就是練書法,多年不輟,由他所抄寫的《觀音菩薩嘛呢真經》,字體精美,蒼勁有力。他對信仰和宗教的認識與村民有所不同。作者在2013年7月拜訪了楊老師,楊老師還為作者念唱了《觀音菩薩嘛呢真經》部分內容,受益匪淺。。
嘛呢房供奉的有四臂觀音、地藏菩薩、護法神等諸佛菩薩,也供奉山神、家神和神牦牛。
四臂觀音:四臂觀音是古戰(zhàn)川嘛呢房供奉的主尊。四臂觀音是藏傳佛教密宗本尊之一,代表大悲、大智、大力,在雪域高原有突出的地位。四臂觀音的一面代表法界一味,四臂代表發(fā)四無量心,即慈、悲、喜、舍。在藏傳佛教中,四臂觀音的咒語就是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嘛呢房的四壁觀音像和藏傳佛教的四壁觀音像形制相同,都是一面四臂,全跏趺坐于蓮花座上,頭戴五葉冠,主臂兩手于胸前結合掌印,另兩手左手持蓮花,右手握念珠,胸前佩瓔珞。瓔珞、冠和手鐲上鑲嵌松石和珊瑚。嘛呢房的四臂觀音佛像后掛著一幅精致的唐卡。
地藏菩薩:地藏在嘛呢房佛龕四臂觀音的右側。地藏的意思是如同大地一樣能承載萬物,含藏著無數的財寶資源,包含著無數的善根種子。地藏忍辱第一,能承載眾生的所有罪業(yè),具有崇高的德性。地藏的職責是救拔鬼魂,但地藏的教化不只限于地獄,哪里有苦難,哪里就有地藏。地藏是漢、藏佛教共同尊奉的佛,供奉地藏可以得到十種好處,即土地豐壤、家宅永安、先亡升天、現(xiàn)在益壽、所求遂愿、無水火災害、虛耗辟除、杜絕惡夢、出入神護、和多遇圣因等。除了觀音,地藏是中國下層民眾廣為信奉的佛。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道場,地藏也是藏傳佛教的八大菩薩之一。
護法神:嘛呢房佛龕中四壁觀音左側為一護法神,面目兇惡,背負火焰,右手持戈,左手持魔繩,一面兩臂三目,頭戴五骷髏頭骨冠,立磐石座,疑是藏傳佛教中的大黑天護法神。大黑天護法神是濕婆的化身,也是漢傳佛教的護法神大自在天,在藏密中稱大黑天。
山神:藏族民眾認為,宇宙中布滿了神靈,山、水、石等都具有神性。每一座山都有神靈存在,山神具有既能降福又能降災的雙重功能。大東山是古戰(zhàn)川村的神山,每年6月19日,村民會舉行隆重的造山神儀式。嘛呢房供奉大東山山神希望大東山山神護佑村民農業(yè)豐收,免除雹災、旱災等自然災害的侵害。
神牦牛:牦牛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牲畜,它是古代藏區(qū)重要的交通運輸工具,也是藏區(qū)民眾主要的食物來源。古戰(zhàn)川村村民雖然已經不再以牧為業(yè),但是民眾對牦牛的崇敬和喜愛根深蒂固,神牦牛之于村民和諸佛、神一樣重要。
四臂觀音、地藏菩薩、護法神、山神、家神、神牦牛共同組成了古戰(zhàn)川村的神祗體系,他們從生界、冥界、家庭、財產各個方面護佑村落,使村民生有所依,逝有所護,家庭和睦,村落平安。
甘南臨潭、卓尼一帶地處偏僻,社會發(fā)展長期滯后,豐富的礦產和美麗的環(huán)境,未賜予人民富裕的生活,農牧業(yè)生產長期停滯在靠天吃飯的狀態(tài)。近代以來,土司式微,軍閥伺機侵入,戰(zhàn)事不斷,民眾涂炭。加之土地貧瘠,雹災、旱災嚴重。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使民眾對自然力量產生極度的恐懼,民眾不得不向佛、神尋求精神慰藉,以度艱難時日。漢藏兩族在相同的生活環(huán)境中,在精神信仰中相互慰籍,呈現(xiàn)出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式。
阿子塘(灘)處在漢藏交界處,其東為臨潭、岷縣漢族聚居區(qū),以西為甘南廣大的藏族聚居區(qū),是漢藏兩文化的邊緣和連接地帶,民族雜居是這一地區(qū)最大的特點。古占川村的民族為漢藏兩族,從當今戶籍冊看,村民都為藏族,但從民族淵源看,村中安姓、包姓、王姓為世居藏族,其他為后來政府認定的藏族。村人介紹,1982年人口普查時,卓尼縣普查組發(fā)現(xiàn)村中藏族和漢族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完全相同,都以農為業(yè),以佛教為信仰,以嘛呢房為信仰中心,供奉大東山山神,并有家神和祖先神。人口普查組在征得村民的一致同意并報卓尼縣人口普查辦批準后,將全村的民族成分都填報為藏族,嘛呢房的信仰也就融合了漢、藏兩族信仰的特點。村民既去附近藏傳佛寺如卓尼大寺、拉卜楞寺等朝拜,也到臨潭漢傳佛寺慈云寺禮佛。
