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淺閱讀 還需遠離淺寫作
閱讀影響著一個民族思想的深度和高度。如果過分熱衷于“淺閱讀”,無論于國于民,潛藏的危害都將是巨大的。在閱讀已呈大眾化、通俗化甚至娛樂化的今天,很有必要重新呼吁深度閱讀。而在考量淺閱讀與深閱讀關系時,不應該忘卻讀和寫之間的緊密關聯(lián)。
《人民日報》報道:讀和寫不可分割。讀者讀什么,取決于作者寫了什么,而作者寫什么,一定程度上也受到讀者讀什么的影響。淺閱讀泛濫,一定程度上與淺寫作的“繁盛”不無關系。近年來,許多論文和書籍雖呈井噴趨勢,但學術含量和思想含量卻并沒有顯著提高,仿佛寫的目的不是為了閱讀,而僅僅是為了發(fā)表和出版。這種寫作的“淺”,可想而知。
減少淺寫作不能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否則只能停在口頭上,變成口號。我們需正視讀和寫的關系,認識到寫是讀之源,如果淺寫作提供的作品少了,淺閱讀的內容自然會減少。這就需要外部和內部兩方面的努力。從外部來講,需要加強管理規(guī)范,倡導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在學術研究領域,則要改變以數量判高下的評價方式。從內因來講,作者應提高自律意識,明確作品的生命力在于思想,寫作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傳播正能量。只有深度思考、嚴肅寫作,才能寫出質量高、經得起時間檢驗、能夠推動文化發(fā)展進步的精品力作。
好書和暢銷書是兩條平行線嗎?
2013年末,各大媒體、各類機構推出各類好書榜。我們發(fā)現(xiàn),在很多重要的評選中許多口碑好、銷量也好的圖書均遭冷遇。上榜的圖書,多半是極其艱深的“不容忽視”的著作。不知從何時起,各類評選都在往“高大上”的道路上突飛猛進,直奔“諾貝爾獎”標準——太暢銷絕對只會減分,雖然沒有一個評委會承認。
《北京青年報》報道:一位參與過多項好書評選的資深書評人聊起原因,大意是,各類評選的標準不同,有的專業(yè)類的媒體自然偏愛專業(yè)一點的書,但是大眾媒體忽略大眾書,他也覺得奇怪。木心《文學回憶錄》戰(zhàn)績很好,但也被多數榜單忽略,編者陳丹青也不明所以,“他們總有自己的理由,不過所謂評選也僅僅是十幾個人、幾十個人的事情”。
書評人確實是個性化的,不選一本書的理由可能僅僅是因為“我對這本書不太感冒”,還有一些不能放在臺面上來說的理由就是——太暢銷的書就會自動屏蔽。當然還可能出于一種考慮,好書很多,暢銷書不缺乏關注度,因此會選擇一些不那么受關注的好書。理由雖多,但大家忽視的是,其實這些強勢的暢銷書中的“好書”則更需要鼓勵。在我國的圖書市場上,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現(xiàn)象就是品種數量飆升,質量卻差強人意,泥沙俱下。好書和暢銷書似乎從來是兩條平行線,也難怪書評人對暢銷書已經抱有慣性的“敵意”。
出版當然是需要專業(yè)性,但也應該鼓勵“跨界”的作品。好書和暢銷書不完全是“絕緣體”?!按蚱七吔?,追求自由”這大概是目前圖書出版界最需要思考的地方。
從Kindle的ADM系統(tǒng)來看出版業(yè)如何
打造自己的內容推送平臺
《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蟆穲蟮溃?012年12月,亞馬遜為其KindleFire設備推出了專用的信息推送系統(tǒng)(Amazon Device Messaging Beta,簡稱ADM)。ADM系統(tǒng)構建了一條重要通道——它為廣大內容商提供了與其Kindle用戶實時溝通和交互的能力。這一能力使內容商可以更加精準地定位目標客戶、有效地進行產品宣傳和營銷,從而促進客戶的持續(xù)消費。亞馬遜也由此將內容商更加緊密地聚攏在了一起,極大地豐富了圍繞Kindle的內容資源。這樣,ADM系統(tǒng)就逐漸成為亞馬遜在移動互聯(lián)網內容營銷推廣上的核心平臺。
這種“推”式服務模式,將會是我們傳統(tǒng)出版業(yè)進軍移動互聯(lián)網領域時需采用的技術。而內容推送平臺應被視為傳統(tǒng)出版業(yè)進軍移動互聯(lián)網領域時需要建設的一項基礎工程,它將成為出版社給用戶提供服務最為核心的一個基礎能力。因此,從長遠發(fā)展來看,出版業(yè)應該組織建設自己的內容推送平臺。推送平臺并不適合每個出版社自己建設,因為費時費力且存在多項隱患,而最好是由政府的權威機構、行業(yè)協(xié)會或實力強大的出版集團來牽頭建立,然后向各家出版社開放,提供業(yè)務客戶端接口,使大家能夠方便快捷地接入。推送平臺負責完成信息傳輸中各種技術層面的問題,如連接的建立、維護、內容的下發(fā)等,而各家出版社僅需要完成自己終端側應用客戶端的設計、內容的編輯和展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