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廉直 馮妍妍
祖沖之、李白、嫦娥、張鈺哲……你想過嗎,這些中國不同時期的名人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如今,他們正在月球上比鄰而“居”。
1961年,月球的命名表上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祖沖之”的名字。1970年,中國成功發(fā)射了自主研制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開始了宇宙探索之路。時至今日,中國發(fā)射了嫦娥三號,或將成為全球第三個登上月球的國家,而在月球上,已經住進的14個“中國人”正靜靜等待它的到來。
14個中國籍的“月球居民”“約當14世紀之末,一個叫萬戶的人在座椅上捆綁了47支火箭,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持兩個大風箏,令人點火,試圖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風箏的升力升空,而他的目的地是月球!”
美國火箭學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 S Zim)在1 945年出版的《火箭和噴氣發(fā)動機》中記錄了這個故事。為紀念這位世界上第一個利用火箭推力飛行的先驅者,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在1970年將月球背面的一座撞擊坑命名為“萬戶撞擊坑”。據考證,這位名叫“萬戶”的人是來自中國明朝的官員。
實際上,從伽利略發(fā)明望遠鏡開始,人們就陸續(xù)對月球上的一些地形單元進行了命名。
1922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其首次會員大會上成立了月球地名命名執(zhí)行委員會,開始對月球表面地名命名實行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管理。截至目前,IAU批準的月球地名共9112個,1900多個以地球實體命名,其中共計以14個中國人的名稱命名了19個月球地理實體,包括12個撞擊坑、2個月溪和5個衛(wèi)星坑。
這14位“中國人”都“住”在環(huán)形山里,其中有5人住在月球正面,其他人均住在月球背面。這14人中,既有中國古代的科學家,如郭守敬、石申、張衡、祖沖之、畢異、蔡倫、萬戶,也有近現代天文學家高平子、張鈺哲,同時還有神話人物嫦娥和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而另外3個名字,則是Ching-Te(中國男性名稱)、Sung-Me和Wan-Yu(兩個中國女性名字),不過由于文獻資料缺乏,至今無法知曉他們的具體身份。
呈現給世界的“中國名片”
東漢科學家張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測定天象的渾天儀,戰(zhàn)國天文學家石申是世界方位天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天文學家張鈺哲開創(chuàng)了中國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在中國傳媒大學公共輿情研究所副所長何輝教授看來,這14個中國籍的“月球居民”,其成就都是世界了解中國的名片。
事實上,要住進月球,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據介紹,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的名稱必須符合IAU規(guī)定的要求。比如,撞擊坑只能以著名科學家姓名命名,且須為去世3年以上的科學家:山脈則以地球上山脈名稱命名等。同時月球作為全人類的共有財產,任何研究者都有權基于科學研究的需要向IAU申報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
以張鈺哲為例,1928年,剛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天文學碩士的他,就發(fā)現了一顆新行星,并將它命名為“中華”,開創(chuàng)了中國人命名小行星的先河。在數十年的“追星”生涯中,他和他所帶領的團隊發(fā)現了許多星歷表上沒有的小行星和3顆新彗星,對人造衛(wèi)星軌道問題也做出了開創(chuàng)性研究。“這些中國人,一直以來都代表著世界對中國的認識。如李白,在19世紀末,英國人巴爾福出版的《遠東漫游》里,就將其稱為中國最偉大的詩人?!焙屋x認為,“他們的被‘命名,也表達了西方世界對我國古今杰出科學家所作貢獻的尊敬。”
對外發(fā)出更強的科技聲音
當然,客觀而言,由于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的歷史沿革和各國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不同步,在1 900多個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中,大部分都是在20世紀70年代獲批,各國數量差距很大,美國超過了300個,位列第一。而從申報看,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月球居民”都是由他國科學家申報命名。
令人欣喜的是,2010年,由我國科學家利用繞月探測工程全月面影像數據首次申報的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獲得IAU批準,月面上的3個撞擊坑用我國著名科學家蔡倫、畢異和張鈺哲的名字來命名,實現了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應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零的突破。
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tǒng)總指揮劉嘵群此前曾表示,月球地理實體命名能從側面反映一個國家在月球探測及其科學研究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績,也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科學技術發(fā)展水平。
何輝認為,從對外傳播看,這是我國經濟科技實力飛躍的體現,“也有助增強我們的科技自信”。近些年來,我國各方面科技快速進步,很多已實實在在躋身世界一流行列,國人的科技自信隨之提高,中國對外發(fā)出的科技聲音也越來越得到更大的重視。
同時,何輝還建議,下一步,不僅要利用我國的科技為中國人揚名,也可以利用我國的科技為其他國家特別是一些缺乏國際話語權的小國的著名科學家揚名,“這是科技自信,也是世界大國風范的體現”。(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