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彩萍
“運用”一詞成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的高頻詞。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是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于是乎,在現(xiàn)在的語文課堂上,練說話、練寫作已成為老師們每課必有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殊不知,說話和寫作的內(nèi)容與形式十分豐富,如果不解決“練什么”、“怎么練”以及“為什么練”的問題,只會加重學生負擔,卻達不到提高學生這兩方面能力的目的。以下從閱讀教學中隨文練筆的問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明確隨文練筆的“三性”
1.隨文練筆的目的性。
這里要解決的是為什么練筆的問題,主要是要避免目前課堂中練筆的隨意性。“你想對主人公說什么,請寫下來”“讀了這一段文字,你想說什么,請寫下來”……這種隨意性的練筆,只是一種走過場的形式而已,談不上語言文字的運用。我們要選擇某個點進行練筆,執(zhí)教者心中必須明確,我要練的這個“點”,是訓練學生的哪一方面的能力?有了明確的目的性,才能有較強的針對性,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練筆的時效性。
2.隨文練筆的必要性。
對“必要性”的理解是,選擇這個“點”的練筆是應該的,也是必需的。因為這種“點”的選擇是根據(jù)課標對年段教學的重點,根據(jù)本篇課文的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這樣的練筆,才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才能達成執(zhí)教者預期的目標,才能真正切實提高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
3.隨文練筆的可行性。
教材中的課文大多是文質(zhì)兼美的范文,每篇課文存在許多教學價值點。我們在研讀文本時,首先要考慮的是編者的意圖——為什么要選這篇課文?然后要考慮作者的意圖——為什么要這樣寫?接著要考慮教師教的意圖——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有自覺參與讀寫的興趣和能力?因此閱讀教學中的隨文練筆一定要體現(xiàn)序列。同一個訓練內(nèi)容,要通過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才能到六年級畢業(yè)時達成課標第三學段所規(guī)定的閱讀與寫作目標。
二、遵循隨文練筆的三條原則
1.有內(nèi)容可寫。
隨文練筆一定要做到有話必“說”,無話不“說”。課堂上隨文寫作的內(nèi)容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與文本閱讀理解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有話可寫。
2.有方法可循。
閱讀教學中的“指向表達”有兩層意思。一層是理解文本的表達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礎上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另一層就是運用文本的表達方法進行遷移,成為學生自己的寫作行為。如果只停留在理解方法的層面上,不去學習運用,那么這種方法最多只能是一種理論的儲備,無法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膶嵺`行為。因此,運用語言文字的技巧一半根據(jù)對于語言文字的認識,一半也要靠虛心模仿前人的范作。
3.有標準可評。
在學生完成練筆后,教師應組織學生交流,并根據(jù)練筆目的和要求作為評點標準,先由教師引領性點評,后讓學生進行嘗試性點評,逐漸引導學生學會點評的方法?!?/p>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培本實驗小學)