甘南臨潭、卓尼交界一帶歷來是多民族活動的舞臺,漢傳佛教文化底蘊深厚。魏晉南北朝時,佛教開始傳入甘南。洮州(今甘南州臨潭縣)曾是吐谷渾初立甘青草原的基地,吐谷渾在甘青立國三百五十多年,其佛教文化對地方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阿子塘(灘)曾經是吐谷渾的早期駐牧地,牛頭城遺址距阿子塘(灘)鄉(xiāng)政府不到一公里,牛頭城為吐谷渾衙置駐所,出土有邊飾連珠的蓮花紋瓦當,頭上有髻雙手捧蓮花枝形鷯足的供養(yǎng)人狀瓦當。[3]唐朝中期,吐蕃盡占隴右、河西,吐蕃在占領的河、洮、岷廣修佛寺,當時藏傳佛教尚未形成,吐蕃族和漢族共同信仰佛教,此時甘南漢傳佛教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蒙元時期,藏傳佛教形成,甘南境內的多數漢傳佛教寺院改宗藏傳佛教。明代,漢族大量移居甘南,漢傳佛教又開始流行,明政府大力提倡佛教,洮岷一帶的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都有了長足的發(fā)展,明代甘南大的漢傳佛教寺院有臨潭永寧寺、慈云寺,臨潭冶力關橋頭寺,臨潭扁都紅崖紫云寺。清光緒年間臨潭縣扁都有漢川佛寺迎水寺,紅崖有天竺寺,羊沙有中禪寺,冶力關有橋頭寺,安樂山有普朝寺,臨潭縣城有慈云寺。清宣統(tǒng)時,臨潭一帶佛教寺院多達54所,其中番寺45所,漢寺9所。[4]
宋元以來,甘南藏傳佛教勃興;明清時期,西北藏傳佛教文化區(qū)形成,藏傳佛教十分興盛,大小藏傳佛教寺院遍布甘南各地。建國初,甘南共有藏傳佛教寺院196座,喇嘛15 592人。[5]據《甘南州志》的統(tǒng)計,20世紀90年代,拉卜楞寺屬寺共94座,禪定寺屬寺71座,郎木寺屬寺11座,德爾隆寺屬寺10座,以上屬寺及大寺共計190座。甘南的藏傳佛教寺院以拉卜楞寺和卓尼禪定寺為中心形成兩大寺院群。拉卜楞寺為安多藏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距今三百多年,曾經是甘南的宗教、文化、經濟、政治中心,影響及青海、四川等廣大地區(qū),對安多藏區(qū)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禪定寺歷史悠久,歷經十九代土司苦心經營,高僧輩出,為臨潭、卓尼的藏傳佛教中心,其刊刻的卓尼版《大藏經》聞名遐邇。藏族全民信仰藏傳佛教,在漢藏雜居地區(qū)生活的藏族,受漢文化影響頗深,有些雖然已經不能使用藏語,但他們對佛的虔誠信仰絲毫未減。而當地漢族受藏文化影響,也虔信佛教,嘛呢房很好地滿足了兩者的信仰需求。
佛教傳入中國后,和漢族傳統(tǒng)文化及藏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不同結合分別形成了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兩者同根共源,也有各自的文化特質。漢傳佛教在藏傳佛教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其中前弘期尤為明顯;藏傳佛教對藏區(qū)的漢傳佛教影響也極為深遠。
在歷史上,漢、藏佛教在民間層面長期不間斷的進行著各種交流、借鑒和吸收。嘛呢房即是漢、藏佛教文化融合的結果,從內容和形式上都是漢、藏佛教因素并存。第一,從內容上看,嘛呢房的經典是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經典相互吸收融合的成果?!队^音菩薩嘛呢真經》以漢傳佛教民間信仰為核心,同時吸收藏傳佛教的諸多內容,如嘛呢番經,就是由藏文經典音譯而來,漢語無實際意義。在《觀音菩薩嘛呢真經》中,藏傳佛教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和漢傳佛教的南無阿彌陀佛交替使用?!队^音菩薩嘛呢真經》的大部分內容以漢文化為視角解釋六字真言的含義。第二,從形式上看,嘛呢房的宗教儀式同時揉合了漢、藏兩佛教的宗教儀式。其中叩頭、燃黃表紙等源自漢傳佛教,而煨桑、做燈、撒路馬、獻哈達等源自藏傳佛教。在嘛呢房的裝飾物中,隨處可見哈達和酥油燈,也不乏信徒獻祭的紅綢、被面和黃表紙。第三,供奉的神來自于漢傳佛教和藏族佛教兩大系統(tǒng)。其中地藏菩薩是漢、藏佛教共同尊奉的佛,四臂菩薩來自于藏傳佛教,而山神、神牦牛源自藏族民間信仰。
嘛呢房是典型的漢、藏佛教交融的成果,在嘛呢房的典籍和儀式中有些是很難截然區(qū)分屬于藏傳佛教還是漢傳佛教。漢、藏佛教有許多相同、相通的地方,文化的相通構筑了漢藏長期友好的基礎,嘛呢房是漢藏長期友好交往的典范,這說明,念誦什么語言書寫的佛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顆誠心向佛、護國佑民的善心。
[1]卓尼縣志編纂委員會.卓尼縣志[M].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94.91.
[2]索南才讓(許得存).《嘛呢全集》與六字真言[BL/OF].佛緣網:http://www.foyuan.net/article-143548-1.html 2010-9-21.
[3]李振翼.甘南藏區(qū)考古集萃[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11.
[4]介永強.西北佛教歷史文化地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7.
[5]馬曉軍.甘南宗教演變與社會變遷[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