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軍
我剛剛落地美國康州兄長家中不久,兩地時差還未轉(zhuǎn)換過來,他的女兒W迫不及待地跑過來告訴我,“在網(wǎng)上我已查過你的資料,你是搞文學創(chuàng)作的。康州首府有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和《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陀夫人的故居,不知你有興趣否,若有,我駕車給你當向?qū)?。”說后她兩眼閃閃有神,似乎盼望我即時回答。
馬克·吐溫的名字我早就知曉,雖讀他的作品不多,但他是美國著名的小說家、演說家、幽默大師,19世紀后期美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作品風格以幽默與諷刺為主,既富有獨特的個人機智與妙語,又不乏深刻的社會洞察與剖析,被推崇為“美國文壇巨子”,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另一位美國著名作家斯陀夫人,她的代表名篇《湯姆叔叔的小屋》,我記得在上中學時語文課本曾選有它,至今記憶猶新。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次來美探親,出人意料地會在這里看到他們的故居,多么難得的機會,我?guī)缀跏遣患铀妓鞯鼗卮鹚?,我一定去拜訪他們的故居。
一天上午,天藍得透明,云彩也顯得特別地白,康州大地一片蔥籠。小車穿梭在枝枝相覆蓋的樹蔭中,偶見一個小鹿在路旁窺探,車到跟前時它機靈地逃進樹叢中。
一個小時的車程,便到了康州首府哈特福的佛名頓大道上。雖然馬克·吐溫的出生地不在這里,但是在他成長的歲月里跟隨父母搬遷、旅行到過許多地方。然而,成年后在這里定居了長達二十多年,直到1891年因經(jīng)濟上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而被迫賣掉了這里的房子,帶著家人遷往歐洲。生活在這里的二十多年中,正是馬克·吐溫一生最輝煌的時期,生活富裕,家庭幸福,三個女兒也在此地出生,同時,也發(fā)表出版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如《鍍金時代》、《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百萬英鎊》等。
馬克·吐溫的故居建在小丘頂上,四周環(huán)繞著樹木,讓房子與自然景物合而為一。這棟一百多年前的別墅,是一座維多利亞式的建筑物,外形非常特殊,它具有多變化的造形及裝飾設(shè)計,如多煙囪及多層次,不同形式的樓頂,漆有菱形花紋的外墻,取自然生態(tài)的鏤空木雕,還有彎曲帶屋頂?shù)拈T廓……甚至看似對稱的尖頂屋兩端之山墻,如果靠近審視就可發(fā)現(xiàn)它的裝飾有著非常微妙的不同點,即從前、后或側(cè)面找不到任何相同的地方。正如馬克·吐溫自我描述,“你可以選擇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這棟房子或屋外院子的四周,它是非常精美的,仿佛是純粹由大自然所完成的一首寧靜的、喃喃細語的、嫵媚動人的詩篇?!?/p>
我和W沿著斜坡走進故居,院中已有三五成群的不同國籍、不同膚色的男男女女在等候參觀。須臾,見一位高大男子,滿頭黑色卷發(fā),眼窩深陷,鼻子隆起,長長的兩撇八字胡在微微顫動,身穿一襲黑色衣褲。我忽感到此人似曾相識,就奇怪問W,W莞爾一笑,“他是引領(lǐng)我們進入的現(xiàn)場導(dǎo)游,為了讓觀眾身臨其境,體驗作家的日常生活,他努力扮成幽默風趣的馬克·吐溫的模樣。剛才我們進門時看到過墻上掛的馬克·吐溫畫像,因此,你有了似曾相識之感!”我聽后恍然大悟,自我解嘲地笑起來。導(dǎo)游由于經(jīng)常講解的熟練,英語語速很快,幾乎沒有停歇的間隔,我懵懵懂懂聽著,偶爾W給我作些中文翻譯。
