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的本義是頭頂。許慎的《說文解字》說:“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薄邦崱本褪穷^頂(“顛”為“頁”部字,從頁的字都與“頭”有關),頭頂是人的最高點,故“顛”引申為最高處?!疤臁笔莻€指事字,由“一”“大”組成,“大”字像一個人伸展開手腳的形狀,“一”是個指示性符號,指出人的頭頂所在位置。甲骨文“天”作,正像人頭頂之形?!吨芤住ゎヘ浴罚骸捌淙颂烨邑??!边@里指的正是人的頭頂。因此,“人的額部、腦袋”是“天”的最初意義。《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薄靶烫臁背醣緹o天神之名,斷首之后,始名之為“刑天”?!靶烫臁奔础皵嗍住敝狻!都崱は软崱罚骸疤?,刑名。剠鑿其額曰天?!庇纱艘伯a生了“天”的另一種意義:古代一種在額頭上刺字的刑罰。
正因為頭頂是人的最高點,所以“天”就獲得了至高無上的意義,后來又轉指人頭頂上深邃廣闊的空間,特別指空間的極高處。這樣產生了第二類義項:天空。《爾雅·釋天》:“穹蒼,蒼天也?!痹谶@個義項里,“天”與“地”經常對舉,漢語里有“開天辟地”、“天誅地滅”、“天長地久”、“天經地義”、“天崩地坼”等詞。還有一些詞,如“天空”、“天氣”、“天體”、“天日”、“蒼天”、“九天”等中的語素“天”,其最初的意義都跟“高”有關。由“頂部、最高處”又引申出第四個義項:位置在頂部的,凌空架設的,如,“天棚”、“天窗”、“天線”、“天橋”等。后來又引申出“極;最”之義。如“天文數(shù)字”、“天字第一號”等。老舍《茶館》第三幕:“畫的天好,當不了飯吃??!”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有一種觀點認為“天”與“人”關系密切。漢代史學家司馬遷作《史記》的目的就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把“天”“人”緊密結合起來。因此古人謂“天人合一”,這反映在漢語中,許多本來屬于人的特質、屬性也冠以“天”,從而組成了一個“天人合一”的意義群,例如:“天性”、“天資”(“天分”、“天賦”)、“天職”、“天年”、“天良”、“天機”、“天真”。
顯然,這些詞的語素“天”已經脫離了“頭頂”或“頭頂上方的空間”等本來意義,而成為“人”的先天特征或后天能力了,由此又派生出“天”的第二類義項“自然的;天生的”,《莊子·大宗師》:“牛馬四足,是謂天?!痹~條如“天成”、“天物”、“天火”、“天電”、“天塹”等。 “天”和“人”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就這樣建立了意義上的鏈接。還有一些“天”、“人”對舉的詞,如“天人感應”、“天上人間”等。“天”具有了人化的色彩,因此人們把“天”戲稱為“天公”、“老天爺”,把他們居住的地方稱為“天庭”、“天宮”、“天府”、“天堂”等。由“自然;天生”之義又引申“人或物的自然形質;天性”?!秴问洗呵铩け旧罚骸肮适ト酥迫f物也,以全其天也?!薄疤臁北臼亲匀恢?,“古人指日月星辰運行、四時寒暑交替,萬物受其覆育的自然之體。”《莊子·大宗師》:“知天之所為者,知人之所為者,至矣。”由此又引申出“時間”的義項:(1)泛指時間,如“天不早了”;(2)一晝夜的時間,有時專指白天;(3)一天里的某一段時間,《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約莫一更多天,然后睡了?!贝肆x項下的詞條有:“天色”、“天氣”、“天干”、“天象”等,再細分之,“天氣”有“陰天”、“晴天”、“雨天”、“三伏天”、“三九天”等,根據天氣的不同還可分出不同的季節(jié),如“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人們把這些總結起來,得出一門有關這些變化的學問:“天文”,所以就有了“天鹿”、“天田”、“天車”、“天根”、“天狗”等有關星座和星象的名稱。由“天色”又得出表示顏色的一些詞,如“天藍”、“天水碧”、“天青”。
由“至高無上”這一意義出發(fā),以及人們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無從解釋,如“天災”、“天夭”等,就把這些現(xiàn)象的產生歸于萬物的最高主宰“天”,于是有了“天祐”、“天祚”、“天助”、“天亡”等。后來“天”的地位也落實在代表人間最高權力的化身——帝王身上。古代以“天”為萬物主宰者,所以帝王亦即“天子”,《禮記·曲禮下》云:“君天下曰天子?!碧熳赢敒樘斓墼谌碎g的子嗣,代表天意而君臨天下,故謂為“天”?!墩f文解字》釋“姓”字曰:“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這表明,至少在古代統(tǒng)治者看來,“天子”是代表“天命”、“天意”的。所以在漢語里,有許多“天X”類詞被附加上了“帝王”的意義,如此一來,隨著詞義的引申,“天”已經遠遠高于天了。
屠海波,黑龍江東方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部講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