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藝愷
正月十五鬧元宵,怎么鬧呢?當(dāng)然少不了舞龍,武漢人叫“玩龍燈”。今年我算是大開眼界,隨著爸爸來到武漢黃陂區(qū),看了一場真正的“斗龍”大戰(zhàn)。
舞龍隊(duì)的“龍頭大哥”馬伯伯是爸爸的熟人,他身材高大魁梧,已經(jīng)舞了三十多年的龍。談起舞龍,馬伯伯口若懸河,頭頭是道。據(jù)他介紹,他們舞的是地地道道手工制作的布龍,龍架子是用竹子編成的,下面撐一個長約1.4米的桿子,加上人的身高,龍就顯得很高大威猛了。馬伯伯還告訴我們,舞龍要選一個天晴的日子,只要不過正月十五都行。第一個程序是“請龍”,放鞭炸炮,敬香祝愿,才可以正式把舞龍的一套東西搬上場,光樂器就有五種。如果是新龍,龍睛一般是空著的,到舞龍那天,再請一位德高望重的人用毛筆蘸墨點(diǎn)上眼睛,這樣龍就“活”了。我們一邊津津有味地聽著馬伯伯的介紹,一邊來到了舞龍場。
在舞龍場的空地上放著兩條龍,一條紅龍,一條黃龍,都有二十三節(jié),屬于“長龍”類。龍頭十分威武,張開大嘴露出尖尖的牙,龍身上繡有彩繪吉祥的圖案,五彩斑斕,金碧輝煌。
一陣鑼鼓喧天,舞龍隊(duì)進(jìn)場了,只見舞龍人穿著清一色中式薄衣衫,下身燈籠褲,腰間都扎著一條白腰帶,一隊(duì)鮮紅,一隊(duì)明黃。人們圍成一大圈,密密麻麻的。“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兩隊(duì)人馬先圍著場子轉(zhuǎn)了幾圈,熱場子。然后兩個龍頭相對,隊(duì)伍一字排開,龍開始舞動起來。
龍頭不時(shí)左右搖擺,龍身如漩渦似的卷起來,只見一個圓環(huán)連著一個圓環(huán),猶如龍真的在云中翻滾騰躍,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滾龍”。兩條龍時(shí)而騰起,時(shí)而俯沖,變化萬千。兩支隊(duì)伍互不相讓,鑼鼓聲始終不停,舞龍人、打鼓人個個滿頭大汗、青筋突出,紅龍、黃龍攪在一起,上下翻躍。旁邊圍觀的人們看得幾乎入迷了,舞到高潮處,舞龍人、觀眾一起大聲吼叫起來,那氣勢地動山搖。舞龍隊(duì)還亮出了絕活,有金龍噴水、白鶴亮翅、雙跳龍門等,贏得滿堂喝彩。兩條龍纏在一起斗,誰也不肯認(rèn)輸,直到最后村長出面才收場。人們久久不肯散去,還回味著剛才的場景。
之后兩條龍分別到各家各戶去“拜年”。每到一家,主人就燃放鞭炮,希望龍到自己家里舞上一會兒,得一個新年好兆頭。老輩人還在房梁上高掛一個大紅包,舞龍人不能搭梯子,只能以疊羅漢的方式舞上去取下紅包。紅包取下時(shí),每個人都?xì)g天喜地。
今天我作為“龍的傳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龍的威武和吉祥。舞龍舞出了中國人的紅紅火火,舞出了中國人的歡歡喜喜。愿我們來年個個龍騰虎躍、龍馬精神!
指導(dǎo)老師/方文琴
發(fā)稿/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