走進故居門,使我感到非常驚詫,一座優(yōu)美、高雅、別具一格的豪宅,怎么會在下層擺著一排排塵封多年裝滿鉛字的架子和一個老式鐵鑄手搖印刷機。原來馬克·吐溫幼年家世寒微,父親早亡,12歲的他當起排字學徒,活字排版的工作長達十多年,終天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汗流浹背地將一個一個的鉛字嵌入印模之中;其后又當過送報員、水手和輪船領(lǐng)航員、淘金工人和記者。早年生活的貧窮和長期的勞動生涯,不但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累積了素材,更鑄造了他一顆正義的心。
樓的一層是他的餐廳和書房,在餐廳里我們仿佛看到馬克·吐溫和他漂亮的妻子奧利維亞,以及三個女兒蘇西、克拉拉、吉恩等全家人圍坐在長形桌旁的情景,桌中間放置的兩臺白色蠟燭在搖曳閃光,刀叉與碟盤交響,一家人邊吃邊談其樂融融共進晚餐,在墻角還有一個音樂盒,悠揚的樂曲和美妙的旋律,伴他們渡過餐飲的時光。
書房是他們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的場所,馬克·吐溫將他的小說《王子與乞丐》改編成一齣齝短劇,讓全家人扮演其中的各個角色,并邀來賓客共同欣賞。書房的一角還造出一間溫室,栽植的花木扶疏,成為作家創(chuàng)作靈感的活水源頭。
我們扶樓梯向上,二層是馬克·吐溫夫婦和三個女兒的臥室。尤其是作家的臥室引起參觀者極大興趣,導(dǎo)游指著一張鏤刻諸多天使的大床說,“馬克·吐溫喜歡飲酒,抽雪茄,他希望創(chuàng)作之余躺在床上享受天堂般的氛圍,但他的妻子討厭聞他在臥室里噴云吐霧的煙味,強烈要求他把煙戒掉,但他卻像個孩子頑皮的反抗說,香煙已經(jīng)是他手指的一部分,要他戒煙,除非剁掉他的指頭?!?/p>
作家文思泉涌,創(chuàng)作靈感都集中在三樓寫作間兼撞球室里,這里非常清靜。但居然有一個人經(jīng)常闖進來打亂他的文思,而且還要對他的作品進行審查和把關(guān),那就是他的愛妻—一頭卷發(fā)兩只大眼睛的奧利維亞,妻子的父親是一個煤礦大王,要想當上大王的乘龍快婿難于上青天,今天作家為了讓愛妻愉悅,必然在各方面讓她三分,這亦在情理之中。不過奧利維亞缺乏自知之明,認識不到她丈夫是天才,竟以自己平庸的文學趣味,刪改馬克·吐溫的作品,他竟認為《王子與乞丐》比《哈克貝利·費恩》高得多,作家不得不為愛妻委曲求全,犧牲自己的天才去炮制迎合群眾趣味能掙大錢的小說。文學批評家布魯克斯惋惜地說,“馬克·吐溫實際上找了一個第二個母親。”她還曾阻止丈夫不準出版她不喜歡的作品,這些作品只有待她死后才見天日。
三層故居里藏滿了作家日常生活的故事,我們聽得津津有味,在返回下樓時,導(dǎo)游將我們攔在一層樓梯下改建的小屋前,推開房門,見內(nèi)有一桌一椅一床,還有一條長凳上放著一個臉盆。他告訴我們這是作家家中黑人奴仆居住的地方,竟有一間自己的居室和齊全的生活用具,作為當時的奴隸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的,但作家是主張解放黑奴,人人平等,還他們以人的尊嚴。
馬克·吐溫是個懷有赤子之心的勇士,亦是仗義執(zhí)劍的騎士。他生前非常關(guān)切中國晚清時期爆發(fā)的義和團反帝運動,他曾對他的朋友說,“現(xiàn)在全中國都站起來了,我的同情完全在中國人民方面,歐洲的匪徒們曾經(jīng)欺凌他們多年,我希望中國人能把外國人都轟走,永遠不讓他們再回?!?/p>
走出馬克·吐溫的故居,前面是一片空地,碧草如茵。忽然又一座別墅映入我的眼簾,雖然它的高度、豪華的外表、建筑形式的別致與馬克·吐溫的別墅相比遜色不少,但這座別墅的主人卻是美國又一位著名作家——《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斯陀夫人,該書的影響正如美國總統(tǒng)林肯接見她時的評價,“寫了一部書,釀成一場大戰(zhàn)(解放黑奴)的小婦人。”他們兩家相鄰而居,關(guān)系密切,斯陀夫人尊稱馬克·吐溫為老師,她的女兒經(jīng)常到馬克·吐溫家里吃糖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